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文章暂存栏目»任鸿隽(1886.12-1961)

任鸿隽(1886.12-1961)

中国科普作家网 2010-06-12 17:49

任鸿隽简介

 

字叔永 。四川垫江人,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中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月刊的创建人之一,也是一位著译等身的化学家、教育家、翻译家、科普作家和诗人。 1904年参加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成绩名列前茅。1905年毕业于四川重庆府中学堂师范班,同年秋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应用化学。1916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系,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 19121月,孙中山在南京出任临时大总统时,任鸿隽担任总统府秘书,曾为孙中山草拟《告前方将士文》、《咨参议院文》、《祭明陵文》等文稿。袁世凯篡权后,他弃职赴天津任《民意报》总编辑,并负责撰写社论和评论文章,揭露和抨击时弊。 1914年在美国与赵元任、胡明复等联合发起成立科学社,并集资创办《科学》月刊。19151025日中国科学社正式成立,他被推举为董事会董事长和中国科学社社长。《科学》月刊也于同年问世。在康奈尔大学的最后两年,他还担任了《留美学生季报》主编,撰写了不少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章。 1918年秋回国后,悉心发展中国科学社事业,并努力寻找“实业救国”的途径,曾一度在四川负责筹建钢厂和铁厂,后因军阀混战,未能实现。 1920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并兼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1922年,应王云五之聘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23年,又应邀去南京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25年,辞职回家,闭门著述。 19251935年,他长期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简称中基会)执行秘书、副干事长和干事长,负责该会各项决议的实施和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中基会运用自己的财力,兴办了多种科学事业,资助了多个科学机构和大专院校,还派遣了大批有志于科学事业的青年出国深造,为中国现代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期间,他还在1933年支持中国科学社总干事杨孝述创办了《科学画报》杂志,如今已成为我国的名牌科普杂志。 1935年,他被委任为四川大学校长。19387月,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年10月,应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邀请,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不久又改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化学研究所所长。 1942年重回中基会任干事长,仍兼中国科学社社长等职。1949年夏,中基会终止在大陆的工作。中国科学社自19441月改董事会为监委会,他当选为监委会书记、理事会会长和中国科学社社长以来,虽几经换届,他均因成绩卓著而以原职当选,直至60年代初中国科学社结束工作为止。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科联常务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科联主任委员,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科技图书馆馆长和上海图书馆馆长等职。任鸿隽知识渊博,文才出众,一生撰写论文、专著、译著、诗稿和科普作品300多篇(部),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科学、教育、管理、政论等诸多方面。他还是清末文学团体“南社”的社员,著有《古青纪游诗》1册。 1956年秋,毛泽东主席来上海视察,接见各界知名人士,任鸿隽应邀参加。会见时,陈毅市长介绍说:他是我们的老科学家。毛主席接着对任说:“你又是诗人。”他的学术思想和对科学事业的开拓精神,至今仍为我国科学界所推崇。他在科普工作上的主要贡献,除发表了相当可观的科普作品外,一是创办了《科学》和《科学画报》杂志;二是在他主持领导中国科学社工作时,创建了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编辑出版了《科学丛书》与《科学译丛》;三是先后在南京和上海创建了“科学图书馆”和“明复图书馆”;四是为传播科学新知及其应用,多次举办科学讲演会、展览会和科学咨询服务等活动,受到了人们的赞扬。他以一个学者和实干家的毕生精力为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写下了光辉篇章。

 

 

 

 

上一篇:
宋月航(1961- )
下一篇:
饶忠华(1933.1-2010.5)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