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嫦娥书系”实话实说

“嫦娥书系”实话实说

中国科普作家网 卞毓麟 2017-02-24 14:51

正当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行将升空之际,许多书店的书架上出现了一套套崭新的嫦娥书系。该书系是年多以前开始策划与撰写的,与嫦娥工程之启动几乎同步。

人类当前对太阳系的空间探测,以探测月球和火星为主线,兼及其他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太阳本身。其研究内容涉及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诸行星形成、演化的共性与特性,地月系统的诞生过程与相互作用,生命的起源与生存环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预报,防御小天体撞击地球及由此造成的环境灾变,评估月球与火星的开发前景,探寻人类移民地外天体的条件等重大问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一直是人类密切关注的天体。在漫长的岁月中,月相变化和月球运动对人类的生产活动、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月球探测是人类走出地球,迈向深空的第一步,也是人类探测太阳系的历史开端。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射多个月球探测器,成败约各占其半。当前,探索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是世界航天活动的大势所趋和竞争热点。中国在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和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适时开展月球探测,乃是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的重要标志。月球探测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正当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行将升空之际,许多书店的书架上出现了一套套崭新的“嫦娥书系”。该书系是3年多以前开始策划与撰写的,与“嫦娥工程”之启动几乎同步。

人类当前对太阳系的空间探测,以探测月球和火星为主线,兼及其他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太阳本身。其研究内容涉及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诸行星形成、演化的共性与特性,地月系统的诞生过程与相互作用,生命的起源与生存环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预报,防御小天体撞击地球及由此造成的环境灾变,评估月球与火星的开发前景,探寻人类移民地外天体的条件等重大问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一直是人类密切关注的天体。在漫长的岁月中,月相变化和月球运动对人类的生产活动、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月球探测是人类走出地球,迈向深空的第一步,也是人类探测太阳系的历史开端。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射110多个月球探测器,成败约各占其半。当前,探索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是世界航天活动的大势所趋和竞争热点。中国在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和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适时开展月球探测,乃是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的重要标志。月球探测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中国实施探月计划(即“嫦娥工程”),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不断提高的象征,也是举世瞩目、全国人民热切关注的一件大事。为了使社会公众比较系统地了解当代世界空间探测的态势和月球探测的历程,了解人类对月球世界的认识和月球的开发利用前景,中国“嫦娥工程”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重大意义,也为了以实施“嫦娥工程”为契机,向社会公众广泛普及航天和天文知识,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弘扬科学探索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为科教兴国进取不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3年多以前提出了编辑出版“嫦娥书系”的创意,与编委会共同筹划,以《逐鹿太空》、《蟾宫览胜》、《神箭凌霄》、《翱翔九天》、《嫦娥奔月》和《超越广寒》6部作品,形成一套结构完整的中级科普读物。丛书名“嫦娥书系”,既体现其核心是“嫦娥工程”,又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故在征求意见时人皆称善。

“嫦娥书系”由中国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先生亲任主编。书系的6部作品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呼应,其中每一卷的字数各在17万上下,6卷共约100万字、含插图800余幅,全彩印。书系行文通俗浅显,具备中等文化程度的社会公众均可顺利读懂。

按照逻辑上的顺序,“嫦娥书系”的第一卷是《逐鹿太空——航天技术的崛起与今日态势》。它系统讲述了人类航天的艰难征程,航天先驱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全书10章,依次为“人类早期的飞天梦”、“伟大的航天先驱者”、“改变世界的人造卫星”、“通向太空的运载火箭”、“漫游宇宙的人类使者”、“老当益壮的宇宙飞船”、“长驻太空的空间站”、“征服太空的宇航员”以及“中国跻身航天大国”。可见,此书大体上担当了“航天总论”的角色。

