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理论】数字时代科普图书的界定分类及统计研究概况(下)

【理论】数字时代科普图书的界定分类及统计研究概况(下)

《科普研究》 马俊锋 高宏斌 2018-05-15 11:52

3 科普图书的出版及统计

虽然新媒体发展迅猛,对图书出版造成了一定冲击,但科普图书在出版种类和发行数量上依然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且势头强劲。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来看,2006—2015年科普图书出版种类及发行数量均有大幅增加(见图3、图4)。

图3 2006—2015年科普图书出版种类(种)

图4 2006—2015年科普图书发行数量(万册)

从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科普图书出版在出版种类和发行数量上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出版种类除2012年稍有回落外,基本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09年和2015年有两次大的跳跃,发行数量虽然多次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但总体来说仍然呈上升趋势。2015年的科普图书出版情况值得关注,在出版种类和发行数量上均比上年增加一倍。

近些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和科学技术部等机构都曾对科普图书进行过统计。新闻出版总署于2002年和2009年分别对1990—2001年、2002—2008年的科普图书出版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是报送制,由各出版单位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下发的相关文件汇总科普图书的出版情况后上报,内容包括科普图书的出版数量、发行量、盈亏情况等。科学技术部的科普图书统计工作是从2004年开始的,也是报送制,由各相关单位依照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现改为“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制定的全国科普统计方案和指标体系汇总后上报。最初是每两年统计一次,2010年后改为每年统计一次,并以蓝皮书的形式——《中国科普统计》予以发布[4]。 新闻出版总署和科学技术部的统计方法均是报送制,由下至上,层层上报。由于科普图书分类模糊、种类繁杂,各个地方的统计人或报送者对科普的理解不同,报送时的标准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报送制的统计结果往往存在诸多问题。虽然科学技术部制定有统一的科普统计方案和指标体系,但报送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难以避免的主观因素。新闻出版总署的两次调研都是专门针对科普图书展开的,而科学技术部对科普图书的统计只是科普统计众多类别中的一项。比较而言,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更有针对性,也更为详细。遗憾的是,两个机构在进行统计时都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而且在发布结果时都只公开统计数据,未公开具体书目。因此,作品有哪些,不明确;作家有哪些,不清楚;科普图书种类分布情况,不了解。这样的统计结果虽然也能反映出科普图书的大致出版情况,但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我国科普创作及出版的具体发展面貌。

4 科普图书相关研究成果概况

目前关于科普图书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其中既有中国科普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各类研究报告,也有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报纸文章等学术论文或成果。

《中国科普报告》是中国科普研究所2002—2012年每年持续发布的关于中国科普书的论文,以“科普图书”为检索词在知网上进行关键词检索,截至2017年7月24日可检索到相关论文1 740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跨度是1978—2017年,长达40年,1981年以后每年都有相关论文发表,其中2007年发表的相关论文高达124篇。1978—2016年历年的相关论文发表情况趋势,如图5所示。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其中2002年和2004—2008年共六年的报告中都有关于科普图书的专门章节。2002年的《中国科普报告》中涉及科普图书的部分是概述式的研究,既梳理了科普图书的发展与沿变历史,又论述了科普图书的分类、创作队伍、奖项、出版与销售、读者状况及存在的问题。2004—2008年的《中国科普报告》中关于科普图书的章节则是聚焦式的研究,主要围绕统计年份科普图书的出版情况展开论述,如2004年报告的相关章节主要分析了迎合“非典”、“神五”、伊拉克战争、三峡大坝等统计年份热点问题而出版的科普图书的新特点及当年的科普佳作和科普获奖作品等。总体来看,历年《中国科普报告》中关于科普图书的章节大多是围绕统计年份科普图书的特点、市场销售、科普评奖、创作队伍等问题展开论述。

中国知网(CNKI)收录大量关于科普图书的论文,以“科普图书”为检索词在知网上进行关键词检索,截至 2017年7月24 日可检索到相关论文1740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跨度是 1978 —2017 年,长达 40年,1981年以后每年都有相关论文发表,其中 2007 年发表的相关论文高达124 篇。1978— 2016年历年的相关论文发表情况趋势,如图 5 所示。

图5 1978—2016年历年科普图书研究论文发表情况趋势(图片来自CNKI)

