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理论】《三体》与《安德的游戏》宇宙观比较 (下)

【理论】《三体》与《安德的游戏》宇宙观比较 (下)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许玉婷 2017-07-12 17:44

2 外星际战争起源比较——末日打击与太空战异同点

在科幻文学作品中,星际战争是常见的主题。传统的星际战争一般是在人类社会的战争中加上科技、幻想的元素,使得战争的场面更加壮阔,卷入的文明更加多样,战争的武器更加先进与强大。战争的起源也和人类社会的战争基本相似: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为了统一或者荣耀等。星际战争虽然多样,但在《三体》与《安德的游戏》中,却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星际战争是展现宇宙间多个文明如何共存、发展和演进的重要形式,体现了不同文明形态对宇宙的认识、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判断,对宇宙规律的使用与敬畏。

2.1 末日打击与太空战的起源不同——黑暗森林法则与自我保护原则

在《三体》中,主人公叶文洁在经历父亲被杀、背叛、丧女等情况下,从对人类的文明绝望,转而希望借以地外文明的介入改造地球文明。在一次意外中,他借助太阳向外星球发出了信号,引来了末日打击。

《安德的游戏》则是人类遇到了未知的地外文明,虫族在无法判断地球文明善恶时发动战争,攻击了地球文明,后来,幸存的人类文明为了避免二次打击,发动了对虫族的反击战[6]。

在《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是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7]。”

在黑暗森林法则的作用下,人类发射出了三体的坐标,从而令三体文明被其它文明所灭;而地球也因为暴露了自身的坐标,最后被其它文明所灭。

《安德的游戏》的游戏则是常规的星际战争,为了避免虫族再次发动攻击,出于自我保护而发动战争。“我打了很多架,我总能赢,因为我知道敌人是怎么想” ,“我摧毁了他们,我要让他们永远无法伤害我”。主人公安德赢得战争源自对敌人的了解和自我防御。

前者是在整个宇宙的大环境下,出于对宇宙规律的敬畏,在完全不了解敌人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超强大的宇宙规律武器(如降维打击)消灭他人;后者则是尽管安德已经通过游戏感知到了末代蚁后并不想发动战争,但是舰队指挥长并不相信这一点,依旧精心策划了一场游戏,出于自我防御,使得安德最终消灭了虫族。

2.2 末日打击与太空战的起源相同点——空间距离过大引发的猜疑与误会

《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由两条公理和两个关键词构成(宇宙社会学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两个关键词:猜疑链和技术爆炸),这广为人知,但是建立宇宙社会学的推导过程却鲜有人注意到。

叶文洁认为:“星星都是一个个的点,宇宙中各个文明社会的复杂结构,其中的混沌和随机因素,都被这样巨大的距离滤去了,那些文明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个拥有参数的点”。由于空间距离过大,使得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才是“猜疑链”存在的现实基础;而又因为文明之间距离过大,无法了解其文明演化的阶段,技术爆炸又随时存在,因此,在不知道对方文明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必然会推导出黑暗森林法则。

《安德的游戏》中,由于虫族直接用思想进行交流,一旦虫族俘虏被抓也立即死去的特性,使得人类无法了解虫族的意图,直到末代蚁后发现可以通过游戏进入安德思想,才得以澄清误会:“虫族表示之前的战争是误会,他们也并不想发动战争。”

2.3 是否零和博弈——星际战争起源异同背后是对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预期

通过《三体》与《安德的游戏》中星际战争起源不同点的比较可以看出,东西方科幻文学作品对待未知的地外文明持不同态度,而这态度是源自不同的理念。

《三体》的两条公理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文明与文明之间是残酷竞争的,是零和博弈,是你死我亡的。因此,黑暗森林法则也在这种坚若磐石的逻辑上运行。

《安德的游戏》中,尽管格雷夫主张对虫族的母星进行毁灭性的攻击,但是安德依旧尽力在游戏中与虫族进行交流,相信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存在交流的可能性,因而也存在着和平共处的可能性。该作品反映了宇宙中的不同文明之间并非零和博弈,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发展,因而整个小说依旧具备着人性的光明与温情。

 

