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生态文学的美文

中国科普作家协网 金涛 2017-02-24 12:09

“10月属于涂着色彩的叶片。如今在这个世界中,它们丰富多彩的绚烂处处闪现。犹如果实、叶片和日子夲身,恰好在飘落之前呈现出绚丽色彩,这一年也临近安歇。10月是它日落时分的天空,而11月则是接踵而来的薄暮。”以《瓦尔登湖》而闻名于世的美国自然文学先驱、诗人亨利·大卫·梭罗,在《秋色》中如此细腻传神地讴歌秋色的壮美,给人启示,给人以鼓励。

《秋色》一书(读者出版集团,2009年10月出版,董继平译),是梭罗的生态文学的集子,收入5篇自然随笔的美文,分别是《秋色》、《冬日散步》、《走向瓦楚塞特山》、《马萨诸塞自然史》和《野果》,正如译者所言:“这些篇什记录了梭罗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梭罗与自然的思想、与自然的关系,从不同季节展现了梭罗在自然界中的身体历程和心路历程。”他也特别提到《秋色》的艺术震撼力,“作为自然文学大师,梭罗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常人难以察觉的自然中的细微变化:空气、泥土、声音…向读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天赋—紫草、红枫、榆树、糖槭、猩红栎,当然还有那种秋天来临时千变万化的种种叶片,即使是那些从枝头飘落、委身于泥土中渐渐腐烂的落叶,他也怀着尊崇的心情,娓娓叙述着自己的所见所感。”

生态文学是着力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融为一体的新文学。在作家眼里,大自然不再是与人类为敌的对立面,人类也摒弃了企图征服自然的无知,于是大自然的一切,从没有生命的山川岩石,到有生命的动植物和昆虫,以及四季时序变化,都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呈现眼前,因心灵与大自然的沟通,展现出大自然无比壮美、扣人心弦的主题。这正是生态文学以润物细无声的手法,唤起人们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魅力所在。

梭罗完全是满含激情地、用发自内心的感动,抒发秋天的万物在生命的收获季节展现全部的才华和美丽。在一年的四季当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暗示着即将凋谢走向衰亡的时刻,因而不论是高大的树木还是卑微的小草,所有的植物都以一种特殊方式向生命告别,即以色彩的绚丽而将生命中最美的光彩释放出来。它的表现较之春天的花朵毫不逊色,而且其规模、其壮丽、其气势是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这种绚丽的色彩不仅呈现在果实的五彩缤纷,而且以层林尽染的着色抒写生命的华丽,这恰恰是生命面对死亡、面对轮回、面对更新的一种乐观和豁达的精神境界。

梭罗赞美秋天树木的绚丽色彩,对于被人们忽视的小草同样倾注了更多的感情。这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界万物多样性的观念,在他的眼中,植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众生平等”的理念渗透字里行间。“这两种草(指胡须草和黄假高粱)长满在干燥多沙的田野和山边。别提它们美丽的花朵,这两种草的草茎都能反射出一种紫色调,有助于宣告一年的成熟。也许我更同情它们,因为它们受到农夫的轻视,所占据的不过是贫瘠而被忽视的土壤。它们色彩绚丽,犹如成熟的葡萄,表现出春天并没暗示到的成熟。”

对于死亡,梭罗似乎非常地达观,认为符合自然规律的死亡是值得赞美的。“树叶多么优雅地走向坟墓!多么温柔地让自已躺下来发霉!…在静静地长眠到自已的坟墓中之前,它们有过多少次翻飞啊!那曾经如此高飞的它们,多么满足地重归泥土,低低地躺着,顺从地躺在树脚下腐烂,为它们的新一代的诞生和高高飞翔供应养分。它们教会我们怎样死亡。”他甚至一语双关地说:“当树叶飘落,整个大地就成了墓园,在里面散步令人愉快。”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句颇有哲理的话,道出了人生与草木相似的规律。当人生进入秋天时,也预示着开始步入衰亡和终结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不论你是身居高位的皇亲国戚还是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也不论你是清贫的靠一双手劳作吃饭的草民百姓,当人生的太阳开始黯淡、风刀霜剑不可抗拒地袭来时,你就该有点思想准备了。

你应该像那霜染的叶片,尽情地展示你的美丽。这里所说的美丽,我的理解是不必沉溺于悲秋的伤感,或者对往事追悔的失落,而是抓紧时间,去补偿春天或夏日来不及实现的愿景,让不多的时日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当你尽了自已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个叶片都呈现出绚丽的色彩,为大地增添了几许壮美的秋色时,你便可以问心无愧、心情平静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了……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上一篇:
李霖灿笔下的丽江
下一篇:
闲话海盗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