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2021年APSFcon“另一颗星球科幻大会”首次线上嘉年华

2021年APSFcon“另一颗星球科幻大会”首次线上嘉年华

科普中央厨房 | 北京科技报 吉菁菁 2021-12-10 15:34

本届大会上,“去向太空”成为了嘉宾分享与探讨的重要议题。

“我们有自己的卫星、火箭、空间站、宇航员,可以生产一手数据,工作环境光洁梦幻,操作界面是中文的,墙上嵌着触摸屏,这些都不再是‘科幻’了。”

12月3日,2021年APSFcon“另一颗星球科幻大会”首次线上嘉年华吸引了全网7.2w观众在线观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以中国科学家的浪漫视角,带观众走进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回顾了我国空间科学从“二手数据”到“一手数据”、从边缘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的辉煌成就,畅想了我国航天科学与太空探索的未来。

▲吴季老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赵玲/摄

本届科幻大会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担任指导单位,邀请了19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导演、创作者、艺术家,和科幻迷们一起,围绕《三体》《沙丘》《指环王》等最富影响力的幻想IP,结合“研讨会”“纪录片”“采访”“对谈”等形式,汇聚成了一台全新形式的线上嘉年华。

本届大会上,“去向太空”成为了嘉宾分享与探讨的重要议题。

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今天,我们再次身处商业航天和太空探索的热潮,半个世纪前,科幻的黄金年代充满进取精神的作品,正在当今的中国崛起,说明我们正处于这样的时代:每个普通人都有能力和意愿去仰望星空。

1990年代初,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海外留洋的吴季回到祖国,和刘振兴院士共同推进“地球空间双星计划”,又参与推动了“悟空”“墨子““慧眼”等一系列科学卫星计划。如今,他又以中国航天工作者的视角,创作了科幻小说《月球旅店》《月球峰会》,设想了近未来太空旅游和月球开发的种种技术细节。

吴季认为,太空对人类一共有三次启示:一是人类首次达到地球轨道,看到地球是圆的;二是人类首次在月球看到地球升起;三是人类首次用望远镜发现地外行星。“从太空回望,我们的共同之处远远大于我们的不同之处。”吴季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讲话里讲到,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奴役其他民族的基因。所以中华民族更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跟容易接受太空带来的启示。”

▲吴季老师在北京科学中心“小球大世界”展区给孩子们讲宇宙的故事。张星海/摄

《三体》系列的作者刘慈欣,则在大会上畅想了太空探索和计算机技术的关系。刘慈欣认为,人类进入太空,必将面对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和社会。

“如果人类飞出太阳系,飞到更远的星际空间,不同世界的人们,可能遵循着不同的进化途径,人类个体在不同的世界中也会变得不同,这样就会诞生大量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形态。”而人工智能、虚拟空间、人机结合等技术,将有可能极大帮助人类的星际探索。“如果人类真的有在太空中开拓的愿望,这些技术会极大地帮助人类飞向太空。比如,人际结合技术能让人变得对太空环境更加适应,而虚拟现实既能够使人在远距离上身临其境地探索太空。”

刘慈欣认为,“技术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未来,最终还是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

此外,本届“另一颗星球科幻大会”还邀请了电影《指环王》的特效团队维塔工作室、电影《沙丘》导演和美术,日文版《三体》的译者、读者和主创人员,BBC科学纪录片《地平线》制作人,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画家BUTU,以及科幻作家韩松、王晋康、迈克尔·斯万维克等,进行了跨界对谈。

“另一颗星球科幻大会”由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主办,自201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重视幻想爱好者的“热爱”与“共鸣”,是中国最有人气、规格最高的科幻大会之一。

撰文/记者 吉菁菁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