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做更好的科学家,让本科生参与科学写作(下)

做更好的科学家,让本科生参与科学写作(下)

科普创作 大卫·罗伊·史密斯 著 李红林 译 2017-10-25 16:43

戳这里阅读原文——做更好的科学家,让本科生参与科学写作(上)

本科生参与科学写作

从开始在西安大略大学生物系开始教职工作,我的科普作品产出就减缓了。尽管我深陷于教学、项目申请和其他职责之中,但是,我仍然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阅读小说、写写随笔。

作为校园里的新人,我收到了很多本科生询问是否有研究实习机会的电子邮件。虽然我的实验组已经开始运行,很遗憾没有机会能提供给本科生,另外,因为我的研究工作大部分都在电脑上进行,所以如果培训一个大学一二年级且没有太多计算机科学背景的生物学学生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可能很有挑战性并且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我仍然希望接受本科生志愿者。

在面试一个可能的志愿者时,我问这个名叫丹尼斯的学生是否有任何计算机编程的技能,他回答说没有。于是我问他是否有任何使用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程序的经验,他再一次地回答说没有,并且补充了一句,说他更是一个“笔和本”类型的人,而且非常热爱创造性写作。“好!”我说道,“那我们进行一些科普创作如何?”就这样,实验室的在校本科生作家项目(Undergraduate Writers in Residence Program)启动了。

我让丹尼斯动脑筋想一些他可能有兴趣的话题,并对这些话题相关的最新进展做一些线上研究。一周以后,他带着一系列的想法回来了,我们一起把它们削减到一个我们认为写起来最有趣也最简单的观点上:癌症治疗的众包(众包,即向公众提出问题,收集他们的想法,然后让他们投票选出最佳方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月底,我修正润色了这篇文章的最终版本。

基于博士后期间写科普文章时所建立的联系,我们将文章投给了一个小的仅仅在线发布的杂志《古鲁》(Guru),学期末的时候,文章被发表。丹尼斯和我得知文章发表的时候,非常开心,我们又再次重复了整个过程,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人脑项目的文章,名为《在神经元上生火》。

这个消息在大学校园里传得很快,尤其是当医学预科生期望通过发表文章来丰富他们的简历时。很快,我收到了很多其他对科学写作感兴趣的本科生的询问。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我与10多个学生一起进行着科普创作。其中的一些文章发表在国家性的杂志上,诸如《超越自我》(Above and Beyond)、《加拿大北极日刊》(Canada’s Arctic Journal),其他的则发布在生物系或理学院的网站上,其中包括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一个绿色海藻的爱情故事》。

学生们有的写校园里的科学活动,有的则关注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他们撰写的文章,大部分不需要我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只需要最后进行极少的修改就可以发表了;也有很多需要我进行彻底地修订才能达到发表的水平;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将写作任务坚持到底,这也与我有时候太忙以至于未能在合理的时间内提供适当的反馈有关。但是,总体来说,在校本科生作家项目是(也将继续是)一个成功,并且有着许多的乐趣,这些乐趣远比招募志愿者刷洗实验室的玻璃器皿要多得多。同时,这个项目也为我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让我能够在为我的院系和大学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坚持为一般公众撰写科普文章。

每个月,我都会收到学生们想要参与写作的申请,并且数量越来越多。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抽出时间和精力来编辑校订这些文章,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以及为最终的成品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

为此,最近我在考虑创建一个网站、博客或在线杂志来展现本科生的科普创作作品。创建这样一个平台首先对于哪些尚未发表的专题故事可能特别有用,可以给予它们问世的机会,当然对于展示之前发表过的作品也会很有用。可是问题在于,创建、维持和定期更新博客或网站非常耗时,并且我对此项工作毫无经验,更不用说,要在一个每天有2000万篇博客发布的世界中吸引在线读者的这一挑战了。

不过幸运的是,今天得本科生对于社交媒体非常在行,他们非常擅长面对这些挑战和处理这些问题。最近加入我的作家团队的一名学生是一位19岁的斯里兰卡人,他是网络出版方面的行家,他已经帮助我们开发和设计了两本不同的在线杂志;团队里的另一名学生是一位电脑专家和网站设计者,并且几乎所有的在校科学作者都活跃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还有一位视觉艺术家,她热衷于用自己的画作来进行在线交流。换言之,对于开发、维持和提升一个在线出版物所需的人才我都已经拥有,对我来说,我只需要找到最好的方式来使他们发挥作用。

