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欣赏·科幻】扫地神人(上)

【欣赏·科幻】扫地神人(上)

《科普创作》 李知昂 2017-11-29 18:30

2055年,中国的科研水平俨然已是世界第一。

不要觉得这不可思议。在早年,美国同样连一个诺贝尔奖得主都没有,当时的科研重阵是欧洲。然而,随着美国国势与经济力量的提升,他们获奖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以科学奖项来看,一度占比超过40%,甚至逼近50%,远超过任何国家。即使近百年来,美国国力下滑的论调不断出现,但在科研方面,直到21世纪初期,美国仍明显执世界牛耳。论诺贝尔奖,只有欧盟各国把早期的成就通通加在一起,才能够超过美国的得奖人数。

直到2015 年,非旅外、非海归,第一位出身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才终于出现,并且是一位女性——屠呦呦。而且从她获奖之后,情况就逐渐好转,如果不算美国过去的辉煌,单看近40年,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人,中国人的占比在去年已突破30%,正式超越美国,人称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得主则超过35%。2053年,更写下难得的大满贯纪录,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经济学奖,加上菲尔兹奖,同一年当中都出现了中国获奖人。

情势逆转的理由,据我看来,最主要的就是经济规模。中国凭借庞大的经济规模, 有能力以高薪聘请最优秀的学者讲学,并提供最多的预算,以及最理想的研究环境。 物以类聚,当优秀学者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愈聚愈多,中国自然成为全球学术的重心。

“姚先生,请用茶。”

“喔,谢谢。”

我挑挑眉毛,茶还挺香的,服务员也很亲切,不过最多最多,我也只能给他一个礼貌的回应,没空多加理会。毕竟我的时间宝贵,每一秒思索都代表国家的高额投资,绝不能浪费。

回到我思索的问题。不只是科研,文化创意产业的情形也类似,中国的电视台提供高预算、高报酬,吸引最优秀的华人艺人,甚至世界级艺人来中国发展,这现象在几十年前早就发生。跟我最有关的,则是中国台湾省的台北市有个文创园区经营得有声有色,称为华山园区,后来被某个集团拿出200亿元人民币,买下了名称、经营团队跟所有智财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财产),成立新的公司。于是华山文创园区在陕西华山重新开幕,称为华山一区;台北市的小规模华山也继续运营,通称华山二区。华山园区从此认祖归宗,名实相符,岂不是规模优势的最佳证明吗?

中国台湾省来的营销团队还真有点远见。据说他们的集团以前出版金庸小说,风行一时,现在到了正牌的华山,更可以纳入文创元素而大肆炒作。于是他们先是集结了中外五大武术高手,在华山园区办了“华山论剑”;发现效果不错,又找了我们5位中国顶尖的物理学家、数学家,每年到华山园区聚首两个礼拜,称为“华山论学”。 时光匆匆,到现在已经办第5年了。

与顶尖学者激荡智慧火花,是极为美好的经验。虽然把我们5人聚首的代价很高,空出一年当中的 1/26,间接成本超过10亿元,但收获却远胜于此。美景、佳肴、学术、奇想,在这儿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重要的,是跟对的人谈论对的事!华山真是什么都好,可惜,还是有一点美中不足。

让我最不舒服的,是华山论学的营销手段,为了迎合大众,硬是给咱5人安上了一个名号。出身山东提出重力场倾斜理论、解决恒星附近重力波测量误差问题、获得诺贝尔奖的黄晓奔,就被安上了“东斜”的诨号,不过现在倒是跟我一样在北大。西安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凌水泉,以博学多闻、饱览群书闻名全球,就是因为他不可思议的阅读量,才让他以跨领域的研究,找到希格斯场“对称破缺”问题的化解方法,在2044年得到诺奖肯定,被称为“西读”。

“南帝”对大众来说不难说明,人人都知道中国两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第一人,目前唯一的一位,就是南京大学“物理皇帝”李成光。至于“北盖”,则是最没道理的一个,我是在北大没错,获得诺贝尔奖后也常上媒体没错,而且到处演讲受访也是为了配合国家政策推广科普,但我的研究从没搁下!这些人居然随随便便,找了几个主播编排给我一个“盖仙”的诨名,让北京大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第一人姚一星,从此成了大众心目中的“北盖”,真是情何以堪! 最后说明“中神童”,为了让华山论学更有深度,我们4人一致认为,要找个对物理感兴趣的专业数学家加入。众所周知,数学菲尔兹奖每4年颁发一次,必须颁给40岁以下的数学家,因此凡是得奖人,年少时往往有过神童的称号。被华山营销团队封为“中神童”的清华大学展逸飞,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2040 年时以25岁的年龄获奖,打破了法国数学家塞尔于27岁获奖的最年轻纪录。即使到了今年,展逸飞也不过刚满40岁,不过,他却认为自己太老了,因此今年的“中神童”已经换成他指导的学生,跳级获得博士的一个21岁女孩子——林玲。

这个决定,一度让华山论学的主办单位哗然并提出强烈反对。不过展逸飞也绝不相让,不仅细数林玲曾经发表的国内外论文,更提出保证, 若在3年后,林玲无法打破最年轻获得菲尔兹奖的纪录,他就发布视频公开道歉。而他坚持的理由,则是让林玲跟4位物理大师论学,对中国物理数学领域的未来,绝对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主办单位最后被说服了。不过我知道内幕:以上理由都不成理由,而是林玲那一组照片,空灵的气质、甜美的酒窝,丝毫不亚于当年的林徽因或林志玲,加上数学大师展逸飞亲口为她打赌的传奇事迹,实在是太好营销了!

