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繁荣科普创作主题沙龙之 科幻电影沙龙第5期《钢铁苍穹》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繁荣科普创作主题沙龙之 科幻电影沙龙第5期《钢铁苍穹》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18-10-25 12:29

2018年10月20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电影专业委员会在京举办了“繁荣科普创作主题沙龙之科幻电影沙龙·2018年第5期《钢铁苍穹》观影沙龙”,由北京幻影无限文化有限公司和北京银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主宾来自科普科幻、电影制片、编剧和特效设计等领域,以下为主要发言嘉宾:科普科幻作家星河、科幻作家凌晨、科幻作家和导演阎安、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黄石、银翼文化/「奇观·幻想工场」创始人马贺亮、编剧和电影策划人老丘、编剧于向昀等等。沙龙活动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幻电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沙锦飞主持。


(沙龙现场)

为什么《钢铁苍穹》是一部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幻电影?只有一个逆天的科幻脑洞,怎么才能拍成电影?它对于中国本土科幻电影而言有何可借鉴之处?各位沙龙嘉宾就以上话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观点。

 

北欧黑色科幻和芬兰电影鬼才

这是一部完全不同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好莱坞式科幻大片的北欧黑色科幻电影。最初,《钢铁苍穹》就是靠“月球上的纳粹基地”这个逆天的科幻脑洞和一个配套短片一举成名,征服了很多影迷的心。

导演提莫·沃伦索拉是芬兰人,是一位狂热的科幻迷和电脑天才,大多中国影迷都是从这部电影才开始知道他的名字。他将导筒对准“纳粹”这个一直游荡在欧洲大陆上空的幽灵。《钢铁苍穹》披着一个有趣大胆的科幻“外衣”,用黑色幽默极尽嘲讽、戏谑、恶搞之能事,把欧洲人的心理恐慌和现代社会的政治阴影结合在一起,从欧洲人视角讲述了一个如何看待人类过去和未来的故事。


(《钢铁苍穹》剧照)

故事的剧情非常简单,2018年美国人再次启动登月计划,送世界上第一位黑人詹姆斯登月。不料刚刚出舱,就遭到了纳粹军官的枪击。原来,1945年纳粹德国灭亡之前,在南极的太空基地将一支纳粹兵团送上了月球。他们在月球的背面建立起反重力基地,一边苟延残喘,一边发展科技,妄图反攻地球,最后功亏一篑。

 

一部纯粹“影迷向”电影的非常之路

这个脑洞逆天的科幻故事创意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但是天才的芬兰新导演之手,也就意味着它不会吸引大制片厂的投资。于是《钢铁苍穹》选择了另外一种非常规的筹资方式:在电影节发布先行预告片,然后在网络发起众筹。

最终众筹资金达到133万美元,虽然金额不大,但是预告片掀起的影迷效应成功引起了传统电影投资方的注意,并最终筹到了来自澳大利亚、德国、芬兰等国家共计900万美元的资金。这是一部真正的“影迷向”电影。它的成功拍摄大部分是由影迷的力量推动的,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案例。

目前这一系列已经有三部影片。《钢铁苍穹2:即临种族》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有望引进国内。《钢铁苍穹3:方舟》已经有中国资方投资,已经开拍。

 

——以下为沙龙实录——

 

极客基因的黑色幽默B级片

沙锦飞:不只是简单的喜剧

我觉得这部电影不是很符合普通观众的口味,但它特别有意思,有很多元素,也比较复杂,展现了两种工业时代的巨大反差还有很多德国人的思想,包括在政治上的反思,很有黑色幽默的感觉,不应该把它简单的当成喜剧而忽视了它反映的很多主题,不过不知道西方人看这部电影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马贺亮:假设历史的影迷向电影

其实这部电影在欧美也不是很大众的片子,是影迷向的。内容比较丰富,元素比较杂糅。故事上做了一个假设:假设希特勒没死,假设历史有另外一个走向。和菲利普·迪克的《高堡奇人》一样,假设纳粹获胜,跑到月球去。当然,喜剧是它比较重要的一个元素。能够看出这个芬兰导演对德国老电影,特别是二三十年代表现主义的美学很痴迷。

老丘:极客基因的黑色幽默B级片

这部电影在欧美是B级片。但是就这部电影来说,这个水平中国还需要追赶一下。这部电影对喜欢历史、军事的男性观众或者知识分子很有吸引力,它有库布里克式的黑色幽默,极客的气质,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题材。

 