“嫦娥工程”的探测对象是月球,因此“嫦娥书系”专设一卷《蟾宫览胜——人类认识的月球世界》,系统描述人类认识月球的艰辛历程,由表及里揭示月球的真实面目,追索月球的诞生过程。全书8章,依次介绍“人类的探月梦”、“月球的运动”、“潮汐与日月食”、“月球的表面”、“月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组成”、“月球的起源”、“月球的演化”和“月球上的资源”。可见,此书把月球的里里外外,把月球的过去、今天和未来都说到了。当然,也着重谈到了尚待人们探索、揭示的月球之谜。

无论是发射人造卫星,还是发射月球探测器,都要有推力足够大的火箭。如今,中国的“长征号”系列火箭已经举世闻名。《神箭凌霄——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首中国“神箭”的赞歌,它系统追忆了中国“长征号”系列火箭的成长过程,并展示了其美好的未来前景。全书首章是“写在前面”,后9章依次为“我国的第一枚运载火箭”、“不断创新的‘长征二号’”、“突破地球同步轨道发射技术”、“我国首枚捆绑式火箭”、“我国的新型低温火箭”、“我们的火箭‘出口’了”、“为了载人航天”、“奔向月球”和“新一代运载火箭”。

《翱翔九天——从人造卫星到月球探测器》,系统叙述中国各种功能航天器和月球探测器的发展沿革,展望未来月球探测、载人登月与月球基地建设的科学蓝图。全书共8章,依次为“航天概说”、“航天器的基本知识”、“从‘东方红号’到‘神舟号’”、“访问月球的使者”、“绕月探测”、“月球着陆与巡视探测”、“月球自动取样返回探测”和“月球探测的未来”。书末还有一个详细的附录:“迄2007年9月世界各国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概况”,日本于2007年9月14日发射的“月神号”也已纳入其中。

“嫦娥书系”的焦点是“嫦娥工程”,因此《嫦娥奔月——中国的探月方略及其实施》也成了更多读者特别关注的对象。此卷系统分析当代国际“重返月球”的形势,阐述中国月球探测的意义、背景、方略、目标、特色和进程,堪称当代中国“嫦娥奔月”的真实史诗。该卷共9章,依次为“探月史:镜子与尺子”、“21世纪深空探测主旋律”、“月球的诸多疑谜”、“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嫦娥工程的科学论证”、“嫦娥一期:我们做什么”、“嫦娥一期:我们如何做”、“嫦娥一期:我们做了什么”和“嫦娥系列:富国强民之举”。

中国的月球探测,经历了对苏联、美国月球探测进展的35年跟踪研究,适时总结与展望国际深空探测的走向与发展趋势,又经历了长达10年的科学目标与工程实现的综合论证。 2004年初,中央批准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实施。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被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它经过2004年的启动年、2005年的攻坚年和2006年的决战年,为2007年决胜年的首发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有这些过程,以及有关日后嫦娥二、三期工程的设想等,在《嫦娥奔月》一书中都有相当详细的描述。

“嫦娥书系”的最后一卷《超越广寒——月球开发的迷人前景》,是人类未来开发利用月球的科学畅想曲,展现了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雄心壮志与迷人前景。全书以引言“为什么要开发月球”始,然后是8章正文——“月球机器人”、“人在月球上”、“月球开发基地”、“月球的航天开发”、“月球天文台”、“月球资源和产业的开发”、“月球的战争与和平”以及“更遥远的世界”,最后是结束语“人类文明的新阶段”。书中描述的许多内容非常有趣,它们大多是对未来的、甚至是遥远将来事态进程的预想。但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具有严肃科学根基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嫦娥书系”的作者,大多是“嫦娥工程”相关领域的骨干专家,他们科学基础坚实,工程经验丰富,亲身体验真切,在百忙之中分秒必争撰写书稿。我相信,他们的辛劳必将会取得丰厚的回报:通过“嫦娥书系”,读者将对人类的航天活动,对中国的“嫦娥工程”有更加完整、更加清晰和更加深刻的了解。

相关图书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