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理论】管窥“互联网+”时代的日本科幻(上)

【理论】管窥“互联网+”时代的日本科幻(上)

《科普创作》 孟庆枢 2019-01-04 19:44

题记

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管窥日本科幻。当今时代对“人”的深层关心,人与宇宙的关系引发人们更开阔的思考,促使我们重新阐释“何为文学”。当今包括日本科幻在内的科幻文学的勃兴,恰是深入思索这一问题的切入点。本文以人的生命意识、求新意识、对立统一意识、回归意识为出发点管窥日本当代科幻的发展。

 

当前时代被称作“互联网+”时代,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是人类的创造物,又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新的文化现象也应运而生。我们就是在这一时间点研究日本科幻的。

近年来,科幻(Science Fiction,SF)在国际上再显兴隆,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近年日本科幻也重新迎来勃兴,它不是孤立的,而是带有全球性文化转型特点的文化现象。对于浩如烟海的日本科幻进行全面探讨绝非易事,但是只抓住只鳞片爪说东道西难免南辕北辙。为此,在借鉴日本科幻研究者成果的基础上,管窥几个重要方面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多年以来,在科幻翻译、研究、教学中一直萦绕于头脑的是何为“科幻”?它让人越来越困惑。科幻产生至今的二百年来,对其各种界定见仁见智,但是近年越发觉得需要改变思路,应从文学本身的变化来探讨科幻。日本著名科幻理论家巽孝之不把科幻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来思考,而是把它置于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中来考察它的特性,这是中鹄之见,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催生了科幻。19世纪产生的“文学”理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走向“综合”“跨学科”的时代,在“互联网+”的时代,既有的观念必然要被改造颠覆,要求推陈出新。

综观多方论述,对人的更深探讨与关心,是体现在各领域的问题意识焦点。人是符号动物,人类的核心具有生命意识、求新意识、对立统一意识、回归意识。体现这些最根本的情愫,过去的文艺、文学载体做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人自身认识的深入,人们在科幻中找到了更有效的表现。任何文化产品首先是人自身需求之产物。

 

日本科幻对日本文坛的冲击与其丰富性

日本科幻作家的成名作往往被称作“现代派作品”或“后现代派作品”,在“纯文学”中占据跨界的地位。日本当代科幻文学又和多种文化形式兼容,与相关的许多体裁结合,形成一种“大科幻文学”或“泛科幻文化”的格局。这一现象应答了全球范围的文学走向文化、单一学科走向科际整合的趋势。与日本当代科幻文学文本相对应和联系的,主要是动漫(漫画与动画)、造型、影视、网络、游戏等文化形式,在媒体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形成全产业链结构。这种文学边界模糊现象的出现恰恰显示了文学发展中的元初状态,实际上,文学本身就是多元因素相互作用的符号结构场域。

从文化符号学看,包括我们“人”在内,每一个元素都生生不息地在一个动态的复杂结构场域里共生。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场域也必然不断演变。日本科幻对日本文坛的挑战也好,丰富也好,都是“文学”本身变化的明证。对“人”的深度思考,直达符号结构的重新组合,科幻就反映了各种变化。

我们不妨以安部公房(1924—1993)和小松左京(1931—2011)来论述。安部公房在“纯文学”界被视为“第二战后派”作家、现代派作家,但是任何日本科幻史论都把他置于重要位置。安部公房的科幻作品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惑,文本中的“封闭空间”“流动变形之物”“荒漠”成为现实的意象,充溢着无家可归与孤独彷徨等苦恼。安部公房独特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富有特色的生命意识,他在中国东北度过了童年,并在1945年见证了日本投降,而随着父亲的去世,更使安部公房的少年时代贫困交加。安部公房称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在这期间他广泛阅读了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著作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为以后创作科幻文学奠定了基础。安部公房的科幻作品在架构未来世界中和威尔斯相通,个体在“不可思议的力量面前无能为力,从而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现象”。这恰恰反映了所谓“现代派”“荒诞派”与科幻是很容易接通的,它们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障碍,或者反过来说,“现代派”“荒诞派”作品也往往有科幻的清晰面影。安部公房的科幻创作走出了一条新路。他的《第四季冰期》剔除了部分日本科幻小说荒唐无稽的基调。在另一篇描写未来世界的小说《铅弹》中,他在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上更为深邃。他的几部代表作在我国学术界论述很多,这里不再重复。


