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林笔下的“红花”
中国科普作家协网 金 涛 2017-02-24 16:29
写《火的历史与现实》时,脑子里猛然想起吉卜林的《丛林之书》,这大概是很有趣的思维“串线”吧。荷兰约翰.古德斯布洛姆的《火与文明》是一部学术著作,论述火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密切关系,而吉卜林的《丛林之书》却是一部妙趣横生的童话。这是两个各不相干的作品,然而在我的印象中,吉卜林的《丛林之书》似乎是以文学的想象为《火与文明》作了很有说服力的补充。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是英国小说家、诗人。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英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吉卜林出生于印度孟买,后来又从英国返回印度工作,特殊的经历,印度的自然界和风土人情,使他的作品有着不同于英国本土文学的异国情调,马克·吐温曾热情洋溢地赞美吉卜林的作品:“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 吉卜林还给孩子们写了很多书,著名的动物故事集《丛林之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张新颖译)和《丛林之书续篇》是备受推崇的儿童文学经典。“这两本书一共包括十五个故事,一百年来不知为多少个国家的多少个少年儿童带来过多少乐趣,激发起多少宝贵的想象力。”中译本的译者如是说。
《丛林之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印度丛林中的童话故事:瘸腿老虎谢尔可汗违反动物们遵从的丛林法则,在一个夜晚闯入林中的村落,袭击村民,结果一个被瘸腿老虎追逐的小男孩逃到狼的山洞,被好心的狼夫妇收养了。这个后来被狼群社会接受的狼孩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毛格利。
十年之后,狼孩毛格利长大了,狼群的首领阿克拉也老了,一群年轻的狼在狡诈的瘸腿老虎纵容下,决定取代他们的首领,同时加害狼孩毛格利,他们始终把他当作异类。
好心的黑豹巴赫拉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毫不知情的毛格利,并且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黑豹巴赫拉是在人间出生的,他的妈妈是死在王宫中笼子里的一头母豹。
黑豹巴赫拉出了什么好主意?狼孩毛格利又是怎样力挫狼群和瘸腿老虎谢尔可汗的阴谋?
书中写到,黑豹巴赫拉告诉毛格利:“你马上下山,到山谷里人住的小屋子里去,拿回一些他们种的红花,这样,到时候你就会有一个更有力量的朋友…快去取红花来!”
“巴赫拉所说的红花,指的是火,只不过丛林里没有哪一只动物能恰当地叫出‘火’这个名字。每一个动物都怕火怕得要死。他们发明出上百种方式描绘它。”
把火称为“红花”,称得上是绝妙的构想,多么形象直观的比喻。人类的语言不也是把火称为“火花”吗!
于是,狼孩毛格利跑到山谷,在一间小屋的窗外观察人类是怎样照料炉子里的火,他看见一个孩子拿起里面是泥盆的柳条筐,往里面放了烧得通红的木块。他乘孩子走出门时夺走了他的火罐儿。
毛格利不仅懂得如何照料“红花”: “这个东西会死的,如果我不喂它点什么吃”,他拣了些树枝和干树皮扔进火罐里;“红花”还唤起他的回忆:“在我变成一匹狼之前,就常常躺在红花旁边,又温暖又舒服。”
在狼群的集会上,毛格利手里举着燃烧的树枝,周围的狼都吓得浑身发抖,嗥叫着逃跑了。瘸腿老虎谢尔可汗也气急败坏地退却了。
正如黑豹巴赫拉所说:“这才是人,这才是真正的人。” 当狼孩毛格利驾驭了火,他就从狼变成了人,丛林中的一切动物都无法征服他了。
吉卜林的《丛林之书》虽然主要是透过狼孩的奇特经历,讲述动物之间充满温情的爱,以及为了生存而发生的争斗,但他关于狼孩毛格利掌握了火的细致入微的生动描写,却不失为早期人类进化过程的艺术概括。
人类一旦掌握了火,就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开始了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火改变了人类,也改变了地球。这个结论不仅在约翰.古德斯布洛姆的《火与文明》中有精辟论述,也渗透在吉卜林的《丛林之书》的童话世界,这是很有趣味的。
火,给了人类伟大的力量,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也带来了毁灭一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