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舞指数|大屏线索小屏延续, 助推互动传播实效
“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 康秋洁 2023-06-19 21:11
一边是初入校门的学龄稚童,一边是华发颐年的老科学家。提问者满满的求知欲,得到了最高级别的尊重和满足。央视知名节目《开讲啦》里一个有趣的片段:院士爷爷没有答上来一个小学生的提问,坦诚地说“这个问题我还说不清楚”。大屏节目播出后,编导人员没有因为节目结束就把这个情节遗忘,而是在网络平台上跟进传播。大小屏联动,两位院士联袂,用朴实、贴近的话语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让科普传播深入童心。
央视新闻B站官方账号5月28日发布的《飞机的窗户,为什么都是圆角?》,时长2分32秒的一则科普短视频,吸引了近171万网友围观,点赞量超过15.5万,一举登上“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周榜(5月26日-6月1日),同时也在B站全站排行榜中冲到最高第17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知名节目与网络平台 跨屏联动
知名节目《开讲啦》中的一个片段,小朋友提出问题“飞机的窗户,为什么都是圆角?”参加节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学知名专家刘大响回复称:“这个问题我还说不清楚”。这样充满童趣与温馨的一幕,既是当期节目的一个亮点,也是这则短视频的创意起点。短视频标题以及内容开篇,就直接抛出了这个核心问题,吸引了大量网友的驻足。一少一老,一问一答,充满趣味性和反差感的前情,引出了人情味浓浓、知识量满满的后续。
对于常规的节目形态来说,完成制作播出就已经可以被认为其传播周期已经基本完成。尽管在当前的网络视听环境下,节目内容可以通过点播的方式持续传播,但是后续来自受众的自发点播通常是较为有限的,往往需要一定的触发因素,比如一则引发网络热议的短视频。而这则短视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一方面它是从大屏节目《开讲啦》延伸出来的后续跟进,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网友在看到短视频之后表示要去回溯原节目,大小屏之间形成一个互动一体的传播生态。
可以说,在今天的融合传播环境中,大屏和小屏联动,还要加上网友通过评论和弹幕的互动参与,共同构成了节目的传播效应,念念不忘而回响不绝。
知识之外人心之间:
科普传播凸显知识功能与 价值意义
除却与大屏节目之间的关联,作为一则科普传播的短视频本身,《飞机的窗户,为什么都是圆角?》也有自己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情节组织和内容呈现上,为了解决一名学龄稚童提出的日常“为什么”,两位工程院院士联袂接力,通过用“气球”作比喻、画图示作说明等小朋友最为熟悉的方式,予以形象解答。解答过程中中间自然而然地带出了比如压力差、集中载荷、应力集中等专有词汇,增加了内容的科学含量,充分体现了科普传播的知识功能。
看到这样的内容,引发了网友的诸多感叹。不仅有情不自禁感慨“不能小看任何一个爱提问的小孩”,更有通过这则短视频感受到对科学知识、专业态度的尊重和崇敬。不少网友都表示,面对小朋友的“为什么”,节目不仅没有轻轻带过,两位院士更是拿出科学家的严谨态度慎重对待,网友热评“真正拥有智慧的人从不会对自己不擅长不了解的领域问题作出不严谨模棱两可的解答”,赞叹从中感受到“大国工匠的务实态度”。通过引发广大公众的思考、讨论和互动参与,扩大了科普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实现了科普传播“根植科学梦想、培养科学兴趣、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价值意义。
最后,很多网友又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小朋友问得出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个答案他们听得懂吗?在第一轮问和答的基础上,该短视频又产生新的问题,网友也期待新的答案。笔者建议可以充分发挥社交媒体交互性强的优势特点,将此类问答循环持续推进——听到吴光辉院士的答案之后,小朋友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进一步的问题呢?我们和广大网友一起,蹲一个后续吧。
总监制|张弘
监制|周滢丁迈陈玲朱红
撰稿|康秋洁
专家指导|王挺颜实雷盛廷
主编|孙振涛王爽王大鹏
编辑|全慧李研麻向丽
数据|龙长缨吴凡梅杰
素材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提供
支持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本文转自“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