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祖璋简介
浙江海宁人。著名科普作家与编辑家。中国科普作协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四、五届中央委员。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19年,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参加了当时的进步学生运动,并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经常在陈望道老师处讨论新文化运动、时局、人生观、教育、文学等诸多问题。1921~1922年,先后在余姚和海宁的3所小学任教。1922年,在《时事新报•学灯》发表第一篇地理知识科普作品《钱江潮》。1923年,出于对生物学的爱好,报考商务印书馆仪器标本实习所。报到后经过3个月学习,分配到商务印书馆的标本部工作,并管理一个植物园。1925年,结合工作自学日、英、德文,以读日文生物书较多,通过实地观察、研究和收集中国古代的鸟类文献,开始写作有关鸟类的文章。1927年,在周建人主编的《自然界》杂志发表《中国产鸟类报告》,之后又写了《杜鹃》、《鸳鸯》、《燕》、《雁》等科普小品。1928年,他的第一本科普读物《鸟类研究》出版,成名作《鸟与文学》完稿。1929年底调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博物生理部任编辑,参与高小教科书《基本自然课本》等书的编辑工作。1931年出版了《鸟与文学》、《普通鸟类》、《世界禽鸟物语》和《鸟类概论》4本著作。1934年9月20日,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创刊,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贾祖璋为此专栏写稿,成为我国科学小品最早的几位著名作者之一。这一期间,他又先后出版了《动物珍话》、《达尔文》、《笼鸟饲养法》等科普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局委托,与顾均正合编《高级小学自然课本》4册,一直印行到1952年底。1951年出任开明书店编审部副主任,主编《进步青年》杂志,并曾参与教育部制订中学动植物课程标准工作。1952年12月,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贾祖璋任出版社编委会委员兼四编室(自然科学)主任,主持《青年科学技术活动》等丛书的编辑工作。1957年出任副总编,除参与多种大型丛书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外,还分管《旅行家》、《农村青年》等期刊。1958年调科学普及出版社任副总编,分管生物科学编辑室及《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学科学》3种期刊。1961年应邀去上海参加《辞海》的修订工作。1961年秋到1962年夏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1年。回社后任大型《知识丛书》编委,承担科技部分书稿的选题策划和编审工作。1978年5月到上海出席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从此开始了创作的辉煌时期。担任多种领导职务外,1980年出版了《生物学碎锦》,1981年出版了《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他的新作《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光明日报》发表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贾祖璋在生命的最后10年,创作科学小品100多篇,不少作品被《新华文摘》选载。科普出版社1988年出版了《贾祖璋科普文选》,福建科技出版社在他逝世后出版了《花与文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贾祖璋科普文选》。他还为《科学与文化》、《花鸟世界》等科普期刊的创办和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与许多报刊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年轻的作者和编者给予热心扶植,在审稿、评论、作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8年7月3日,这位勤奋笔耕、默默奉献近70载的老科普作家与世长辞,享年87岁。
推荐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