“姚老师。”

“喔,林玲啊,这么早来?”

“您不是到得更早?”

“哈哈,年纪大了,睡得少嘛。”

林玲本人跟照片给人的印象一样,青春洋溢中有着典雅气质,更重要的是她有真才实学。3天讨论下来,跟我们4位物理学前辈共同探讨,竟然完全不显得生涩,还能提出相当不错的见解。我还注意到,她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不只对几位物理大师是这样,就连服务员,她也总是走到他身边道声早安。

说到这点,每次到华山,总有一位最优秀的服务员招呼我们,不仅照顾得无微不至,还在隔壁房间随时待命。他的肤色黝黑,看来已近中年,精壮利落却完全不逊于年轻小伙子。记得李成光问过他,得知他来自青藏高原,普通话虽然夹带着口音但是沟通没问题,甚至可说十分顺畅,不管我们吩咐什么,他都能迅速而精准地办到,比如地面非常干净总是一尘不染。可见,职业本无贵贱,只要用心做好就能达到高水平,我想也是因为这样,才让他拥有年年服务物理大师的特权吧。哈哈!

今天的论学8点开始,探讨量子力学和宇宙学的最新难题——奇异点衰变。这是林玲建议的,不过谈得最多的人,还是钻研天文物理的黄晓奔。他从最大尺度 130亿光年以外的事,到最小的普朗克长度1.6×10-35 米, 早就通通串在一起。既然谈论大宇宙,必须考虑量子尺度的小世界,我跟李成光、凌水泉自然免不了要加入热战,反而是林玲的话最少了。

“不,不可能!重力量子化模拟在这儿办不到……咳!咳嗨!咳咳咳咳……”

10点,我正喝着西柚奇异果汁,突然听到凌老冒出一个不合理的假设,当场起来反驳。不料讲得太急,竟把半口果汁呛进了气管,咳得要命,还打翻了杯子;我怕杯子滚下桌,急着去扶,却又把整个带提把的果汁瓶给弄倒了,自己的衬衫溅得都是果汁不说,林玲的套装也被波及,那狼狈……真不知怎么说才好,更糟的是,我的呛咳还没停!

(张琭琦 绘图)

看我成了这模样,几位科学家当下手忙脚乱,紧急按下服务铃让服务员过来。只是服务员跑进来的时候我还在咳嗽,呼吸不顺,就像塞住一半的老水管。不过,当他有技巧地轻拍我的背,让我把气管的异物用力咳出来,情况就好多了。他还有一个法宝,后来知道是红外线的按摩球,在背部轻轻地摩挲,也让我舒服不少。

趁按摩的时候,林玲已经拿了面纸,把她的套装和我衣服上的果汁擦去,只是污渍没办法擦掉。不过这难不倒服务员,只见他拿出一小罐喷雾,“嘶嘶”几下,林玲和我衣服上的污渍,就慢慢变成乳化的液体,因为表面张力,看来甚至像一颗颗的小圆球。更神奇的,是他拿起一具电磁铁,居然就把这些污渍吸走了!

“姚先生、林小姐,这样就差不多了。如果还想更干净些,不妨用这个‘魔术擦’。我可以替姚先生服务,林小姐请自己来吧,试试看,很好用的。”

我半信半疑,看他拿出有点像黏土的材料,拆成两半,一半递给林玲。这应该也是一种高分子,不知道是不是纳米材料,在衣服上轻轻地摩擦几下,剩下的一点污渍或淡淡的颜色,便清洁干净了。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让我们叹为观止。这人太了解我们的需求了!若要中断讨论回去换衣服,我是绝对不愿意的,但这样处理之后,就算中午才换,甚至不换,都不是问题!

好了,既然不必为清洁烦心,大家继续讨论,让服务员自顾自地拿出吸尘器,把桌上、地上的果汁都吸走。其实严格说来,它不只是吸“尘”器……嗯,我对这款产品的确有印象,虽然是老产品了,却能吸走灰尘、微生物,也能吸取液体,甚至清除一般的污渍,而且噪声非常小,实在是物理学与机械工学了不起的结晶。

插曲到此为止。谁也没料到,这位清洁工不知哪根筋不对,打扫到一半,居然在“奇异点衰变前重力量子化模拟”讨论的紧要关头,忍不住插起嘴来,打断了凌水泉的发言……

 

“凌老,等一下,您不能把这个计算结果直接代入下一个方程。应该把三个模型全部统整起来,做全局的计算机模拟才对。”

我们5个人面面相觑,愣了大约有30秒吧,接着大笑。“一个清洁工旁听了几年华山论学,就以为自己懂物理了?”不料,黄晓奔和林玲首先安静下来,接着李成光也不讲话了。我跟凌老收起了干笑声,瞧着黄晓奔用连上洞庭湖底的神威七号超脑主机做模拟,仔细看了十几分钟,乖乖不得了,他说的是对的!

“你到底是什么人?”我问

“如果你们不问,还可以继续讨论下去。如果问了,恐怕我就工作不保,也得跟大家说再见了。”

“那你至少可以发表一下高见吧。”李成光突然开口,“就算做了全局模拟,δ变数怎么办?”

我瞪大眼睛看着李成光,想不到他竟会正经八百地请教清洁工这个问题,更惊人的是,清洁工不但听得懂,还可以回答!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知昂,现任中国台湾 IC 之音·竹科广播电台质量与创意总监。作品《可怕的幸福》获第一届倪匡科幻奖小说组并列首奖,作品《辩才无碍》获第一届第三波奇幻文学奖首奖。

来源:《科普创作》2017年第2期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