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科幻+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如何有效落地”主题沙龙举办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22-07-22 21:50
近日,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办,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小学生科普科幻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科幻+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如何有效落地”主题沙龙在线上举办。沙龙由北京景山学校特级教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小学科普科幻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群主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首先发言的是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李卫东。他围绕“全学科视域下读写框架模型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向与会者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指出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可以遵循“一核三层三维”的读写教学框架。其中,“一核”指以“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为核心,“三层”指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要关照渗入式、整合式、应用式三类不同层次的读写,“三维”指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包含情境、任务、认知加工三个维度。
北京市第四中学初中部语文教研组组长张蓉芳作为实验学校教师代表分享了实践案例。课题组以“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融合”为出发点,以“浸入式读写模式”创设科幻情境,设计了科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相融合的学习任务群。例如,学生以“火星一日”为题,四人一组,发挥想象,接力完成科幻故事,通过学校“见字如面”活动,给中国航天员写信并收到回信。在这个主题学习过程中,物理、美术等多学科老师开展团队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清华大学刘兵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蔡可教授就教师们的发言内容展开点评。三位专家一致认为,相关课题研究体现了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体现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课题实践中教师将阅读素养摆到了关键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阅读素养的提升能帮助个体实现发展目标,增长知识,更好地发挥潜能。
此外,专家们认为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在信息多元化的当下,教学一线教师需要立足不同学科领域的广阔视野,开展语文课程的本土实践。教师可以围绕“整合”“深度”以及“问题解决”三个关键词,做更深入地挖掘。
沙龙最后,周群做了简要总结。全学科读写课程课题的深化研究绝不是几年内的短暂行为。当今时代,我们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思考问题,只有思考清楚“我们的国家、社会和未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