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知识的玉液 心智的琼浆——2013年“冰心奖”图书《小老鼠的隐身衣》 评析

知识的玉液 心智的琼浆——2013年“冰心奖”图书《小老鼠的隐身衣》 评析

中国科普作家协网 泰州学院 黄显宇 2017-02-24 11:59

三十多年来, 著名作家张冲先生致力于科学童话创作, 成绩裴然。他陆续创作的600多篇科学童话,受到了各个年龄段少年儿童的欢迎。其中精选48篇低幼作品汇集而成的《小老鼠的隐身衣》(以下简称《隐身衣》)荣获了“2013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纵览这本科学童话集, 扑面而来的至少有四大亮点:在题材选择上突出奇异;在知识普及上, 突出创新;在谋篇布局上, 突出情趣;在心智教育上, 突出内蕴。可以说, 这四大亮点正是它获奖的四大“法宝”。

在题材选择上,突出奇异

众所周知, 好奇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 低幼儿童的好奇心理就更为强烈。这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 是儿童渴望探索未来和渴求新的认知的原动力, 也是科学童话向儿童宣传科学思想和道德、普及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有利条件和保障, 更是吸引儿童以浓厚的兴趣阅读科学童话的关健。

《隐身衣》在选材上的奇异, 可以说是从两个层面上双管齐下, 双轮驱动。

善于发现不平凡, 赞赏不平凡, 这是《隐身衣》在选材上的一大特色.。张冲善于观察和遵循儿童好奇心强的特征和兴趣特点, 从纷繁的大千世界中撷取反常合道的特立独行的奇特和怪异, 这就立即让儿童感到耳目一新的新奇和有趣.。诸如《捕鱼的蜘蛛》里的蜘蛛会捕鱼;《会上树的鱼》里的鱼会上树;《小兔灰灰和小树美美》里的树会走路;《粗心的百灵鸟》里的树上还会长出人的“脑袋”和“鞋袜”,这些似乎是儿童身边最常见、也最熟知的动植物, 竟然表现出了各自完全违背儿童已有认知的奇妙怪异的举止和现象, 儿童们的兴趣又怎能不被吸引? 他们的好奇心又怎能不被撩拨?

与时俱进,紧盯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科技、新创造、新发明, 是《隐身衣》在选材上与众不同的最显著特色。诸如隐身衣、人工鳃、自动门、随身听、变色水泥、卫星、火箭、宇宙飞船等等高新科技, 无不争先恐后, 纷至沓来, 奇特而又巧妙地在《隐身衣》这个选材的大舞台上大展身手.,大露才华.。这些高端的新知识、新技术, 作为最新鲜的“见面礼”, 就像变幻莫测的魔方一样, 让儿童感到既新颖又神奇, 对儿童产生魔力般的吸引, 也就不足为奇。

在知识的普及上,突出创新

长期以来, 张冲“摸着石头过河”,积累了深厚丰富的创作经验。他大胆出手, 让儿童直接面对面地在童话世界里与大量高新科技知识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已然在儿童接受能力和高新科技的对接中, 游刃有余地找到了一个“浅入深出”的最佳平衡点。

所谓“浅入”, 就是只要求低幼儿童接触高新科技浅近的皮毛和概念, 做到“知其然”, 让他们知晓高新科技已经“有什么”? 以此带领他们初步跨上高新科技的门槛, 即便巡游在门外仰视也无妨。只要他们在充满好奇的东张西望中, 看到了高新科技粗浅模糊的轮廓和肤浅的皮毛, 也就大开了眼界, 也就是可喜的收获。而并不要求儿童为了对引进的高新科技“知其所以然”, 就去盲目登堂入室, 刨根究底地弄清高新科技“是什么”?果真如此, 则囿于儿童理解力和承受力, 且不说无异于“对牛弹琴”, 更会引起儿童对亲近高新科技的畏惧和反感, 对阅读科学童话的冷漠和抵制。所以, 《隐身衣》在分寸的把握上只求新鲜, 不图深奥, 可谓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浅尝辄止, 贩新有度。尽管《隐身衣》大量”贩进”了诸如火箭﹑卫星﹑飞船﹑红外线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和知识, 这些高精尖甚至连身为门外汉的成人都会望而生畏, 而阅读童话的儿童却偏偏喜闻乐见, 其奥秘就在于“浅入”的只是儿童所感兴趣所能接受的高精尖的皮毛和概念, 绝无深不可测的科学大道理。例如《村里安上了自动门》, 介绍了指纹自动门, 声控自动门, 眼控自动门, 却并没有深究这些自动门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 儿童当然被“知其然”的“浅入”而看得津津有味,哈哈大笑, 并不会被“知其所以然”的深奥整得桸里糊涂, 愁眉苦脸。

所谓“深出”, 张冲说得好, 就是让儿童从高新科技的“浅入”中走出来, 能够继续由浅入深, 深化与高新科技亲昵的浓厚兴趣, 深化对高新科技探寻的新的渴望与认知的渴求, 从而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熏陶中, 拉近儿童与现代社会和现代科技的距离。

在谋篇布局上, 突出情趣

高尓基说过: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这对科学童话同样适用。可以说,让儿童在快乐的情绪和氛围中,愉悦地接受知识的哺育,感受心智的熏陶,则是科学童话应该追求的最基本也是最高境界。令人高兴的是,张冲和他的《隐身衣》在突出童话的情趣上,同样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毫不夸张地说,《隐身衣》的48篇作品,既是48个短小精悍的科学知识故亊,又是48则引人入胜的科学知识谜语。文似看山不喜平。《隐身衣》在故亊结构的谋划上,形式变化多端,手法层出不穷;在故亊情节的安排上,一波三折,迭宕起伏;在故亊叙述的铺排上,则从开头的谜面开始,文章始终以轻快的节奏、灵动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有板有眼,一步一步把一个又一个悬念推向结尾的谜底,直逗得儿童迫不及待的好奇心也随着文章的波澜大起大落,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直到最后谜底水落石出,恍然大悟,才在惊喜之余,大呼有趣!

