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家专栏»【欣赏】春暖花开,且看植物论道(三)

【欣赏】春暖花开,且看植物论道(三)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祁云枝 2018-06-04 19:14

胡杨——化毒素为营养

pH大于8,对一般植物而言,已经大大超出了它们的理解力,死过好几次了——细胞质中大量积累的金属离子,抑制了光合作用,死于碳饥饿;植株无法吸收到水分,干渴而死;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内溶物外渗致死……

唯独胡杨,“修炼”出一套能够坚守下来的诀窍和机制——胡杨让自己的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叶片,纷纷学会接纳盐碱,习惯盐碱的味道,习惯盐碱带来的刺激与亢奋。

当体内盐碱积累过多时,胡杨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碱,排泄出去,形成像雪一样洁白或淡黄色的苏打结晶(碳酸钠),当地居民叫它“梧桐碱” “胡杨泪”。

生活中,“毒素”与“营养”也没有严格的分水岭,对他人来说是毒素的东西,对自己可能是营养,反之亦然。

 

黄柳——本固枝荣、根深叶茂

黄柳在黑暗的地下,以主根为圆心,向四面八方不断衍生出纵横交错的根,织就了一张让人惊叹的巨网,网罗所有能够触及到的生的希望。

株高不过2米的黄柳,它的主根可以钻到沙土下三四米的深处,水平根能够伸展到二三十米开外!颠覆了“树有多高,根有多长”的俗语,可以凛然面对8级大风的吹刮!

生命的意义不在生命本身,生命本身其实是脆弱的。而生命顽强、坚韧的精神,如同黄柳根,它执着的姿态里包含的沉着、渴望生命地张扬,灿烂如花,光芒四射。

逆境中的黄柳,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固本枝荣,根深方可叶茂。

 

韭菜——大不了从头再来

《说文解字》说:“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

真佩服古人,一个“韭”字,既象形又会意。下面的“一”,“地也”,表示韭菜植根在大地上;“一”字上面的“非”,表明可以收割三次,三和九,在传统文化中指“多”——意为一茬茬地连续收割后,韭菜还可以再次生长。

人的一生中,也有好多次的“从头再来”: 大到婚姻、事业,小到一篇不满意的文章、一个没写端正的字……

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的起落吧。最糟的情况,不过是如韭菜般,从头再来!

 

淮南为橘 淮北为枳

橘和枳,原本是两种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中,橘与枳,同科不同属,虽同在芸香科这个大家族中,但橘是柑橘属,枳为枳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说,虽有品种的误会,却也道出了栽培柑橘和枳的地域界限——自然环境给予物种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对中药材来说,只有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才有可能具备高品质的药性和药效。人参,以长白山的品质最佳,三七,还是生长在云南的最好。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这个几千年前中国的流行语,直到今天,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印证着一个又一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卷心菜——自静其心

在卷心菜生长的初期,叶片是舒展的,螺旋状长在矮茎上,就像一朵绿色的莲花(莲座叶)。等到秋季天气转凉,叶片长到17~30枚的时候,卷心菜内部的叶片就不再展开了,而是相互包裹起来生长,叶柄也逐渐缩短甚至消失,直至长成一个圆圆的球体(结球叶)。

从生命传播的大局出发,卷心菜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内敛、深邃与含蓄——当初绽开时,用每片花瓣型的叶子,收集阳光和雨露;收拢时,叶片一层包裹一层,将所有的营养和记忆叠加,涵养中心那一棵幸福的花芽。

不管遇到什么意外,学着做一株卷心菜吧——自静智生,智生事成。

 

作者简介

祁云枝,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漫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作家书画院成员。《科学画报》专栏作家,华商报首批签约作家、“植物哲学”专栏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兰州大学生物系毕业,现就职于陕西省西安市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魅力之眼——科学摄影集萃》(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编,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