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中道具的妙用:介于形象与意象之间

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中道具的妙用:介于形象与意象之间

“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 雷盛廷 2023-08-24 20:44


近来,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台风、暴雨、高温、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针对这些自然灾害频发现象,诸多媒体和机构纷纷推出短视频阐释其中的原因。其中,“玉渊谭天”在抖音上发布的科普短视频《极端天气成常态,是怎么造成的?》,通过道具的妙用,将科学知识进行形象化解读和艺术化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终登上了“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周榜榜首(7月28日-8月3日)。

 

叙事:
塑造形象,强化戏剧性

该短视频通过选择一张立体的世界地图和一杯水作为道具,形象地描述自然灾害的形成原理和过程。作为象征人类生存家园的世界地图,与作为破坏性要素的水杯及其内部的水,被鲜明地塑造为好与坏、矛与盾二元对立的叙事形象,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明确而强烈的攻守关系。

这种攻守关系所造成的博弈和对立,进一步为短视频叙事造就了强烈的悬念感,从而让戏剧张力在道具所塑造的典型形象中得到了极大的呈现和释放。

 

视听:
突出形式,提升可看性

该短视频所使用的两个道具在视觉呈现上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从颜色来看,水杯是透明无色系,而地图是有色系且饱和度高,二者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从线条来看,水杯是纵向延伸,且棱角分明,给人一种刚硬之感,而地图是横向延伸,且凹凸不平,给人一种沧桑之感。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线条对比,让作为视听媒介的短视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知。

短视频创作者还加入了介于实拍和特效之间的画面元素,如硕大的蓝色水滴,将整个短视频的视觉元素从客观之实在向主观之意象的层面转化,提升了整个短视频视觉质感的艺术性和可看性。

 

制作:
可变材质,突出科学性

科普短视频对道具的使用最终还是要进行科学知识和原理的讲解,道具就不仅仅只是叙事或者视觉上的“花瓶”,而要能够真正发挥其所蕴藏的实验属性。在该短视频中,水杯被灌以白水、冰块、白糖等物质,并且在灯光的照射和火苗的加热等处理下,所发生的变化被完整呈现出来。地图也被灌以液体、烟雾等道具,配合自然灾害形成过程进行形象展示。

可变性让二者能够很好地配合视频内容,从而完成科学原理阐释的功能,且二者的低成本和轻体量在视频拍摄与制作中也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

该短视频的道具作为创意的关键物件,通过在叙事、视听、制作三个维度上的精心设定,既发挥了科学阐释的形象功能,又发挥了艺术审美的意象功能,让科学美和艺术美进行巧妙结合,为科普短视频的创作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优质范例。

素材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提供
支持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本文转自“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