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象舞指数|奏响人与自然和谐的乐章,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

象舞指数|奏响人与自然和谐的乐章,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

“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 消息 2023-07-21 16:34


沙漠中的绿洲令人心驰神往,失而复得的绿洲更显弥足珍贵。“央视新闻”账号在微博视频上发布的短视频《干涸了半个世纪的青土湖如何复活》,用5分39秒的时间生动讲述了甘肃省民勤县治沙还湖、重现绿洲的故事。

近年来,我国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视频中所呈现的青土湖的巨大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是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动画与现场结合,
呈现方式立体

该短视频巧妙采用了动画特效与现场报道相结合的形式。动画特效一方面再现了昔日沙漠向民勤县推进、风沙肆虐的情形,向观众交代了治沙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介绍了黄河水从甘肃省景泰县出发奔腾260公里、经过13级梯级泵站、提升473米最终到达民勤县的过程,使观众认识到调水的不易。

记者在视频中多次出镜,通过实地探访,现场讲解,增强了真实感和纪实感。比如,记者实地探访输水渠,使观众对于从黄河向青土湖调水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再如,记者实地参与沙地上的草方格植树,让观众感受到治沙工作的艰辛,深刻体会到“民勤人有多勤”。





此外,视频中还设置了现场实验,对比了在有无草方格的情况下,20米/秒的风速对沙地的影响,让观众由此对草方格的防风固沙作用一目了然。

 

多角度切入主题,
讲述内容全面

民勤县在抢救保护青土湖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调水、植树、种田、还湖、育草、治沙等手段。而在该短视频中,水、林、田、湖、草、沙等元素均有着墨,充分体现了环境治理的系统性。



青土湖之所以得以复活,原因就在于做到了开源节流,短视频前后两部分对此分别进行了介绍:开源是从黄河输水;节流则是民勤县采取关闭机井、压减开荒地、改漫灌为滴灌等措施,从而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




青土湖从昔日面临危机到今日重获生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背后的民勤人。该短视频展示了民勤历代治沙人的努力,配合全国劳动模范石述柱“豁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治沙造林”的声音,在传承精神的同时感染着观众。

沙声、鸟声和人声,短视频结尾采用收声的处理,奏起人与自然共生的交响乐章,巧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交融,堪称点睛之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还会有很多个“青土湖”的故事,这则短视频为如何讲好这些动人的故事,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示范。

素材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提供
支持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本文转自“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