图6 1978—2016年历年科普图书研究论文关键词TOP10(图片来自CNKI)

从图中可看出,自1995年起,相关研究成果就开始迅速增长,至2007年达到了顶峰,2007—2009年间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最多的三年,之后稍有回落,但也一直维持在每年100篇上下,这与近些年中国对科普的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及科普出版数量的快速增加有很大关系。从这些论文的关键词出现频率(如图6所示)来看,以往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科普图书出版、少儿科普、科普图书选题策划等方面。

关于科普图书的硕士学位论文集中在2005年后发表,学科分布多集中在传播学和新闻学,研究方向多集中于出版、中等教育和新闻与传媒等。关键词出现次数较多的分别是出版发行、引进版、图书品牌等。相关期刊论文自1978年后每年均有发表,与整体研究情况相同,均自1992年开始大幅增加,发表最多的一年是2012年,多达70篇。学科分布集中在出版、科学研究管理、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发文最多的作者是湖南大众职业技术学院的陈桃珍,共5篇。作者所属机构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沈阳真空杂志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清华大学、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出版社等。期刊来源方面,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最多,共365篇,占期刊论文的59.35%,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上的文章有248篇,发表在SCI、EI上的论文非常少,分别有1篇。关键词出现次数较多者分别为出版、少儿科普、编辑、创新科技图书等。

与科普图书相关的会议论文自1997年后基本每年都有发表,但发文量总体呈波动状态,其中2004年、2009年、2014年为三个发文高峰期。会议主办单位主要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作者所属单位主要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关键词出现次数较多者分别为科普作品、科普创作、科普作家、科普工作等。发表在报纸上的相关文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发文高峰期是2007年,共83篇,随后便逐年下降。报纸论文的作者及其所属单位比较分散,即作者除中国版本图书馆的徐来、北京商报的蓝有林两人各发表2篇文章外,其余作者均只发表了1篇文章,除北京商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外,同一机构中在报纸上发表与科普图书相关文章的作者只有1人。

通过以上统计可以发现,目前关于科普图书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但多集中在科普图书的选题、策划、编辑、出版等方面;同一研究者发文量比较少,研究不够深入;研究者所属单位多集中在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出版社和与科普相关的事业单位,高校研究者相对较少;科普图书的期刊论文质量虽然整体上还不错,但学术影响仅仅局限在国内,在国际相关学术界的影响有待提高;科普图书相关学术活动主要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及一些地方科协组织推动,其他社会组织的参与相对较少。

5 建议 结合以上论述,本文尝试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鼓励更多科普研究者对科普图书的界定及分类等展开讨论。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是避而不谈,这只能使科普图书的相关问题更加模糊,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真理越辩越明,更多研究者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将时代背景等相关问题也纳入讨论中来,有利于形成对科普图书定义、范畴、特点及分类的统一认识,有助于科普图书相关学术研究顺利开展,有益于科普图书出版行业健康发展。

(2)制定统一的科普图书判定标准,同时将计算机技术等更多其他手段纳入科普图书统计中。目前报送制的统计方法没有统一、明确、详细的科普图书判定标准,严重影响了统计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制订统一、详细的科普图书判定标准,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已经数字化的图书资源中统计科普图书,可减少统计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从而使统计结果更趋准确。此外,目前的统计方法只有数量,没有书目,也没有出版社、学科分布、阅读对象等信息,不利于把握科普图书的具体面貌。因此,在对科普图书进行统计时,其面向群体、种类、学科分布等信息也应纳入统计中,同时还应给出详细的书目,以便更精确地反映科普图书的整体出版情况和具体发展面貌。同时,书目还可以供相关研究者深入研究使用。

(3)鼓励科普图书研究成果走出去。目前科普图书研究的相关成果多在国内刊物上发表,SCI、EI论文数量非常少,除语言方面的原因外,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相关论文较多集中在选题、策划、编辑、出版等方面,过于类同,而且研究者个人研究成果数量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学术影响力。因此应鼓励研究者拓宽相关研究领域,深入钻研相关课题,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多向国外相关领域内有影响力的优秀期刊投稿。此外,还应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重视科普图书研究,参与或组织更多相关学术研究活动,推动科普图书研究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普统计2016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2.

—— 完 ——

来源:《科普研究》2017年第5期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