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首页
关于协会
新闻中心
品牌活动
协会出版物
团体标准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理论】《三体》与《安德的游戏》宇宙观比较(上)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许玉婷 2017-07-11 16:50
就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来说,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将科学知识置于社会中传播,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在科学传播领域,科幻小说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公众进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方面沟通的文学形式。科幻小说融科学与文学于一体,不仅有自己独特的叙事逻辑与风格,也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基于科学规律及科技发展趋势,以大胆的想象,文学的逻辑将科技发展的影响置于整个社会层面,引导公众思考科学、科学与社会,甚至宇宙存在等终极问题,科学文化成为小说中的重要内涵[1]。
科技高速发展不仅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人类认识宇宙起源与发展也颇具意义,这一方面是科幻文学作品的重要议题,另一方面科幻文学作品也成为人们思考人生与宇宙终极问题的重要载体。
自古以来,人类对世界的本源就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东西方文化的先哲都有着自己对世界、宇宙的一套总体看法。但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尽相同。有关宇宙观的定义,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不同学科都不同,具有多样性[2]。
本文所说的宇宙观是指一个或多个文明中的智慧生命体对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存在及形式、宇宙规律等方面形成的系统认知。
其中,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孕育的不同宇宙观也藉由科幻文学作品表达出来,本文致力于挖掘东西方科幻文学作品宇宙观的差异,探求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所研究的科幻文学作品宇宙观对比以《三体》和《安德的游戏》为范本。 之所以选择《安德的游戏》与《三体》进行对比,因为二者均为雨果奖作品,前者获得了星云奖,后者入围星云奖;均对人类的未来、对其它星球生命的态度及行为有深刻的思考[3];两者时间跨度上接近30年,前者极具美国科幻风格,后者散发浓厚的中国田园情怀;叙事手法及价值观也有深刻差异。因此选取两者进行对比,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意义。
图1 《三体》小说封面
图2 《安德的游戏》中译本封面
1 外星生命形态比较:三体人与虫族异同点
科幻作品中,“外星人”一直是重要的角色,外星人的形象塑造也是令人关注的话题。不同的地外智慧生命体有着自身的诞生及演化环境,对于地外智慧生命的形象塑造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深思。
1.1 三体人与虫族比较——不同生存环境演化出不同的生存技能
在《三体》中,三体人居住在三体星上。三体世界处于极不稳定的三颗恒星的结构关系之中,三体人通过对三颗恒星位置来判断恒纪元与乱纪元。在恒纪元里三体人积极发展,到了乱纪元则通过对三体人的“脱水”方式保存前一个文明阶段的文明种子,并以此为基础在下一个文明阶段继续向前发展。然而,三体人也并不是总能躲过乱纪元,因而,三体文明不断毁灭而又新生,三体世界的文明也在毁灭与新生中不断进化。由于三体人生存环境恶劣、文明生存的艰辛不易且脆弱,使得三体人文学艺术及精神方面几乎没有发展,三体人主要特点是冷静、克制[4]。为了维系三体文明的生存,他们向宇宙深处寻找宜居的新家园,显示了三体文明因此而具备的侵略属性。
在《安德的游戏》中,虫族有着自己的特色。“事实上,尽管人类与虫族战斗多年,但是从未抓到过一个活着的虫族俘虏,因为一旦解除他们的武装,将他们生擒活捉,他们也会立刻死去。”虫族女王是虫族群体的中心,每个虫人完全听从虫族女王的指令。虫族整体就像一个人,而每一个虫族战士就像这个人的手和脚,因此,一旦虫族女王被消灭,虫族就被灭族,所以主人公安德获取胜利的唯一办法就是消灭虫族女王[5]。
1.2 三体人与虫族的共同点——思想透明,交流具有即时性、跨空间性
三体人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们的思想透明。当人类面对比自己高阶的三体文明时,唯一可以算作战略优势点在于地球人的思维是不透明的,可以说谎、可以伪装。虫族最不普通之处在于虫族没有语言,他们用思想来交流,这种思想的交流没有时空的间隔,具备即时性。
1.3 地外生命体构思异同的背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全球传播时代共性
通过三体人和虫族不同点的对比,体现出东西方科幻作品对待不同地外文明形态有着自己的独特构思与想象,而这样的构思与想象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体人在严酷的三体星球中演化出了脱水技能,这种演化的逻辑来源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这种思维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救亡图存与落后挨打的思维烙印于近代中国人心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即使是在科学传播领域,这种思想依旧成为传播科学的前提和语境,潜在地影响着中国的作者与受众。
虫族是一个整体,他们的社会分工类似于蚂蚁,所以被称为“虫族”,这种想象和构思有着实际的科学依据。对大自然的好奇和观察,是科学的起源。对蚂蚁社会分工的研究,成为了西方科幻文学作品构思地外生命形态的灵感,这种对自然生命的观察和研究精神,无形中影响着西方的作者和受众。
《安德的游戏》比《三体》出现早了30多年,但是两者在构思地外生命体时出现了惊人的一致。三体人思想是透明的,虫族直接用思想交流,他们都不需要语言,唯独人类需要语言进行沟通。这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思想。现代通讯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类的交流具有即时性、跨空间、低成本、便捷性等。随着移动通讯出现,人类也不断进入了“读图时代”,微信及QQ表情的丰富性,使得人们满屏表情包,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对文字的使用。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两位东西方作者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科技趋势,从而使得他们在构思地外生命体时出现了惊人的“巧合”,而这一“巧合”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两部东西方科幻文学作品地外生命形象构思的一致性,显示出了同时代下,科技的进步跨越了文化差异取得了共性,这对科学传播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 陈洁琳. 刘慈欣科学观的内在矛盾性研究——以《三体》系列为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1):147.
[2]王中江. 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J]. 中国社会科学,2013(5):71
[3]张国颖.《安德的游戏》——太空时代天才儿童的心灵救赎[J]. 文化论坛,2014(15):273.
[4]曾军.《三 体 》的“Singularities”或科幻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逻辑[J]. 文艺理论研究,2016(1):89-90.
[5]萧星寒.《安德的游戏》:科幻电影中的虫族简史[J]. 大众科学,2014(4):31-32.
来源:科普研究 (2017年第1期)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