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会分论坛回顾】“让科学与科学家‘赏心悦目’
——科学与影视融合”分论坛观点荟萃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21-10-27 15:36
10月17日,主题为“打造科普精品赋能创新发展”的2021中国科普创作大会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年会在郑州圆满结束。本次大会举办了开幕式、主旨报告、专题分论坛、对谈、展览展示等多项学术交流和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科普作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作家代表等近500人参加现场会议。
2021年会共设10个专题论坛,分别聚焦科普期刊、科学与影视融合、馆校合作科普教育、应急科普创作与创新、科普出版、科普资源活化、文化科技融合、汪品先科普作品研讨、中原科普创作、科普短视频创作等议题,通过讲座、圆桌、对话等不同形式展开热烈交流与深入研讨,碰撞出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实践策略。
10月16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21年会“让科学与科学家‘赏心悦目’——科学与影视融合”分论坛召开。论坛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承办,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王劲松,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王元卓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主任委员汪筱林主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以及来自科技界、影视界的近40位专家、学者参与现场研讨。
论坛现场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新闻传播与研究发展部主任、高级工程师黎文围绕“科学传播与影视创作”进行主题发言。她认为,对公众而言,讲故事比讲道理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也更符合人类感知与认知特点。自媒体时代,谣言的裂变式传播更需要科学家、科学共同体及时开展有效传播。科学家应当学会联合专业团队,用影视语言讲故事,科学与影视的融合既需要顶层设计和统筹实施,也需要基层的各种实践积累。
银翼文化创始人、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策展人马贺亮以“科幻电影节:流行文化与科学精神”为题进行发言。他指出,科技发展给影视带来新的工具,催生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影视作品反过来也会激发公众对科技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他期待蓝星球科幻电影周能继续汇聚全球顶级科幻电影人、科学家,让科学与艺术灵感碰撞,让科技与影视跨界融合。
军事评论员、超视距联合科技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田晨发言的题目是“热血怎样沸腾——漫谈军事题材作品的科影融合”。他通过梳理中外电影史上的经典军事题材电影作品,阐述了军事与电影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认为,在商业化趋势下,国产军事题材影视存在科学性审核不到位等问题,希望未来能更好地融合科学与艺术,讲好中国军事故事。
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会长李倩从中国影视市场数据、摄制过程、产业链等方面分析了科影融合的现状,认为现阶段科学与影视最需要的是观念上的融合,为此应呼吁全社会尊重科学,推动科学界关注影视化,电影界也应关注科学题材、科技手段及内容的科学性审核。
国机集团卓众科学传播中心项目总监、高级工程师林育智围绕“科学与影视融合实践简略”进行主题分享。他认为,科影融合的未来需要科学界和影视界共同赋能,解决好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将我国科技成果资源和科学家精神转化成能打动人心的电影故事。
在对话环节,论坛嘉宾围绕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国家重大工程等内容的视觉化、艺术化传播,影视中的科学家与科研机构形象塑造,科普工作者参与影视作品、传播科技内容的供给服务能力现状、问题和发展路径等问题展开研讨。
论坛内容丰富,讨论热烈,交流广泛,追踪、探讨了科学与影视融合的热点问题,使与会人员之间增进了了解,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