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故事会】师昌绪:为国产战斗机插上“翅膀”
科学故事会 赵静楠 2024-08-19 18:05
一腔热血只为报国
1920年11月,师昌绪出生在河北省徐水县大营村。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打乱了师昌绪原本的生活轨迹。“七七事变”之后,师昌绪被迫逃难南下。这段逃难路上的艰辛,让师昌绪认识到“中国必须强盛起来”。怀揣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师昌绪开始从事材料学相关研究。
1952年6月,师昌绪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跟随国际著名金属专家柯恩教授进修博士后。此后三年,他的工作可以说是卓有成就。但在结束博士后工作后,师昌绪迫切想要回国。他的恩师柯恩教授曾挽留他,问他待在美国有什么不好,工资、职位这些问题他都可以帮忙解决。
但是师昌绪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应该回中国去,中国需要我。”1955年6月,35岁的师昌绪告别国外的大好前程,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
挑战空心涡轮叶片
1964年深秋的夜晚,正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的师昌绪迎来了一位老友。这位老友正是时任航空材料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的荣科。一进门,荣科就简明扼要地问道:“空心涡轮叶片,你能不能做?我已经拿脑袋担保了。”
当时,我国歼8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已进入最终决策阶段,但是发动机设计方案却迟迟无法落实。按照整体设计,发动机必须增加20%的推力,才能与之适配。而要想增加推力,就必须加大“火力”,这也就意味着发动机涡轮的工作温度必须再提高110℃左右。因此研制耐高温的空心涡轮叶片就成了当务之急。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师昌绪也有点懵,“什么是铸造空心叶片,我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荣科解释说他在巴黎航展上看到过,外国已经投入使用。
骨子里的民族斗志被激起,师昌绪坚定地说:“既然外国已经采用了这个方法,那我们一定也能做出来!”就这样,师昌绪接下了这个棘手的任务。
攻克型芯难题
当时,没有人知道空心涡轮叶片长什么样,只能通过技术分析得到一个模糊的概念:所谓“空心涡轮叶片”,就要在实心叶片上铸出9个直径为0.8毫米到1毫米,长100多毫米的冷却孔,有的孔甚至分布在叶片下端一个小小的拐角中。
那到底怎样才能铸出这样的孔呢?
铸孔需要预先在模型中将要打的孔用型芯填充,将其他部分浇铸成型,等到成型之后,再把型芯取出,自然就可以得到带孔的模型了。
可是这种方法对于型芯的要求极高,它必须具备极强的耐火性、高强度、高化学稳定性、高尺寸精度以及高表面光洁度。当时师昌绪等人用各种材料制备型芯,可是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型芯弯曲就是中途折断,还有一部分无法脱芯。
眼看着车间里报废的空心叶片铸件堆得越来越高,师昌绪愁容满面。他只能两头跑,白天他在研制车间盯进度,晚上他埋头于外国科技书刊中查找资料。他实在想不出来:到底什么新材料才能保证在浇铸过程中不弯不断,还容易脱芯呢?
一天中午,师昌绪正在食堂吃饭,边吃边翻着一本科技杂志,上面有一页是关于出售不同规格细石英管的广告。看着这页广告,师仓绪豁然开朗:石英管熔点在1700℃,而且各项性能优良,可不就是自己在找的新材料吗?
想到这里,师昌绪丢下筷子,就往研制车间跑,“我找到了,石英管!我们可以用石英管试一试!”找到正确的方向之后,不到一个月,师昌绪团队就攻克了型芯这一难题。
随后师昌绪团队先后攻克了诸多难题。1965年,在金属所简陋的铸造实验室里,诞生了中国第一片9孔铸造空心涡轮叶片!1966年12月,空心涡轮叶片装机试车大获成功!
“心里美老头”下厂推广
20世纪70年代中期,航空工业部决定将空心叶片的生产转到贵州平坝170厂。年近六旬的师昌绪搭乘从沈阳开往贵阳的火车,经过整整48个小时的颠簸,来到170厂,下厂推广。
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师昌绪住的是最简易的招待所,水管里的水是浑浊的,要静置一会儿才能用;厕所是露天的“旱厕”,不细看根本没法下脚;吃的是一盆籼米、玉米碴子和地瓜干做的混合饭。
但师昌绪没有嫌弃,他乐呵呵地和工友们一起排队打饭,吃饭时呼噜呼噜几大口灌下去,偶尔还拿出一包“心里美”萝卜干和工友们一起分享。所以当时,工友们都叫师昌绪“心里美老头”。
别看“心里美老头”这么和蔼,到了生产线上,他的眼光可毒着呢。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件,他都会反复检查好几遍。只要产品稍有瑕疵,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在“心里美老头”的督促下,一批合格的空心涡轮叶片被生产出来了。
2014年11月,师昌绪在京因病逝世,同年他当选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师老没能出席典礼,代替他出席的是一圈空心涡轮叶片。
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词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小知识
型芯:是形成铸件内表面的砂型,用来产生孔洞。
脱芯:通过型芯组成成分与脱芯化学介质发生反应使型芯溶解。
石英管:是用二氧化硅制造的特种工业技术玻璃,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基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