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引路人 唤醒天文梦
李元一生中的两次“大开眼界”
科普时报 尹传红 2025-07-04 10:27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科普活动家李元先生(1925-2016)诞辰100周年。他是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国际小行星6741号以李元的名字命名,这是中国科普工作者首次获得该项荣誉。本报特别邀请李元先生的生前同事、好友、学生撰文,追忆他和星星的故事。
在一次会议上,李元兴致勃勃地向与会者介绍国外新出版的天文科普图书。(作者供图)
6月30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召开纪念李元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我在发言时忆起33年前与李元前辈的第一次邂逅,颇有些感慨。
1992年4月9日上午,我到科技日报社副刊部送交文稿《悼念科普巨匠阿西莫夫》。那天办公室里人很多,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也在座。我跟胡木成编辑聊着阿西莫夫时,那位老者忽然转过身来说:“阿西莫夫很不简单啊,他写的东西又快又好。”老人走后,我瞥了一眼他留在桌上的文稿《当代的“科学大纲”——介绍阿西莫夫的<最新科学指南>》,这才知道他就是科普界大名鼎鼎的李元。
几年后,我与李元先生又多次相遇。跟他一起交谈,总有如沐春风之感。我们成了“忘年交”,见面聊起来就没完,我曾有幸聆听他笑谈自己有趣的人生经历,其中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1年9月21日发生了一次日全食,当时正在重庆读书的16岁的李元目睹这一天象奇观,大开眼界,完全被镇住了。随后,他从图书馆借到陈遵妫翻译的《宇宙壮观》一书,夜以继日地翻阅,并对照书中的星图自己观星、认星、绘制袖珍星图册。接着,他又给中国天文界的前辈们写信,向他们请教天文学问题。他对天文的迷恋和见识,让前辈们对他刮目相看。1948年夏,“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的前身)所长张钰哲亲自出题考试,确认李元合格,延揽其成为研究所正式成员。
1953年2月23日下午,28岁的李元又一次大开眼界——毛泽东主席由陈毅副总理等陪同视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李元被安排陪同讲解,回答有关问题。参观时他问领导想看什么,毛主席说想看太阳黑子。于是他赶忙把领导们领到大望远镜旁边,把天窗打开。这时毛主席说,这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喽。接着转了几下进行调试,陈毅副总理接上话茬说,天旋地转了。众人大笑。可接下来李元整了半天也找不到太阳黑子,一时慌了神,急出一头大汗,随即才意识到原因所在,对毛主席说:“今天对不起,主席,天阴了没法看到太阳,更看不到太阳黑子。”毛主席用一口湖南话打趣道:“今天我来看太阳黑子,老天和我作对。”笑声中李元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一年半后,中国科学院电召李元到北京正式筹建北京天文馆。这成了他科普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李元一生酷爱读书、藏书,这在科普界是广为人知的。但晚年的他却有意挑选了自己的一些藏书,分门别类后专送“需要并用得着之人”。令我十分感怀的是,2009年2月6日上午,85岁高龄的他亲自登门,给我送来了早年出版的一本由卞毓麟和黄群翻译的阿西莫夫作品《洞察宇宙的眼睛》。他对我说:“知道你喜欢,一直在寻找。我老早就写好了字,今天就送给你。阿西莫夫真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天才。极其博学,什么都能写。你就好好欣赏、学习吧。”此书扉页上,他写下了这样两行字:“送给尹传红同志 迎接2009年国际天文年。”
7年后,李元先生故去,卞毓麟先生所撰挽联,表达了我们共同的仰慕和缅怀之情:
引万众齐探宇宙奥秘,最喜雅俗共赏,七旬耕耘堪慰前辈;
向领袖叙说华夏天文,惟期雄风重振,九秩夙愿常励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