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会员创作快讯»《战“疫”之歌》• 郭曰方 | 人民战“疫”的英雄赞歌

《战“疫”之歌》• 郭曰方 | 人民战“疫”的英雄赞歌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郭曰方 2021-04-06 17:48

书影

你听

■ 读书人:蔚蓝

内容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蔓延全国,神州上下,奋起战“疫”。海燕出版社以出版人高度自觉的责任和担当,约请著名诗人、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文联名誉主席郭曰方老师创作了《战“疫”之歌》组诗。

《战“疫”之歌》是一部以诗参战的纪实性作品,由15首原创长诗组成,诗歌选取中国抗疫一线最动人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每首诗各有其人物、事件、故事和主题,诗后的附注有对故事与主题的具体说明。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歌犹如一支支催人奋进的号角,通过诗人有序巧妙地编排,汇成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交响曲”。

诗歌配有画家季云博精心绘制的20多幅精美插图,配有郑健康、张松松等朗诵艺术家和新乡市朗诵演讲协会多位专业朗诵者的配乐朗诵音频。《战“疫”之歌》用诗、画、诵一起真实记录了全民战“疫”的感人时刻,唱响了人民战“疫”的英雄赞歌,抒写了抗疫中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中国力量,歌颂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战士和他们所呈现的中国精神和人性光辉,讴歌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

郭曰方,中国科学院文联名誉主席。曾任外经部、中科院、国家科委、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中国科学报总编辑、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机关党委书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全国科技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艺术委员、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中科院美术家协会、中科院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员。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1年1月胃癌手术后,以顽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已出版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科普、书画等各类著作102部;主编、策划、编审各类著作200余部。荣获“全球华语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杰出诗人”“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等称号;荣获“北京市科学传播人终身成就奖提名奖”“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奖”“中国科学院文联终身成就奖”“红色诗歌终身成就奖”。著作多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图书奖。

荐语

所有的灾难都是人面对的灾难。在灾难面前,人,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文学工作者所应关注所应回答的问题。我国著名诗人郭曰方先生,用他的诗集《战“疫”之歌》,给出了他的态度,也做出了他的回答。

 

郭曰方的这本诗集,共计收入他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创作的15首诗,大约近2000行。现年已有79岁高龄的老诗人,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内,忍受着巨大的生命悲痛,创作出如此丰厚的一部诗集,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感动。而他在诗中对在这次战“疫”中上至将军院士,下至草根公民——即我们的人民——所表现的人的精神,更准确地说就是对中国人文化传统和当下国民精神的真诚赞美,更是让人感受至深,诚以为然。

(单占生)

背景

在中国儒家圣人孔老夫子那里,这种趋下东流的水,具有“九德”。“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利万物而不争”“其万折也必东”,不正是华夏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品质吗?用一句略带悖论的语式来说,这就是我们诸多普通人身上所具的“向低的高贵”品质。就是这次抗疫之战中,正如诗人所说的那样,“在中国各地/究竟涌现出多少/这样普普通通的/无名英雄”。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水滴、细流、汇聚成涛涛江河的奔流不息,才有了中国此次抗疫之战的春天的到来。由此,我们正可见出中国文化精神在今日社会所拥有的强大活力、非凡价值和恒久意义,也可以见出老诗人郭曰方先生身上所凝聚的文化品格、精神向往以及作为一位中国公民、一个诗人面对疫情所表现出的责任担当。

(单占生)

情感

诗人站在宏观的视角上,赞美我国各民族民众在灾难降临之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维护个人命运,维护华夏国运的民族向心力。这是华夏五十六个民族共有的善美,也是人类所有拥有良知的人民所共有的美德。而这种美德,对于中华而言,已经成了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在这次的抗疫斗争中,表现得尤为充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正是这种千年不变的文化精神的代代相传,使我们这个民族在面对各种灾难的危机关头,迅速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同时构成了巨大的中国力量。诗人郭曰方在他的长诗《生死相依》《中国力量》中,对此有过富有激情的表述:

患难与共
同舟共济
纵然隔着千山万水
没有任何艰难险阻
能把骨肉亲情分离

是的,农村老大爷支援灾区的蔬菜、邻里大嫂的快餐、小学生捐出的压岁钱、快递小哥的运护队……一个个普通的人,一件件朴实的事,为什么会在大灾面前成为国人的日常行为?“国家有难,应该出力”,这就是他们最朴实的想法。而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才汇聚成涛涛江河排山倒海的中国力量:“山在集合/水在集合/整个中国/都在集合。”而当人们询问这从四面八方到来的队伍,为什么会有如此无畏、如此无私、如此勇敢的行为时,他们说出仅仅是最朴实无华的两个字:“应当。”

诗人在书写了这个民族的整体精神价值取向之后,接下来诗人书写了在这次战役中的两个最让人钦佩最值得赞美的团队,即中国的白衣天使和中国军人。在《敬礼,生命卫士》和《我自豪,我是中国军人》两首诗中,诗人以澎湃的激情,为这两支最美逆行者树碑立传,歌咏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勇往直前的生命意志。这种向前的生命意志,来自于战场的召唤,更来自于他们的职业操守,来自于他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理想和保家卫国的使命意识。我们可以赞美他们是英雄,其实,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就因为他们是医生、护士、战士和将军,他们就必须在大家都在回望着战火后退之时逆向而行,向着死神投来的刀枪永远向前。“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坚守/坚持胜利/他们硬是/用血肉之躯/在生与死之间/筑起一道/铜墙铁壁。”这就是我们的白衣战士。“把医生的天职/和人生的价值/留在荆楚人民心里。”而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保卫自己的父老乡亲,就是自己的天职。人民的子弟兵,就是要忠诚于祖国与人民。正是郭曰方先生在诗中所表述的那样:

军人在
人民安宁就在
军人在
祖国强盛就在

白衣天使,绿色长城,用他们大无畏的行动,完美诠释了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舍生忘死,永远向前的神圣使命。

内文插画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