电影《日本沉没》海报,由小松左京同名小说改编

小松左京是我国读者熟知的日本科幻经典作家,他也同样被纯文学界与科幻界同等重视。小松左京代表作《日本沉没》中凸显了对“人”的深入思考。这部小说在1973年以400万部的超高销量在日本科幻史上创造了惊人的纪录,奠定了他在日本科幻界的地位。《日本沉没》以地壳运动导致日本沉没为背景,大胆暴露了社会黑暗面,同时注重描摹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了在灾难面前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的众生相。《日本沉没》带动日本科幻小说的巨大变化,在科幻中蕴含了深刻的哲思构想,原本的“Science Fiction”变为“Speculative Fiction”(思考实验小说)。小松左京的作品,更深层的目的是反思日本社会的发展模式,一个民族只有以传统文化与世界对话才能发展自身,失去自己的文化就意味着丧失了生存的根基,小松左京对此痛心疾首,他认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日本“灾难文化”已经沦落,一旦遇到自然灾难,人们只知道自顾,如果完全没有如何将身边的灾难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的相应意识和方法,就是民族的悲剧。

对“人”的更深层思考也同样离不开历史,小松左京的科幻短篇《征兵令》,凸显了战争的威胁。男主人公的父亲出身行伍,在他因病住院的时候,正值征兵令纷纷下达之际。一开始男主人公和朋友们以为是无聊的恶作剧,可是,“阵亡通知书”接踵而至,全国陷入了惊恐和动荡。这时主人公意识到,这一现象是他的父亲以强大的“念力”进行操纵的结果,每当他处于无意识的迷乱状态时,战争就会持续不断。主人公想尽一切办法也制止不了父亲,世界也因此走向毁灭。这部作品揭示了当今的危险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的现实选择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和平的大地》和《日本阿帕奇族》这两部小说表面上架空历史,其实是以历史经验进行现实反思。日本科幻批评家小池山野认为,在整个日本科幻界都模仿英美科幻的时候,“小松左京在他的小说世界里把一种放大的科幻世界观应用于社会政治客体,讨论范围涉及民主、社会主义等视域。因此小松左京的作品以非常灵活的方式介入各种观点,说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许多实际主题。多维世界、宇宙时间概念或时间机器——所有这些传统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小松左京的小说哲学客体。小松左京的世界向各个方向扩展,第一次表现出日本科幻小说的综合形象。”

 

求新:日本科幻的驱动力

“求新”是人类的本性,最能表现这一本能的文学艺术或许在当前非科幻莫属了。求新也是日本科幻的驱动力。与小松左京和筒井康隆合称为日本三大科幻天王的星新一,留下了一千余篇“掌小说”。不仅对日本科幻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从克隆人、未来世界、星际战争、时空穿越,到政坛丑闻、生活哲理、人性阴暗面,均有涉猎。星新一作品的构思“求新”特色突出,恰恰体现了人的精神本质。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首次将星新一科幻作品译介到中国,出版了他的科幻超短篇选——《保您满意》。我们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作者本人的大力支持与关照。在来往的书信和请他写序时,他对自己作品的看法和笔者有很大的不同。在笔者看来,星新一的许多篇章对社会的批判性很强,即“思想性”很突出。但是,作家本人强调的是满足读者内心的不断增加的新需求,今天看来,他的成功恰恰是“求新”。虽然“掌小说”不是他的首创,至少川端康成就写有一百多篇,但是与科幻结合写出一千余篇,星新一完成了这一壮举。

另一位作家筒井康隆在这方面也很有代表性。当年他在做“芥川奖”评委时,女作家杨逸的《朦胧的早晨》并不十分出色,甚至连日语也有些蹩脚。他却逆向思维地表示,这倒可以给沉寂的日本文坛一点“新”东西。2013年他在《朝日新闻》上连载新作《圣痕》,描写了因为美貌被割掉性器的少年叶月贵夫面对周围人的情欲不为所动,最后达圣。不久在新潮社推出该作的单行本,筒井康隆应邀在神户的家里,与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大森望对谈时就此作品说道:“不写点新鲜的玩意儿自己会觉得无趣,我就是想写出点让人们大吃一惊的东西来。”类似的“让人们大吃一惊”的作品在筒井康隆那里不在少数。在他早期的短篇小说《裸露》中,美丽的麻纪与“小手”展开徒劳的斗争,而《救命》中飞行员和好奇心进行生死博弈,“小手”和好奇心都是主人公潜意识中的假想敌,在这些拉锯战中表现的是人不可抑制的欲望最终将无情地伤害人自身。筒井康隆用这两个充满超现实符号的虚构故事,批判了各种人们内心欲望泛滥时的丑态。


筒井康隆

《邪恶的视线》是筒井康隆以人体超能力为题材创作的科幻。小说人物不多,主要是七濑,这是一个有感心术和意念超能力的年轻女性(她的弟弟也是如此)。还有另一个叫西尾的男性,他具有透视的超能力,但是他利用这一点,内心充满邪恶,性格也变得丑恶不堪。小说围绕酒店女招待茂美寻找丢失的钻戒为线索展开情节。西尾利用透视力锁定弥荣为嫌疑人,并且逼迫、威胁、侮辱和奸污了她,仗义的七濑感知到这一切,巧设圈套,让一名保安亨利迫使他就范,同时七濑靠意念让西尾自杀。不长的文本,情节起伏,包袱不断,不同的超能力在角逐,结局是让从善的超能力者取胜(尽管从逻辑上说也有可推敲之处)。这篇科幻以人体超能力这一吸引人的话题构建了科幻作品,这在当时还是相当新颖的,显示了筒井康隆在创作中求新的风格。

