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新闻】2022年度第三期学会科普人员专题研修班举办

【新闻】2022年度第三期学会科普人员专题研修班举办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22-12-09 21:08

12月5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承办、中国科普研究所协办的“2022年度第三期学会科普人员专题研修班”在线上举办。本期研修班以“社交媒体时代的科普技能提升”为主题,邀请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重庆大学科技园数字媒体中心副主任王乐祥,神经生物学博士、知名科普up主唐骋,通信专业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张弛,“玉米实验室”科普工作室创始人史军,哔哩哔哩公共事务高级经理王祚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学会的科普工作负责人、科学传播专家等300余人参与了本期研修班。本次活动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办,同时通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哔哩哔哩官方账号进行同步直播。研修班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主持。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首先作了题为“科普创意与传播效能探析——新时代大科普格局下的媒体视角”的主题报告。他以《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作为切入点,提出大科普格局下要涵育多维的科学文化。他认为深化科普创作需要从4个维度深入把握,一是前沿科技维度,反映科技、产业进步与最新发展;二是科学教育维度,传递科学思想与创新方法;三是自然教育维度,探索自然生态正确的打开方式;四是传统文化维度,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造物智慧。

重庆大学科技园数字媒体中心副主任王乐祥的报告主题为“如何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进行科普创作”。他以重庆大学科技园数字媒体中心“新知博士团”开展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创作为例,为大家分享了如何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进行科普创作。他首先介绍了“新知博士团”的成立背景和基本情况,随后重点分享了博士团在创作科普视频过程中从选题、创作到审核、发布的具体流程,最后分享了博士团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科普创作、参加线下科普活动的典型事迹以及博士团科普赋能文旅教育探索的典型案例。

知名科普up主唐骋作了题为“应该如何用短视频作科学传播”的报告。他从科普视频创作者的角度,谈论了如何通过短视频和中视频进行科学传播。他认为科普的根本任务是占领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需求生态位,科普的目的是在严谨与娱乐之间寻找平衡。科普创作者在科学传播事业中应摆正心态、确定目标,在科普内容定制过程中应广泛涉猎、精选内容与主题,在科普内容呈现过程中可通过充满噱头的标题、引人入胜的开头、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推进的高潮以及思想升华的结尾把知识讲成有趣的故事。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知名科普大V张弛在题为“如何提高网络科普影响力”的报告中,从科普对象和内容的新变化、网络传播的新方法新特征、网络科普的新型语言逻辑、如何把握科学性与传播性四个方面谈论了科普创作者应如何提高网络科普影响力。他认为,现在的科普环境已由精英输出变为群众讨论,科普对象已由青少年转为全体公众,科普目的已由普及科学知识转为价值引导;在传播方法上,切记简单陈述,可通过挖掘共鸣点、开门见山、结论前置、设置有张力的标题等途径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此外,他还提出网络科普应抛弃论文范式,好的科普内容需要兼顾科学性与传播性,可适度放弃“严谨”标准。

“玉米实验室”科普工作室创始人史军的报告主题为“科普自媒体的创作和运营技巧”。他从“认知自己、建设自己、经营自己”三个方面分享了做科普自媒体的经验及心得体会。他认为,做科普自媒体应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清楚自身拥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了解自己的受众。在做科普自媒体的过程中,应做好心理建设、知识储备及团队协作。他认为做好科普自媒体应经营好自己的人设,关注用户习惯的变化,保持与受众的良好沟通,运营好自己的盟友。

哔哩哔哩公共事务高级经理王祚作的报告主题为“正能量如何做得有流量”。他就官方账号应该如何兼顾内容和流量进行了重点分享,提出官方账号首先要有一个好懂或好记的名称,在内容创作上需要紧跟时事热点、迎合平台受众,风格上可以积极尝试打破次元壁,但都需要引导得当,把握好“度”。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