图3 电影《安德的游戏》海报

《三体》与《安德的游戏》在星际战争上,前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后者在战争渲染上更加简约。但是,两者在星际战争的起源上具备共同点:空间距离过大引发的猜疑与误会。当东西方科幻作家们将目光投向浩瀚广袤的宇宙,将空间距离放到无限大时,产生了对人性的思考,对生存本身的思考,对待未知文明的不同态度。

《三体》的宇宙观十分宏大,其宏大不仅体现在强科技背景下的科技幻想,还体现在极度的科学理性主义与人文情怀之间的矛盾;就宇宙观而言,从黑暗森林法则到十维宇宙再到最后宇宙终极轮回,本身形成了一个闭环,体现了浓郁的中国佛道思想下对宇宙终极问题的思索[8]。《安德的游戏》的宇宙观并没有那么宏大,但具体到微观上却是一个开放的、积极的系统。

3 宇宙文明生死的态度比较 ——死神永恒的达观与自我救赎的放逐

在科幻小说中,一种文明的兴衰枯荣是常见的,但是对一种或多种文明的兴衰生死进行描述和深思则是少见的,采用怎样的立场去看待一种文明的毁灭与发展是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科幻作者对于文明形成的刻画不尽相同,对不同文明生死态度也不尽相同。

在《三体》中,文明的生存是艰难的。三体文明经过了几百次演化和重启,地球则在末日危机下艰难生存。在宇宙中,文明的毁灭是常见的,高维度文明消灭低维度文明是正常的。降维打击直接体现了“毁灭你,与你何干”的理念,宇宙的真相是所有的宇宙规律都被作为武器用于星际战争,降维打击使得高维不断消失,低光速黑洞防御使得低光速区域不断增加,在整个宇宙产生了新的低光速常量,战争将宇宙化成了不断坍塌的干尸。在若干年后,大神级文明归零者重启宇宙文明,使其回到宇宙十维田园时代。

宇宙是不断轮回重启的。因此,作者在书中,对于一个文明死亡的描述使用了诗化的语言,充满了虔诚的、神圣化的壮丽,就像一场场朝拜。因而,作者对文明的生死以一种理性的描述,热情的歌颂,淡然的态度,最终以死神永恒为终结,体现了东方式的向死而生的达观。

《安德的游戏》中,当安德以超乎完美的天才能力赢得战役后,安德突然意识到虫族或许是通过意识来直接跟自己交流。安德明白了虫族的末代领袖一直通过心理游戏,通过无意识的梦境与安德交流,解释了他们不想再次发动战争。后来,安德根据之前心理游戏中的暗示,他找到了被摧毁的虫族巢穴的遗迹并发现了最后一个蚁后的卵,安德向其忏悔无意间犯下的错误并得到了宽恕[9]。最后,这位11岁的天才少年携带末代蚁后的希望之卵,驾驶一艘星舰航在太空中永久漂泊来度过余生,为这个被自己摧毁的文明寻找新家园。

作者通过一个少年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展示了地球人类在面对因误会而消灭其它种族文明时的忏悔和救赎,体现了作者浓厚的人文情怀,尤其是对基督教中救赎这一主题的深思。 两部科学文学作品,在面对地外文明生死时,都展现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都向中西方文化源流深处进行了回溯,用各自对文明生死的理解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前者体现了东方式的向死而生的达观,后者体现了忏悔与救赎的关怀。这两种看似不同的方式,有着同样的思想高度——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科幻文学作品承载的不仅仅是科学内涵,还有思想与精神。在长期为西方科学文化主导的科学传播语境下,对本民族文化思想的深刻解读,使其符合时代精神,对提升本民族文化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6] 杨天地. 美国科幻影片《安德的游戏》赏析[J]. 电影评论,2014(7):62.

[7]陈新榜,王瑶,林品. 评刘慈欣科幻系列《三体》[J]. 北大刊评,2011(3):105.

[8] 江晓原,刘兵. 碾碎中国科幻小说的三体系列[J]. 中国图书评论,2011(2):63.

[9]唐源. 论《安德的游戏》中的转叙——“三层虚构”世界的想象空间建构[J]. 影视,2014(13):106-107.

来源:科普研究 (2017年第1期)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