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通知公告»【通知】关于公布2025年全国科普创作大会案例与论文征集评审结果的通知

【通知】关于公布2025年全国科普创作大会案例与论文征集评审结果的通知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25-10-31 17:46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激发科普创作活力,推动我国科普创作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定于2025年11月20-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2025年全国科普创作大会,并启动科普案例与论文征集工作。截至10月20日,共征集项目119个。经综合评审,现将入选案例与论文(共40个,排名不分先后)公布如下。

一、案例

1.《人类的翅膀——世界商用飞机发展简史》图书创作与融合传播/《大飞机》编辑部

2.古龙页岩油全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刘合王瑞闫建文等

3.形式主导的科普图书产品打造/万物皆谜团队

4.“小水滴”系列防灾减灾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案例/路宁

5.科普赋能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实践思考——以教育部中国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为例/秦庆汤书昆

6.《生日快乐!》——阿尔茨海默病行为问题的背后/白丽李霞

7.《智由行生:生物行为启迪的人工智能》的创作与传播/冀俊忠

8.IP赋能科普:抖音账号的创作传播与生态教育实践/党菁

9.《别惹机器人》:青少年科普读物的创新创作与立体传播实践/刘芳芳

10.呼和浩特市科普与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实践案例——基于“青橙i科普”全域科普品牌的探索与启示/巴特尔

11.从观察到共情:纪录片《我的城市邻居》的创制、传播与生态文化构建案例分享/于颖

12.专业课程科普化理念及实践——《费曼物理学讲义》科普化视频教程/杨衡

13.《大问地球》馆校结合科普图书案例分享/龚淼

14.《有能“耐”的水稻》系列科普作品案例/董擎辉等

15.《世界棉花看新疆》的出版实践与思考/杨瑰玉

16.《穿越时光的香醇——咖啡豆的奇幻人生》科普漫画的创作与多维传播实践/广西热作所亚热带植物科普创新研究团队

17.《话说石油》富媒体科普丛书/章卫兵李中沈瞳瞳

18.科普作品《核电站的新副业——产珍珠!》的创作与传播分享/肖南燕

19.环环相扣,多维并进;情动于中,学惯于行——以沉浸式奇幻科学剧《南极磷虾求生记》为引擎的融合科学教育活动/赵扬黄越

20.《科普中国-科技启示录》顶刊科研成果科普转化的模式创新与传播实践/吴欧

21.科研、影像、科普深度融合的菌物自然教育体系/周勇

22.《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影视剧里的医学知识》:一部影视与医学交融的科普创新之作/夏乐敏

23.依托“专而精”地调项目开展“小而美”科普工作/孙欢

二、论文

1.融合创新的上海科普创作实践路径探索/任咪咪

2.能源科技企业资源科普转化路径研究/成骁彬

3.浅议新时代科普图书作品的生命力/景富春

4.《丝绸之路AI绘本》的科普传播/朱利荣

5.计量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从“智构”计量数字化展示平台看未来发展/杨彦

6.“人机协同”模式下AIGC与创作资源融合:新时代青少年科普创作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大圆镜科普”为例/何世颖郭荣春

7.老年认知发展视角下科普图书出版的创新路径/潘新

8.农业科普视频作品创作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挑战与对策/曹琬筝刘思朝

9.医学传播背景下的科普门急诊建设路径/王韬李俊居宇峰孙烽庞瑞琪

10.“三化”破局:AI时代科普新范式——以《焦糖农研π队》为例/宋新征杜玉娇吴文翠蒙薇苏丽敏

11.以标准化推动新时代科普创作人才队伍建设/陆祖双刘思朝

12.人工智能时代下科普创作者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研究/曹金

13.AI辅助科普创作中知识准确性与通俗性平衡机制探索/高阳

14.海南自贸港首创健康科普融媒体平台——“海星医媒”内容体系与品牌构建研究/赵淼张敏敏

15.南A中心建设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产业科普体系实践——以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李光恒何溢钧

16.新媒体视域下科普漫画创作及其传播路径的探索与分析——以“漫画海洋”系列海洋科普漫画作品为例/王谦妮

17.基于注意力理论的农业科普创作新路径/钟瑶邱琳

后续,会务组将和入选项目陆续联系,沟通分享事宜。同时,欢迎所有参与征集活动的人员报名参会,一起交流。

上一篇:
【转发】关于申报第六届茅盾新人奖的通知
下一篇:
没有了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