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带您体验,神奇的煤矿地下水库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程国明、张进德 2020-01-21 15:13
煤矿地下水库
绿色开采
还自然以和谐,给大地以生机
生态修复
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
这片怡人的绿洲,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神东矿区。
过去这里干旱少雨,矿区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倍以上。90年代建矿初期一边是由于地表水匮乏,水厂供水时断时续,煤矿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一边是眼睁睁地看着排到地表的矿井水,由于蒸发大部分白白流失。
如何解决这道难题?神东人经过20年的技术攻关,在地下采空区建成了35座水库,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的容量。煤矿井下采煤时,每采一段就会留下安全煤柱,如果用人工坝把这些煤柱之间的空隙封堵上,采空区就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储水设施。多个采空区储水设施组合在一起,就可形成一个巨大的蓄水池。通过矿井内设置的管道,将矿井水抽取到位置较高的采空区,充分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水就会通过采空区中的矸石空隙,一直往低处流,最终汇聚在位置较低的采空区,形成地下水库。由于富含碳、结构疏松的矸石,对水有较强的过滤、净化作用。污水在矸石缝里经过1公里的长距离缓缓流动,就可实现自然净化。地下水库利用巨大的采空区空间进行储水,利用矸石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并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自然压差进行供水,不仅解决了地面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而且避免了矿井水外排所造成的的蒸发损失, 开辟了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协调的新途径。
地下水库,供应了矿区95%以上的生产和生活及生态用水,每年可节省费用10亿元。自然资源部已将该技术作为新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该技术在中西部矿区应用,预计每年可保护利用30亿吨矿井水。
近年来,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确立和煤矿地下水库技术的示范引领,相信愈来愈多的矿区呈现“满矿尽是绿意浓”的景象已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