相对来说,他最近推出的小说《单子的世界》,则代表了他对历史的总结性反思。这部作品貌似一部推理小说,以一起悬案开篇:河滩上发现了女人的一只断臂,鉴定科的老警察堤预感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并提醒来到现场的上代真一警部。这时传来了新的消息:在附近的公园里发现了一条腿。镜头一转,在面包店打工的美术大学生仓见和堀要出国旅游,找了朋友栗本健人来代班。让店主夫妇雅彦和佳奈吃惊的是,栗本做出了和河滩断臂一模一样的长面包。面包店的常客、美术大学结野教授对断臂形面包发生兴趣,将其买走并在报纸上做了介绍。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到店里,要买断臂形面包,看到商机的佳奈劝丈夫让栗本做更多的断臂形面包。雅彦以不吉利为由,一开始坚决反对,但最终没拗过妻子。断臂形面包的大卖让从旅途归来的仓见和堀丢掉了工作,便匿名向警方举报了面包店。同一天,栗本辞职并留下了一个腿形面包,形状和公园的那条腿一模一样。上代警部接到举报后来面包店调查,碰上了结野教授。结野眼神游移不定。雅彦发现这和栗本烤断臂形面包时的眼神完全一样。结野教授出了面包店之后走向公园,坐在长凳上,说出了路过的主妇、大学生、务工者等人的姓名、身份和心思等。众人目瞪口呆,惊为神明。“教授”也承认自己并非结野本人,而只是附在了他身上的“神”。第二天来公园见证神迹的超过了五十人,第三天更是如“教授”预言的那样,达到了三百八十人,包括媒体和警察。其中一个戴墨镜的男子想利用“教授”发横财,被看穿其意图的“教授”弹了一下额头,当即昏迷,而“教授”也因“伤害罪”被警方带走。

对“教授”的审判在大法庭进行。遵照“教授”的意愿,法庭称其为“GOD”。GOD称自己是超神的存在,在单子构成的既定的无限宇宙中无时无处不在,通晓人类的各种语言,随后精确地预言了四十二秒后法庭上发生的事情和远在中东的自杀式爆炸袭击。最终GOD虽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两年执行,但征服了法庭上几乎所有人的心。GOD选择在一档名为《对话GOD》的直播节目中接受观众代表的提问,提问内容涉及GOD与人类的区别、GOD的智慧与人的智慧的关系、单子有无变化的可能性等。GOD指出自己就是宇宙的意志,人类灭绝的命运不可改变,肯定了多元宇宙、平行世界等存在的可能性。审判结束18天后,上代去了GOD的公寓。GOD说,不同的世界之间存在重合的可能性,从而引发对称性自发破缺。在另一个世界中,雅彦杀了在他面包店打工的情人关早智子,并将其抛尸,其中抛尸的两个地点即河滩和公园,与这个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发生重合,造成对称性自发破缺,所幸的是关早智子在这个世界中并不存在。为了将破缺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引发社会性恐慌和全球规模的破坏,GOD来到这个世界进行修补作业。GOD说这种修补基于精确的逻辑运算,为此必须精通“神之数学”,并将写有算式的上百张复印纸给了上代。GOD离开的时刻到来了,但关于GOD存在的理由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GOD回答说是因为爱,是为了爱自己创造的所有东西。离开之前,GOD抹除了关于自己的所有记忆,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平凡的日常状态,这种平凡中处处洋溢着美,也许这就是GOD说的“一切都是美”。(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孟庆枢,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孟庆枢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达科·苏文.科幻的变化[M].大桥洋一,译,国文社,1991.

[2]汤学智.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分类文库·荒诞小说[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3]最相叶月.星新一:创作一千零一个故事的人[M].新潮社,2007.

[4]王逢振.外国科幻论文精选[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5]长山靖生.日本科幻小说史话[M].王宝田,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大森望,筒井康隆.文学史上最も美しぃ主人公の運命[A]//波[J].东京:新潮社,2013(6):3.

[7]藤井太洋.公正的戰鬭規範[M].东京:早川书店,2017:329-330.

 

本文转载自《科普创作》2018年第4期。

《科普创作》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以刊登科普科幻原创作品及评论为主,刊物为季刊,每年3月、6月、9月、12月的20号出刊,欢迎投稿订阅。投稿邮箱:kepuchuangzuo@126.com;联系人:姚利芬。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