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交叉小径的宇宙

中国科普作家协网 穆蕴秋 2017-02-27 14:37

平行宇宙和多重宇宙,作为多宇宙思想的两种表现方式,最直观的解释可以从科幻作品中看出。在平行宇宙中,剧中人通过借助于某种超时空旅行手段,如虫洞之类——更省事的干脆睡上一觉或被催眠一下,就可在其间穿梭。但多重宇宙在这一点上却受到绝对限制,原因是人不可能同时踏入完全不相同的两套物理学法则中。

它们的另外一个不同则是,在同样别具创意的思想硬核下,却没有衍生出同样数目众多的科幻作品。稍稍回想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看到的关于多宇宙的幻想作品,几乎都和平行宇宙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博尔赫斯发表于1941年的著名短文《交叉小径的花园》就已经含有这个思想的雏形了。相较而言,多重宇宙思想在科幻中的运用很少见,比如阿西莫夫的《神们自己》(1972年)就属于这一类型。

事实上,平行宇宙理论与多重宇宙理论各自产生时遭受的际遇也不大相同。前者作为当年那位博士生休·埃弗莱特在毕业论文中牛刀—试的成果,自1957年提出后,被冷落十几年。后者却一经现身于物理学界,就已被严肃以待。尽管有保守观点认为,与平行宇宙思想类似,它也不太可能会得到更进一步的证明。但还是有物理学家宣称,这一思想“有着迫人的吸引力”。马丁·瑞斯表示,愿意用自己宠物狗的命来赌多重宇宙理论会赢。安德烈·林德(宇宙暴胀理论的先驱之一)则更是豪气十足地声称,要为它以命相搏。温伯格则说,如果输了,那自己就拿瑞斯的宠物狗外加林德的命一起赔吧。根据目前的情形,这些参与赌博的物理学家看上去没有半点会输的样子,却也没有半点会赢的样子——这应该才是他们大胆下注的真正原因。

多重宇宙理论,尽管只是一个没有证据的猜想,但它确有几分来历。1973年,纪念哥白尼500周年诞辰讨论会在波兰举行,来自剑桥的布兰登·卡特在演讲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人择原理”一词,它最本初的表述是:我们期望观测到的结果,一定是受制于我们以观测者身份出现时具有的必要条件的。卡特的定义下得足够委婉,只是在哥白尼家门口发表这个观点,无论如何却颇有点“踢场子”的意味。

正如人们知道的,在托勒密地心说时代,一个最普及的思想就是,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使这一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变。但卡特却觉得,哥白尼学说的影响,在后来被作为教条夸大滥用了,特别在宇宙学上,逐渐走向另一个极端,宇宙被认为是一个不存在任何特殊中心的同一体,我们本身的存在,则被当作是一个典型的随机发生事件。

人择原理就是作为对这种观点的一种回应提出的,它隐含的意思——卡特进行了补充:虽然我们在宇宙中不必是处于中心位置,但不可避免地,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又是特殊的。因为,宇宙在异乎寻常的苛刻条件下形成,它是各项宇宙常数相互间一种精细调谐的结果。如果这些数字在当初宇宙大爆炸的时候,留下另外的组合方式,那毫无疑问,得到的宇宙就不是现在的宇宙,也就没有我们的存在。 卡特的人择原理后来引起广泛的争论,多重宇宙思想就是与它相关的诸多讨论中的一个。依照马丁·瑞斯那个绝好的比喻,他把各项宇宙常数相互间的这种精细调谐,称为制造出宇宙的“秘方”,那么继续的追问就是,为何当初宇宙大爆炸的结果,出现的是这一组“秘方”——恰巧让人类在其中出现,而不是别的“秘方”呢?这个问题折磨过,或者说正折磨着许多物理学家聪明的大脑。

按照多重宇宙理论的猜想,大爆炸很可能不是惟一的,也许有无数的宇宙大爆炸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这意味着,无数分离的宇宙可能正在时空中的交叉小径处存在着,它们正以不同的方式冷却下来,由不同的物理定律、不同的宇宙常数支配,每个宇宙都有专属自己的“秘方”。

而阿西莫夫的小说《神们自己》,就是与这个“秘方”有关的故事。阿氏宣称,这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德国剧作家席勒的一句诗为题:面对愚昧,即使神们自己,都束手无策。它独具匠心处在于巧妙运用了构成宇宙的一个秘方——原子核力作为故事的“硬核”。这项物理常数至关重要,它的大小,决定了原子核内聚的坚固程度和所有原子的生成。假使它的取值相较目前的情形偏大或偏小,宇宙中都不可能出现人类。

小说中设想了另外一个宇宙,它的原子核力刚好是别的取值。一次偶然情形下,才智平庸的科学家哈兰姆在同事的激将下,发现一条“电子通道”,这是由那个宇宙中拥有更先进技术的“人”搭建的,目的是希望能与地球交换彼此需要的稀缺元素——由于两个宇宙的原子核力不同,对各自而言平常的元素,到了对方那里就成了稀缺元素。这样,双方就能获得取之不竭的能源。但伴随着这个看似双赢的过程,负面效应随之产生——“电子通道”极有可能会使两个宇宙的原子核力最终一致,而宇宙的基本法则一旦被改变,灾难性的后果也就来,临了。整部小说的情节就是围绕“电子通道”引发的矛盾展开的。

小说独特的地方还有它的第二部分。阿西莫夫详细勾勒另一个宇宙的情形,从它的生命形式、个体生活方式、家庭组成到社会结构。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说,作为作者,阿西莫夫担当了那个宇宙的“造物主”。这一点颇具挑战性。不是每个科幻作家都有这阵的胆量的。

可以回答前面的疑问了:多重宇宙和平行宇宙,即使有着同样别具创意的思。想硬核,却也不会衍生出同样数目的科幻作品。

《神们自己》,[美]阿西莫夫 著,崔正男译,载《科幻世界·译文版》2005年1月(下半月)号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