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首页
关于协会
新闻中心
品牌活动
协会出版物
团体标准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理论】“稀饭科幻”:互文性写作及其特质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张懿红 王卫英 2017-05-24 16:23
夏笳本名王瑶,1984年夏天生于西安。在中国相对死板的教育体制中,夏笳却以不断跨专业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高等教育。
她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2006年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艺术史论硕士学位,从事科幻电影方面的研究,2010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这种学科上的“华丽”转身为其科幻创作奠定了相对宽泛的专业基础。
夏笳生活照
2004年,夏笳以《关妖精的瓶子》获《科幻世界》银河奖最佳新人奖,2005年以《卡门》获《科幻世界》银河奖读者票选奖,2008年、2010年分别以《永夏之梦》、《百鬼夜行街》获银河奖科幻小说优秀奖,2012年,出版科幻小说集《关妖精的瓶子》(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6月,夏笳的科幻小说“Let’s Have a Talk”发表在第522期《Nature》的Futures栏目。此事引起国内科幻界的热情关注,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夏笳被称为科幻“后新生代”代表作家。
对中国科幻而言,夏笳是带着新鲜元素偶尔客串的闯入者;对夏笳本人而言,科幻不过是她写作游戏中一份意外的收获。在夏笳的创作中,不难发现发挥想象、利用前文本、演绎概念、铺排思绪、雕琢布局等痕迹,也不难感受到作者投入文字写作的快乐。
夏笳的口号“稀饭科幻”(比软科幻还要软)正好说明其科幻创作的游戏性:“所谓‘稀饭科幻’者,就是淡化科幻因素在文本中的重要性,而将表达自己情趣、兴致放在首位的科幻作品。在作品中,科幻可能是薄弱的背景,也可能是重要的情节推动力,但这并不重要,作者所在意的是作品是否很好地表己之情,达己之意。”[1]
在夏笳的科幻小说中,很难找到扎实的科幻推理,更缺乏有关科幻设想的理论阐释,反倒多了一些妖魔鬼怪的奇幻元素,从而使她的科幻小说呈现出新奇怪异的幻想风格。
夏笳的成名作《关妖精的瓶子》获第16届银河奖,这个短篇小说写得活泼幽默,趣味盎然,充盈着对人类科学探索精神的推崇和自信。
《关妖精的瓶子》讲述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先生用一个实验战胜妖精科鲁耐里亚斯·古斯塔夫·龙佩尔斯迪尔钦的故事。这个可怜的妖精先是与阿基米德打赌失败,此后几千年不断输给一个又一个物理学家,协助他们做疯狂的科学实验,受尽折磨和委屈。
小说的构思源于物理学上著名的“麦克斯韦妖”假想。1871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为了批驳“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热的理论》一书中设计了一个假想存在物——“麦克斯韦妖”。在他的想象实验中,这是一个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运动的“类人妖”或功能相同的机制。麦克斯韦假设有一个无影无形的精灵,处在一个容器中的一道闸门边,允许速度快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容器的一边,而把速度慢的微粒关在闸门的这一边。这样,一段时间后,容器两边就产生了温差。[2]这个科学设想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童话般的想象力和吸引力的奇思妙想,因此构成夏笳小说的科幻核心。
夏笳所做的,是把这个拟人化的极小装置(按照麦克斯韦的设想,这个“小妖”是一个原子大小、具有智力的生命体),塑造成一个不仅具有智力和变形能力,还具有人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操守的人物形象,并把他和麦克斯韦先生的关系设计为一场赌局。
妖精和物理学家打赌,这是夏笳小说的强行设定。“打赌的规则是这样的,麦克斯韦先生提出一个难题,如果妖精在24小时内无法解决,胜利就归麦克斯韦先生,否则就是妖精赢得一切,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个难题必须是有某种特定答案的。”按照妖精的话说,这是“老规矩啦,太太,几千年来大家都是这么办的,您大概多少听说过。”这个情节明显受到歌德《浮士德》的影响,打赌的对象主体、内容、结果和蕴含的思想内涵都是基本一致的。签约双方(恶魔与浮士德博士)被置换为妖精和物理学家(同样是知识分子),打赌的内容同样是妖精要满足人的需要,结果同样是人的胜利(和浮士德一样,最终麦克斯韦和其他物理学家都胜利了,死后还被接引到天堂),主题同样是歌颂人类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我、向最高存在努力攀登的理性探索精神(在夏笳小说中,这种理性探索具体表现为追求知识的科学精神)。
