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闲话海盗

中国科普作家协网 金涛 2017-02-24 12:05

一个狰狞的骷髅,两把交叉的弯刀,一看这面黑色为底、白色图案的旗帜,不用说你也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这是臭名昭著的海盗的旗帜。

摆在我面前的这本有趣的少儿读物,便是以海盗旗为封面,书名即是《海盗》([英]理查德·普莱特著,李剑锋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版)。这是该社飞思少儿产品研发中心引进的“目击者家庭图书馆丛书”中的一种。大量的彩图及实物照片,简短的说明文字,将“海盗”这一贯穿古今的奇特现象作了详尽介绍,许多内容此前是鲜为人知的。

海盗,一个久己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的幽灵,近年来由于索马里海盗的猖獗,这个历史的僵尸又死灰复原,开始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而且以其贪婪的胃口和狡诈的伎俩,不时刺激着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神经。

好奇心的驱使,我和很多人一样,对有关海盗的种种传闻、描写海盗的小说和海盗题材的电影颇有兴趣。这种兴趣也仅限于神交,并不想与海盗近距离接触。可见叶公好龙也是相当普遍的心理。

当年在洛杉矶的迪斯尼乐园游玩,倒是和“海盗”有过一次近距离接触。我在一篇记迪斯尼乐园的文章中写道:

“独木舟悄无声息地游向黑暗世界,什么也看不见。渐渐地,黯淡的水光映出一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我们来到热带森林中的一条大河。前面出现一团昏黄的灯光,划过去,岸边有一间加勒比海热带岛屿常见的草房,一个头戴宽沿草帽的渔人坐在房前弹奏吉他,琴声铮铮,打破了密林的沉寂。过了片刻,眼前出现了几个面目狰狞、手执刀剑的海盗,仿佛要冲杀过来,令人大吃一惊。但是,接踵而来的景象更是使人忍不住睁大眼睛,原来岸边即是海盗的藏金窟,一箱箱的金银珠宝光灿夺目,价值连城。旁边的一张华贵的卧榻上,一具海盗头目的骷髅躺在床上,仍然恋恋不舍地把玩着一串串宝石项链。

“这个景点逼真地再现了早期加勒比海一带海盗的行径:飘扬着骷髅图案黑旗的海盗船向岸边的城堡发起进攻,炮火连天,枪声不绝。站在船舷的海盗呐喊着,对岸的城堡不断用重炮迈击,溅起一阵阵水柱。再过去,海盗们攻入城堡,展开了巷战,火光熊熊,从窗户、房顶升起烈焰。凶残的海盗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继而是海盗们狂欢的场面,有的捧着酒瓮喝得酩酊大醉,有的倚着桥栏,唱着小调,有的贪婪地争夺掠来的财宝,有的无耻地追逐女人…”

迪斯尼乐园的海盗景点,以实景直观地再现了历史上海盗的猖獗。这本《海盗》的读物更注重细节,内容更为详尽,不仅对历史上各个时期著名的海盗逐一作了介绍,与海盗有关的海盗船的结构,桨和帆等动力系统,罗盘、测量纬度的航海仪器和必不可少的航海图,使用的各种武器,从弯刀、利斧、短剑到长枪大炮,海上和荒岛上生活的用具,包括餐具、食物、酒类,他们使用的手术器械,用于对付奴隶的手铐脚镣等刑具,分门别类做了介绍。书中大量的实物照片,据称是取自各国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弥足珍贵,也极大地增加了阅读兴趣。即使是介绍海盗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也注意有意识地提供有益的知识。如长途航行中因食物单调贫乏,海盗们容易患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坏血病,书中写到:“不过,1753年人们发现吃新鲜的水果,特别是酸橙,可以预防坏血病”。类似这样的知识介绍,对小读者来说不仅有益,也印象颇深,说不定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海盗》一书的出版,我相信定会受到小读者的青睐,可能相当多的“大读者”也会有兴趣。由此想到,对于青少年读物,题材可以广泛些,我们眼下的选题雷同化现象比较普遍。

多年前,我从南极回国,乘我国考察船在太平洋航行了20多天。一过赤道,船上气氛骤然紧张。每天夜幕笼罩,船上不仅实行灯火管制,值班的船员也配备武器在船上巡逻。我这才知道,大海并不平静,这一带海域乃是海盗出没之地。

所幸,那一次,没有与海盗近距离接触。

相关链接:《海盗》(请点击进入)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