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戴伟:来自“火星”的化学爷爷

戴伟:来自“火星”的化学爷爷

科普创作 李丹 2017-10-17 11:22

阳春三月,冬日的严寒正在退去。

周末的清晨,一辆中巴车驶入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化学楼前。

大家赶忙往车上搬东西:白大褂、护目镜、实验器材……大约一刻钟功夫以后,戴伟教授与团队成员一行六人前往通州区明星小学,带着新开发的实验重回故地。

出城的路还挺顺畅,一小时不到中巴车就到达郊区了。一年半的时间并未消磨掉大家的记忆,队员们指路,汽车在尹各庄狭窄的道上搜寻目标。“这里变化挺大的”,在不同的重复声中我们到达明星小学。

周末的校园里也并不安静,孩子们在学校里奔跑、打闹、嬉戏。

“你们还记得我吗?”戴伟教授汉语稔熟,一下车就朝孩子们走去,原本玩闹的学生都聚拢过来,簇拥着他走进教室,这位白发老爷爷有一种魔力。

“记得呀,我还上过您的课呢!做的实验可好玩了……”

“你们都是哪里人呀?”

“河南”

“山东”

“福建”

“河北”

……

“哇哦,看来你们都是中国人呀。那你们知道我是哪里人吗?”

“外国人!”

“不,我来自火星。”

原本羞涩的戴伟教授在孩子面前变得活泼,严谨的秉性也遮挡不住融入血液的亲和力,声情并茂的举止尤其可爱。

团队成员赶紧布置小型实验室,由于是新开发实验的器材和原料较多,教室后面的空闲桌子被摆得满满当当。

“现在,我们要上课了,大家准备好了吗?”戴维教授问。

“准备好啦!”孩子们齐声回答。

“真的准备好了?”戴维教授追问到。

片刻的沉默,孩子们恍然大悟,纷纷跑去外面排队领取白大褂和护目镜。

回到教室,戴伟教授开始演示实验,玫瑰花、香蕉、气球、鸡蛋、布偶玩具在遇到液态氮后彼此区分的形态、不同酸碱指示剂自制的彩虹。两个小时的课程以“老师讲解+学生动手”模式进行,学生分成4个8人小组,每组由一位成员带领做实验,队长杨宇森作为协调人员随时提供帮助。

“自制芙蓉花酸碱指示剂”“芙蓉花试剂测试小苏打、白糖、洗衣粉等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化学红绿灯”,学生在操作新开发的实验时很兴奋。实验过程中戴伟教授一直在旁边检查操作的规范性,孩子们也接连不断地向他展示实验成果。“做出来了,真厉害。再想想,红绿灯是什么顺序?试管应该怎么摆放?”戴维教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不忘记实验规范。每轮实验结束,大家都回到座位上听戴维教授讲解科学原理:“白醋与芙蓉花试剂混合是什么颜色?是酸性还是碱性?”

热闹的课堂引得同一天去学校教英语的志愿者围观,实验成功的学生纷纷挤过去秀成果,听到赞美时脸上会乐开花来。“虽然这些孩子家庭条件不太好,但性格很好。只是学校的教育条件太差,不能让他们做实验,我们想给他们提供机会”。戴伟教授不仅在传授知识,更注重在启迪心灵,播撒智慧的种子。

戴伟,原名David G. Evans,英国人,化学教授,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后到北京化工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现为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

来源:《科普创作》2017年第1期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