《夏笳科幻佳作选》封面
夏笳的短篇小说当然不具备歌德伟大悲剧白矮星似的凝重质量以及与之相应的艰深晦涩。她对经典文本的互文性转换,是把知识分子精神求索的宏大悲剧转变为一则轻松幽默的民间故事。
“这就是麦克斯韦先生怎样轻易地制伏了妖精,或者换个角度来说,这位因为遇见了阿基米德,从而决定了之后的几千年中一系列悲惨遭遇的妖精科鲁耐里亚斯·古斯塔夫·龙佩尔斯迪尔钦,是怎样又一次不幸失败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全结束。”——这完全是民间故事的话语方式。
同时,经过个性化改造的人物性格及其关系的设置也充满民间故事轻快泼辣的喜剧风格。在她的笔下,可怕的魔鬼变成了敦厚、纯朴、善良、可爱的妖精。他长着毛茸茸的耳朵和悲伤的黄眼睛,说话结结巴巴,总是低头揉捏着破帽子。他被物理学家们一个个疯狂的科学设想折磨得眼泪汪汪,唉声叹气,满腹哀怨,无可奈何。他有可爱的小心机,故意变出亮闪闪的金币,让它们叮叮咚咚地落在地上,许诺给人财富、权势、地位和所有期待得到的一切,希望麦克斯韦先生提出一个他可以轻易解决的难题。可是很不幸,他不得不钻进麦克斯韦的实验瓶里经受分子的枪林弹雨。因为科学思维和卖力做功无法推翻第二定律,他只好乖乖认输,和麦克斯韦先生签署主仆协议。
在妖精和科学家的赌局中,麦克斯韦先生运用智慧轻松完胜,令人想起古今中外民间故事中那些表现人与妖魔斗争的妖魔故事——其中世人耳熟能详的一篇是《一千零一夜》中的《渔夫和魔鬼》。在《关妖精的瓶子》里夏笳借麦克斯韦夫人之口提到《渔夫和魔鬼》,并以尾注形式加以说明,暗示小说与这个民间故事之间的指涉关系。
夏笳对民间故事的创造性转换,还体现为重复手法的借鉴使用。
“三重化”是民间故事中常用的机械重复或递进式重复的成分。著名的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指出:神话甚至更为普通的口头文学之所以如此多地热衷于对同一序列的双重化(duplication)、三重化(triplication)或四重化(quadruplicaiton)——指对同一神话序列的多次重复或反复,因为“重复的功能是要使神话的结构呈现于表面”[3]。这是一种“板状”结构,要求我们对故事的历时性序列进行共时性解读。
《关妖精的瓶子》展开叙述了妖精与麦克斯韦打赌的过程,但没有正面叙述妖精与其他物理学家打赌的经过,而是让妖精简要回顾了他为阿基米德、法拉第、爱因斯坦、薛定谔、泡利等人服务的悲惨遭遇。物理学家们的大胆想象和妖精的束手无策令人忍俊不禁,妖精不断重复的惨痛经历,凝聚为科学精神必胜的单纯主题。
作为人类的创造性实践,科学理性是个体与族类相统一的世代延续的认识活动。通过妖精的重复失败,《关妖精的瓶子》喜剧式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科学精神的自豪感。
互文性写作是夏笳创作的出发点。不仅《关妖精的瓶子》借助文本互涉改变、建构、丰富了小说的意蕴与风格,在《汨罗江上》、《百鬼夜行街》、《卡门》、《永夏之梦》、《遇见安娜》等作品中,我们也不难追踪其互文本和互文手法的范畴。比如《汨罗江上》对屈原故事和杰弗里·兰迪斯科幻小说《狄拉克海上的涟漪》的互文性指涉,《百鬼夜行街》对《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改写等。
借助互文性写作,夏笳在熟悉的文本中构建新的审美空间,灌注新的意义。而互文性写作手法的频繁使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位年轻作者在创作中更多地是依靠架空想象。如何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建立联系,使想象在相对扎实的根基上生长,是夏笳未来写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毕竟这是一位很有潜质的年轻作家,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生命的成长,夏笳的科幻写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完
参考文献
[1]李广益.没有前途的“稀饭科幻”——评夏笳《卡门》[EB/OL].[2012-10-20].http://www.pkusf.net/readart.php?&an=20051230131233/2005-12-30 13∶12∶33.
[2]申先甲,林可济.科学悖论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3-104.
[3]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的结构研究[C]//叶舒宪.结构主义神话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6.
来源:《科普研究》2015年第5期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