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图书类)评选标准
中国科普作家网 中国科普作家网 2010-02-28 10:47
优秀科普作品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准确、及时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普及的发展动态。以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揭示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为宗旨,以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具有较强的通俗性,易为公众理解、接受的图书,必须是由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出版机构正式出版、公开发行的中文版作品。应当符合国家《出版管理条例》及《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所规定的相关要求,知识产权清晰,符合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
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设特别奖、优秀奖和提名奖
1. 特别奖
在特别情况下产生的作品,有较大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或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原创科普作品,可评为特别奖。特别奖根据参评作品情况而设,非常设。
2. 优秀奖
在选题内容、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上有较大创新,深刻的诠释科学的内涵,以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诠释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诠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公众理解科学。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时代的要求,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普及面广,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对我国科普作品创作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的,可评为优秀奖。
3. 提名奖
在选题内容、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上有创新,能够广泛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普及面广,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较大作用,并对我国科普作品创作工作的开展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提名奖。
二、评选标准
(一)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有很强的通俗性、创新性、时代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具备一定的发行量。
1. 思想性
符合我国的宣传出版方针,符合“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要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 科学性
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一定要真实、准确、成熟。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公众与科学技术的接触增多,对于科技知识的需求增强。而当前,在商业社会的氛围下,各种广告、文艺作品中,广泛存在着夸大、不科学的宣传;而科普,首要的任务就是普及正确的知识,故精确性、科学性是对科普作品最重要的要求。其二,科普作品的科学性是指科普作品要能够深刻的诠释科学文化的内涵,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透视,以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诠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诠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技决策。
3. 通俗性、易读性
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就是要能够强烈吸引读者的兴趣,适应目标群体的阅读习惯。使读者能理解作品所讲述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作品所传授的科学方法,领会作品所提倡的科学思想,领悟科学文化,明晰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作品在内容上,要适应一定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在结构上要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在语言文字上要简明扼要、生动活泼,以通俗、简洁的文字阐明复杂、深奥的科学原理,用来自生活的语言,讲清陌生、抽象的事物,求通俗易懂、贴近大众兴趣点,使受众在阅读时没有理解上的障碍。
易读性是指作品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或性质,是指文本内容的多元化、厚重化和趣味化,包括良好和适当的信息展示方式和外在表现形式。
4. 创新性
优秀的科普作品要以新颖的形式,深入反映科学的属性。要从体裁、内容、表现形式、创作手法、科普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要言前人所不言,述前人所未述,且言之有理,深富启发性,并能引发广泛的兴趣,促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揭示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5. 时代性
优秀的科普作品要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时代的要求,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
6. 艺术性
选题构思新颖,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有独创性,语言画面生动流畅,富有特色,具有感染力;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
7. 实用性
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手法,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尤其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重大问题的知识。技术类科普作品实用性要强,最好能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图书编校质量必须达到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规定的合格品标准。推荐图书要附上当地出版管理部门的质检证明。
(三)作品受众面广,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附有关证明材料)。
(四)优秀的科普图书应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应具备一定的发行量。
三、分类
1. 基础科学类科普作品
介绍基础科学知识的科普作品,要说理透彻,要对科学知识进行全面、准确的论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要重视突出基础科学类的时代性。努力介绍基础科学类的前沿知识、交叉知识、新的知识。在介绍科学知识中,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2. 少年儿童类科普作品
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科普作品,除要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外,还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要以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直观、通俗、形象的表现手法,揭示科学技术的奥秘、人类探索科学技术的进程,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在传播具体的知识的同时,着重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和想象能力,尤其是能够激发少年儿童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体验学习科学、发现问题的乐趣,进而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科学文化类科普作品
对于科学文化类科普作品,要能透彻的阐述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性,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科学的文化特性;反映国内外对科学的人文研究的新观念、新视角,使公众逐步掌握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能够对科学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意识及能力。
4. 实用技术推广类科普作品
实用技术推广类科普作品,所传播的科学技术知识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既定对象的理解和学习操作;能传播正确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给人以启迪。
5. 科学生活类科普作品
科学生活类科普作品在内容上要贴近社会、贴近大众,选择那些人们所共同关注的热点,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对科学技术常识要进行全面、准确的介绍,简明、通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介绍生活常识时应融入科学理念,贯穿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在创作上,尽量采用易为受众所接受的科普创作手法,能引起受众的兴趣。
6. 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
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以原创性的文学艺术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包括像科学诗、科学散文、科学童话,科学考察记、某些类型的科学家传记、科学幻想小说等。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要注重科学性,即便是超前的科学幻想也要避免科学常识的错误、注重科学推理的合理性。同时,也要讲究艺术性,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有较强的可读性。
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应贯彻歌颂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原则;讴歌人类探索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的奋斗历程;辩证地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美好前景,以及因种种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生动地、艺术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7. 翻译类科普作品
翻译类科普作品,原版作品内容要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有一定的水准,代表了一定的导向,阐述的内容、观点、理念,或者是讨论的视角、创作的手法、艺术表现形式,对中国的科普创作有重要借鉴作用,也直接对中国的科普工作有实际意义,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一定的创新性。
翻译严谨、准确,行文流畅、易懂。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图书类)评选标准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