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科学故事会】以身许国“铸剑人”——郭永怀

【科学故事会】以身许国“铸剑人”——郭永怀

科学故事会 吴悠 2025-05-21 22:22

 

生命最后十秒的选择

北京,1968年的一个冬夜,雾气渐渐升起。首都机场内,一架飞机迅速俯冲下来,重重撞击在跑道上。

“公文包!我的公文包!”

剧烈摇晃的机舱里,巨大的撞击声和断裂声,混杂着郭永怀的大喊。10秒之后,火光漫天,飞机解体,机上人员除机长外,全部遇难。

事故现场充满焦糊味,飞机碎片散落一地,已经烧得面目全非。前来救援的人惊讶地发现,有两具烧焦了的遗体紧紧搂抱在一起。通过一只残破的手表,同事们辨认出,遇难者就是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

将他们分开后,现场的工作人员全都震惊了。两个人怀中紧紧抱着的是一个公文包,里面的资料竟然完好无损。到底是什么资料,让他们在生死关头,不惜以血肉之躯保护?

 

一份绝密文件, 和它背后的铸剑者们

零下20摄氏度的高原上,风像刀子一样锋利。虽然刚入冬不久,但青海金银滩基地的霜花,已经会在每个晚上,结满他们的眉毛和头发。


▲青海金银滩原子城

郭永怀站在一片空旷的靶场中,和同事们沟通方案。讲话呼出的热气在每个人头顶升起,很快又被寒风吹散。没有帐篷,也没有座椅。站乏了,冻透了,只能咬牙坚持。

终于挨到开饭时间,郭永怀就和大伙一起,用热水把冻得硬邦邦的馒头泡软,就着咸菜,就是一顿午餐。很多天,他们都是这样生活的。

1964年10月16日下午,罗布泊一声巨响,石破天惊,伴着熊熊火焰,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刹那间,郭永怀如释重负,缓缓倒在了椅子上。他太累了,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终于放心地在椅子上昏睡了过去。


▲1960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座谈会上钱学森(右一)与郭永怀(右二)

1968年,郭永怀再次来到罗布泊实验基地,准备我国第一颗热核武器的实验。他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便让人赶紧联系飞机,急匆匆从青海赶到兰州,换乘飞机连夜赶回北京。谁想到这一走,竟是永别。

晚上,飞机抵达北京的机场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他们怀里抱着的,就是这份热核武器的科研资料。

噩耗传来,周总理眼眶湿润,沉默良久。随后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讣告。他说别人去世可以不报,郭永怀同志牺牲一定要报。钱学森更是悲痛叹息:“十秒钟,就那么短短的十秒钟,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位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应用力学家就离开了人世。”

在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武器爆炸试验成功,但这一刻,他再也无法看到了……

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被追认为烈士。1999年,郭永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一颗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永怀永怀,这颗夜空中耀眼的巨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来源/《科学故事会》2025年4月刊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