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艺相结合的又一次尝试——祝科幻神话故事《阿力科沙漠惊魂》的问世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李正兴 2018-05-15 11:31
多年来,科普作品的营销市场一直不长进,总是摆脱不了“五千册”的困境。怎样才能使科普作品受到读者的青睐?提高可读性是关键。而欲提高科普作品的可读性,科学与文艺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国外有些科学家也在探索科学与文艺相结合的途径,如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主创的科学童话——《乔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钥匙》,就是一本科学与童话相结合的作品。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科普作品如何与文艺相结合的问题。2004年夏,叶永烈先生介绍刚从武汉大学退休返沪的周戟女士找我商议,希望协会支持她如何运用文艺的形式表达人类治理地球的主题。我们谈得很投机,决定就这一主题,组织创作科学文艺作品。2005年6月6日,在我家中召开了第一次由协会会员组成的编委会。以后又多次有针对性地组织会员、大中学生参加的科学与文艺相结合的创作座谈会。
在周女士艰辛的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初步完成了科幻神话故事:《超人机器人系列——阿力科沙漠惊魂》,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继钱平雷《幸福相对论》之后,科学与文艺相结合的又一次成功的尝试。当我阅读第一稿时,就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周女士的笔墨惟妙惟肖地把科学知识融合于故事情节之中,读者在阅读时领略了科学的威力,而且每节都留有悬念,让人有追读之感,在欣赏中获得了知识。
为了提高可读性,该书有科幻的构想(利用超人机器人绿化沙漠,开发太阳能),有神话的框架(以希腊神话为框架组织故事的开展),又有童话的内容,还有魔幻的道具。全书吸收了古今中外诸多名著,如:《西游记》、《封神榜》、《指环王》、《木乃伊归来》、《哈里波特》等精髓,围绕着克服地球环境危机的主题,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故事。
从哲学层面上看,《超人机器人系列》是一套乐观主义的作品,书中认为,以高新科技为手段,我们的地球能治好。实际上,对于人类未来社会的看法,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不能偏废。乐观主义是发动机,它给人们以目标、希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而悲观主义是“预警器”,它提醒人们不能盲目乐观,应随时警惕风险的存在。
当前西方的科幻作品中,悲观主义派占了上风,这就容易使人们丧失人类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但盲目的乐观也存在极大的风险,因为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为此有必要摆脱天真的、盲目的乐观,用科学发展观对待未来,树立对科学的信心、对人类的信心。《超人机器人系列》丛书只是又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