《小老鼠的隐身衣》看似平铺直叙,却暗蔵玄机;《没装电灯泡的新房子》可谓一路阳光,喜气洋洋;而《小青蛙开医院》里的小青蛙竟是一位“郭呆子帮忙,越帮越忙”的“蹩脚医生”,接二连三地出洋相,连连逗得小蝗虫、小蟋蟀、小蚊子这些“病人”哈哈大笑。与其说这是一出正剧,不如说更是一出充满欢声笑语的喜剧和闹剧。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垃圾山又回到妈妈身边》,故亊劈头盖脑就抖出了一个让人揪心的情景:摩天城外有座垃圾山,那是被摩天城妈妈遗弃的孩子。这个被遗弃的孩子的凄凉遭遇,立马就会揪住与之同年的儿童眼睛,大大触动了儿童的仁爱之心,更激发了儿童关切遗弃孩子命运的好奇心。什么是情趣?对遗弃孩子的同情加上关切和好奇,这就是别有一番淸纯滋味和格调的情和趣!瞧,张冲先生就是这样以吻合儿童特有的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以十八般武噐倾巢而出的多种手段,为儿童带来阅读的快乐和情趣,进而更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滋润心智上,突出内蕴

我特别欣赏的是,就像《隐身衣》里48篇科学童话里完全没有知识硬块一样,《隐身衣》的48篇科学童话里也完全没有枯燥乏味的功利化的思想说教的硬块。张冲深知,那种既脱离故亊实际,又脱离儿童实际的拉郎配式的高台说教,枯燥空乏,大而不当,只能让儿童望而生畏,听而生烦,不啻是思想教育的一大败笔,更是科学童话避之唯恐不及的大忌。《隐身衣》重视思想教育,但更重视一切面向实际,讲究实效。故亊里有什么人文元素,就进行什么人文教育;儿童能接受什么人文素养,就进行什么人文熏陶,绝不脱离儿童和故亊这两个实际,去随心所欲地添油加醋,节外生枝,说大话,放空炮。所以,我们从本文已例举的诸多作品里,不难看出,《隐身衣》无不本着从身边做起,从小亊做起的原则,紧扣儿童的心理特征、生活习惯和养成方式,引导他们讲诚信,重友谊,乐助人,勤学习,敢探索,会感恩……而这一切人文教育,又都是通过故亊情节的毛毛细雨,润物无声地陶冶儿童情操;通过形象塑造的汩汩清泉,水过无痕地滋润心智。一切都让儿童自已从故亊和形象的字里行间里所透析、所散发和所暗示出来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中去感触,去感知,去感悟。即便一时感悟不了,也不操之过急,依然耐心等待其自然成长去自省自悟。作者绝不越俎代庖,情不自禁地挺身而出,正襟危坐,插进故亊里对儿童耳提面命,说三道四。即使有极少数故亊,话到嘴边,不得不说,也应该要说,依旧还是坚守沉默是金,绝不像教师爷和管家婆似地饶嘴饶舌,喋喋不休。而是随着情节发展,顺势而下,水到渠成地假借故亊中角色形象为自己代言。请看:《小青蛙开医院》本来在饶有趣味地叙述了小青蛙再三出洋相后结束全文,也未尝不是一篇有趣有味的知识故亊。岂料结尾突然异峰突起:小蝗虫、小蟋蟀和小蚊子齐声笑起来:“不是我们(耳朵)长得怪,是你知道得太少啦!要当好医生,你还得好好学习哩!”这个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思想教育,完全表达了作家本人的真实意图。这就巧妙地将故亊本身所蕴藏的思想内涵,顺其自然地趁机而上,恰到好处地将文章的主旨升华到一个崭新的思想高度。请再看,《哑巴王子》原本受到国王歧视的哑巴王子,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做了许多减噪环保的好亊,广受欢迎。故亊到此收尾同样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岂料结尾又神来妙笔:让国王连连点头对哑巴王子说:“嗯,我就喜欢这样默默工作,埋头苦干的好孩子!”国王从歧视哑巴王子到赞扬哑巴王子,这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变化和神来之笔,又顿时把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到了引导儿童做人的思想高度。《爆米机里的小石子》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内因,也就是在于自已的主观条件和努力;《粗心的百灵鸟》闹出的虚惊一场的“流血惨案”,让儿童懂得做亊要踏实和细心;《谁说的是真话》向儿童提倡不说假话,要说真话的良苦用心。诸如《神奇的纪念章》里做了好亊不留名,《压缩面包》里可不能嘴谗呀,《会上树的鱼》里的嫉恶如仇,凡此等等,不一而足。《隐身衣》就是这样挖掘并突出一个又一个故亊所蕴涵的人文元素,以真善美的琼浆玉液,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儿童的心智。

张冲先生辛勤编织的《小老鼠的隐身衣》荣获“2013年冰心儿童图书奖”,可喜可贺!当之无愧!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