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心中的科幻情结
中国科普作家协网 金 涛 2017-02-24 16:30
海南出版社1999年推出的《历史深处的对话》,副标题是“世界名人经典访谈”,这是一套丛书中的一种,其中有一篇是英国生物物理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1916~2004)的访谈录,题为《生命的种子》。这篇文章最早刊登在美国很有名的科普刊物OMNI的《大师访谈》专栏,由戴维·洛维克采访完成。
弗朗西斯·克里克是生物学界享有盛誉的一代大师,1951年至1953年,克里克与美国的生物学家、年仅25岁的詹姆斯·沃森,合作从事DNA分子结构的研究,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而解开了遗传基因的密码。1953年4月,他们联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题为《DNA分子结构——一种可能的结构》的论文,指出DNA具有双螺旋结构和自我复制机制,还指出DNA的部分重要特性。他们的论文被认为是“生物学的一个标志,开创了新的时代”,克里克和沃森的发现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为生物技术革命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篇访谈录没有注明发表日期,从行文上看,当是克里克 1976年从剑桥大学退休,应美国圣迭戈索尔克生物研究院之邀,到那里担任了教授以后的第5年,大约是1981年的事。访谈的话题一开始便是围绕DNA发现的过程,以及新分子生物学的前景而展开的。接下来的话题转移到克里克的一本著作《生命的本质》,这是最令人感兴趣的:
问:是什么原因使您认为地球生命是由另一个星球上的生物送过来的?
克里克答:我第一次有这种想法是在1971年,在苏联召开的一个会议上。这个会议是由美、苏科学院共同主办的,讨论的主题是与外太空生物联系的计划。我们在会议中讨论到一个观念,大意是说遗传密码的统一性使生命的发展过程似乎出现瓶颈现象。此外,我还了解到宇宙的历史已足以让生命演化过两次;也就是说,在太阳系和地球形成之初或之前,宇宙可能已出现过有能力发射火箭的高度文明。所以当时我和索尔克研究中心的一位同事莱斯利·奥格尔共同提出“有意的播种”理论。 ……
问:那些播种生命的“星际农夫”是用什么方法把他们的“种子”散播到未经开发却有萌生能力的行星上呢?
克里克答:基本上,要是把基础物理理论考虑进去的话,我是排除光速或超光速太空飞行的可能的。我想应该是用火箭以1%光速的速度飞行了好几千年才比较可能。因为这种速度比较合理,也才可能让它们在不到一万年之间,把宇宙间具有足以支持生命条件的恒星系统都一网打尽。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再引原文,但克里克还谈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值得注意的:(1)外星人使用类似基因分离技术,制造出适合在目标星球上生存的细菌种类。(2)外星人送到地球上繁殖的生命可能是细菌或酵母菌,后者的可能性大于前者。(3)外星人若访问地球,不会完全是善意的。(4)外星人的长相,与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是不同的。(5)人类若无法确定地球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存在的地方,将会非常危险,因为随时可能遭到外来的侵袭。为了自保,也有必要研究是否存在外星生命。
克里克的这番话,在某些人看来,给它扣上伪科学的帽子最合适不过,或者指斥为科幻作家的野狐禅,其实,这位科学大师的谈话却是非常严肃,有其科学依据的。他和索尔克研究中心的莱斯利·奥格尔共同提出“有意的播种”理论,虽是一种科学假说,却是建立生命的本质即遗传基因的密码基础上的,他而且指出:“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我们可能会发现1000~2000年后我们也是如法炮制,在从事播种生命的工作。”
众所周知,地外文明和外星人,以及地球文明与地外文明的接触,一直是科幻小说长盛不衰的题材,虽然这类题材的作品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但是也因为它的科学依据和可能性而遭到质疑。正是如此,克里克的访谈录《生命的种子》,为科幻小说有关地外文明和外星人的题材,提供了权威的科学依据和哲学思考,这是值得科学家和科幻作家认真阅读的。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引伸出这样的结论:关于地外文明和外星人的话题,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需要认真思考、认真下功夫开展研究的科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