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融媒体时代的科普创作”主题学术云沙龙成功举办!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20-09-25 19:19
9月18日,由《科普创作》编辑部主办,《新疆艺术》杂志社、《民族文汇》杂志社、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承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指导的“融媒体时代的科普创作”主题学术云沙龙成功举办,来自文艺、科技领域的学者、作家等百余人汇聚在腾讯会议室,聆听专家学者、科普作家分享理论研究成果、创作交流体会。
本次沙龙以网络云沙龙形式开展,分主旨发言和创作交流版块。主旨发言环节,5位国内资深专家、学者,针对融媒体时代的科普创作现象进行学术探讨。内容包括融媒体时代科普微视频的瓶颈与创新,如何正确处理科教电影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思想性,新时代科学文艺发展走向等方面,以全新的视野、创新性的思维对科普的创作题材、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科普作家创作交流环节中,2位科普作家探讨了科学与文学完美融合的创作技巧,号召科普作家就进一步讲好科学故事、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开展创作,为繁荣我国科普创作事业添砖加瓦。
沙龙由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编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林主持。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室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科普创作》编辑部主任张志敏致辞,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民族文汇》主编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致辞。
▲ 依次为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致辞,专家杨晓林、王庆福、吴丽娜、程昆、晁正蓉发言,科普作家李丹莉、凌晨发言
杨晓林发言
杨晓林,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编剧、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言题目为“融媒体时代的科普创作”。杨晓林阐述了科学文艺作品的核心问题——如何处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问题。他认为早期作品偏向科学介绍,故事性弱,只是把科普知识讲的有趣点而已,使用的是一种万能的叙述方式——正反叙事,也可以理解为纠错学习法。而如今,在融媒体时代,视频成为了知识的重要载体,科教电影的特色为知识软植入,而非先前强行生硬的纠错式介绍。最后,杨教授还举例探讨了科普作品的新走向,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王庆福发言
王庆福,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言题目为“论科教片的类型化叙事与跨界表达”。王庆福从科教片的概念演变出发探讨了科教片的叙事,并通过科教片对其他类型影片表现手法的吸收,发现了创新表达的可能性。他指出,科教片之所以是科教片,恰恰在于其拥有的自身内核,这种内核就是科学精神,也正是这种科学精神的指引,令科教片在借鉴其他影片表现手法的过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这也是观众能够凭借直观区别科教片的依据。他认为,新媒体时代为科教片表现手法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科教片如何在创新的同时依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吴丽娜发言
吴丽娜,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发言题目为“如何正确处理科教电影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思想性”。吴丽娜从“三性”的提出以及科教电影发展史上围绕“第一性”展开的争鸣入手,对科教片创作和理论探讨中“三性”的界限不清及其导致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三性”并非主次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主张以类型化创作的意识与方法来引导科教片创作,并具体辨析了科教电影类型片与故事片类型片的差异,从理论上为科教电影“百花齐放”理清路径。
程昆发言
程昆,中央电视台主编、总撰稿、资深电视策划人,发言题目为“融媒体时代科普微视频的瓶颈与创新”。程昆阐述了融媒体时代科普微视频的概念,融媒体时代科普微视频的特点与瓶颈。他认为,融媒体时代科普微视频的创新提出:内容创新,策划先行。相比较而言,重于“术”的科普微视频要远远多于以科学之“道”为内容的科普微视频,即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科学微视频偏少。他建议,融媒体时代的科普微视频应讲好中国科普故事,借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增强用户的科普体验,创新传播渠道,使得科普微视频实现双向互动形成闭环。
晁正蓉发言
晁正蓉,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发言题目为“论新疆科普微电影创作”。晁正蓉指出,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新的电影艺术形式微电影,因其短小、传播速度快、受众广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新疆出品的系列科普微电影,本着“讲好科学故事”的创作理念,用文艺的形式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为科学与文艺完美融合开启了全新的视觉感受模式。
李丹莉发言
李丹莉,一级作家,中国科普作协理事、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发言题目为“新疆科学文艺创作漫谈”。李丹莉介绍了近年来新疆各类科学文艺创作的代表作家以及取得的成绩。她还分享了近几年自身的创作情况,阐述科普创作与科学文艺的关系,提出在科学文艺创作整体现象中遇到的问题,如科学文艺领域的理论研究匮乏,目前缺乏科学文艺作品的评价机制;科学文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还需积极搭建科学界与文学界相互融合的平台,鼓励作家到科技一线去;作家本身浮躁的心态也不利于优秀科普作品的产生。她还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繁荣科学文艺事业的建议。
凌晨发言
凌晨,科普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协理事、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言题目为“我的少儿科幻创作体会”。凌晨谈了近年来在少儿科幻创作和科普创作方面的一些成绩,如何用文字满足信息时代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弥补他们所缺失的情感内容。最后,她还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科普型少儿科幻小说的情况。
本次沙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许多听众在沙龙结束之后,希望有机会与专家学者继续讨论科普创作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