建议加强本科生参与科学写作和科学普及活动

可以有很多理由来说明,为什么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进行科学写作。

在我看来,科学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的大学四年里并没有足够的写作经验。但是,一旦他们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或与此相关的其他领域),强大的写作和传播能力是最重要的。此外,如果本科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能够发表一篇文章,这对于他们读研、申请医学院或者找工作等都具有切实的价值和意义,这无疑增加了他们成功的机会。并且,与从事项目的教授们一起工作,学生们也为教授们撰写精彩的推荐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事实上,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本科生撰写其研究项目的科普文章时,他们对研究主题能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有一点至关重要,即让公众理解科学。我们所处的社会里,只有公众具备了一定得科学素质,他们对于纳税人的钱应该花费在科学的哪些方面以及怎么花,才能做出知情的决策。因此,科学家们有必要积极、公开地与公众交流,以易于理解且有效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他们的研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什么比培训大学里的学生(他们也是下一代伟大的研究者)并让他们参与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更好的方式呢?

就科学家支持科学传播与普及而言,除了道德方面的理由之外,很有可能,公众参与活动(包括那些整合了大量学生的活动)将成为科学家获取研究经费的日渐重要的决定因素。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申请现在需要包含一个部分,即该项目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影响。申请书需要指出,计划的研究将如何促进教学、培训和学习,它将如何吸引未被充分代表的群体的参与者,以及它将如何更广泛地增强公众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类似地,加拿大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理事会支持以发现为基础的研究)所支持的项目对于培训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感兴趣。当然,科学写作和科学传播的熟练程度对于培训这类人才来说极为重要。

随着社交媒体不断扩展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多得主导作用,向公众传播科学也变得更加便捷。但是不可否认,要在所有的在线声音中被公众听到是很难的,因为在网络上的每个人都在Twitter、Facebook和博客上发布有关他们自己的每一个动态。

如果采取一些策略性的、针对目标人群的方法,在线工具可以让科学家的声音抵达上千乃至百万计的人群。在我所在的进化遗传学领域,有大量的研究者集聚了很多粉丝,并已经利用这些受众人群来促进公众参与。例如,进化生物学家埃尔森·艾森(Jonathan Eisen)在开放科学运动和支持女性从事科学方面很有影响力。同样地,人类学家约翰·霍克斯(John Hawks)和微生物学家文森特·拉卡涅洛(Vincent Racaniello)在世界级的研究计划中融合了有效的在线科普。事实上,著名的科学作家卡尔·奇默(Carl Zimmer)说到,他会定期地访问这些网站和其他职业科学家的博客以启发写作灵感。

近期,我参加了多伦多大学一个小型的进化论会议。最后一天的主旨发言人是汉娜·霍格(Hannah Hoag),一位多伦多科学作家。在发言中,汉娜讲述了她从实验室的工作台(她在麦吉尔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到成为一个专职科学记者的经历(她曾为《自然》杂志撰稿、为电视剧写剧本,还制作过电台节目)。她强调,科学传播的职业与实验室工作台前的工作一样,都能实现个人的抱负,并且,这两种路径都可以改变世界。

听着汉娜的讲述,我不禁感叹,报告厅里在座的学生们,虽然其中很多人将会从事伟大的研究工作,但至少有一部分人会受到她的启发而从事科学传播事业。也许,我的一些本科生志愿者将来会继续进行科学写作,成为像汉娜·霍格一样具有影响力的科学传播者。或者,他们可能会像我一样,既把科学写作当作一种乐趣,也将其视为一种挑战,因为,在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学习并传播知识方面,科学写作给我们带来了成就感。

—— ——完—— ——

原文标题:

One Scientist’s Struggle to Be a Better Writer, and a Plea for Undergraduate Science-Writing Engagement

原文作者:David Roy Smith

原文来源:

Science Communication,2016,Vol. 38(5):666–674 版权所有©The Author(s) 2016

本文由SAGE出版集团授权许可,该授权不可转让。

声明

While every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ensure that the conten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factually correct, neither the authors nor the publisher accepts, and they hereby expressly exclude to the fullest extent permissible under applicable law, any and all liability arising from the contents published i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from any errors, omissions, inaccuracies in original or following translation, or for any consequences arising therefrom. Nothing in this notice shall exclude liability which may not be excluded by law.

尽管各方已经努力确保该作品的正确性,作者和出版社已经明确规避了在法律最大限度内所产生的任何(包括但是不局限于)错误、遗漏、原始误差和翻译后的问题。本声明不会规避任何法律不允许规避的责任。

来源: 《科普创作》2017年第1期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