科幻创意如何推动故事

阎安:奇观感和极致人物推动故事

对这部电影来说,我认为它可以和《全球风暴》对标,因为对于科幻电影来说,奇观感和极致人物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全球风暴》讲的是一对兄弟,这里面是美国黑人和德国女孩这样一对恋人,它在人物上是有强设定的,能够用极致人物去推动故事。如果《钢铁苍穹》有《全球风暴》的宣发效果的话,应该能和它差不多,达到3到5亿的票房。

凌晨:主题不能贪多

《钢铁苍穹》里飞艇拖着陨石驶向地球的场景很有震撼力和想象力,如果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星球大战的场面会别具一格。但制作方只是想利用纳粹打地球的梗进行政治讽刺,星球大战只是背景草草画一笔就结束了。可惜政治讽刺因为漫画般的夸张而浮于表面。主题不能贪多,否则哪一个都难以表现深刻。这是电影给我的启示。

马贺亮:成熟的流行文化表现体系

这是一个围绕“纳粹的幽灵还没有消散”的故事,西方人有这种恐惧。影片中用黑色幽默的方式不仅嘲讽了纳粹,也对地球上的国际政治进行了戏谑,这就是北欧人对于国际政治的一种比较尖锐的看法。这种政治讽刺主题,换到国内确实会有审查上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欧美对于纳粹、二战、冷战以及当代国际政治都有了一套成熟的流行文化表现体系。不管是主题、故事还是美学,这一点,我们也完全不具备。

 

科幻电影需要奇观感

沙锦飞:导演个人风格很强,表演上也有一种“背离式的夸张”,故意为之的漫画式的表演和画面的质感其实很匹配。

黄石:视觉和奇观感很重要

看预告觉得这个高概念的故事特别震撼,玩的很high,剧情方面其实比较套路,包括表演也挺平面的,主要是视觉和奇观感对我有影响。电影中的恶趣味让你关注的点一下就变成视觉和奇观方面了,特效方面做的还行,那种二战时期粗狂的工业美学,大电线小手机的反差感,制作上挺精细的。


(《钢铁苍穹》剧照)

马贺亮:科幻电影需要核心概念的视觉化呈现

这部电影之前在电脑上看过,这次投影来看,非常惊喜的是导演在月球纳粹的表现上,用了很多德国老电影表现主义的手法,建筑恢弘,工业时代的美感,和纳粹那种崇尚力量、整齐划一的美学,强烈的黑白对比,可见这位芬兰导演做这个片子其中一个兴趣点就是对这种美学的展示。

于向昀:画面服务于主题,然后再确定逻辑

作为一个编剧,如果做一个电影,你脑子里没有画面,纯粹写文字,这是不行的,视觉是很重要的。但是创作一个故事首先也要知道自己要讲什么,如果什么也不讲,光有一堆画面,也是不行的。画面是要表达主题的,然后再确定逻辑。科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在这种表现形式下你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主题。好的故事是要有一个大众关注的话题,然后是一个新奇的故事,但是也要有逻辑。

 

给中国科幻电影的启示

老丘:在亚文化圈做“以小博大”的电影

我觉得《钢铁苍穹》这部电影给我们提供最大的借鉴是:在未来,如果我们要做这种相对小众、但是非常有趣味的、极客气质的电影。特别是对互联网行业,或者极客人群来说,怎么样去把资源整合起来,让喜欢科幻、历史、军事各种专业的人聚集起来,用最小的财力,把这些元素的能量爆发出来。做这种类型的电影,未来众筹的渠道、营销的渠道会越来越宽广,虽然现在是低潮,但不要总去想怎么纳入大片的生产体系,这样反而会很困难。中国的亚文化圈,基数其实是很大,应该想办法去做一些以小博大的事情。

黄石:一个好的预告片比100个剧本更有说服力

《钢铁苍穹》对中国科幻电影有一个流程和运作项目上的启示,我之前看了它的预告片,觉得这是一个高概念的故事,高概念的预告片从视觉上就非常吸引人。因为电影不是一个文本性的语言,是要用画面和视觉去说服观众的,特别是科幻电影,本身就是贩卖奇观的。所以有时候一个好的、短一点的预告片比100个剧本都有说服力,这样的预告片也是可以给投资人信心的。

马贺亮:执行力强、目标明确的拍电影方式

这部片子制作过程很励志,2006年导演就开始准备,直到2008年自己做了一个概念预告片筹了一部分钱,又到2010年在戛纳电影市场又筹钱,中间还通过众筹筹集了133万美金,最终制作成本是900万美金。这种执行力强、目标明确的拍电影的方式,很值得国内年轻导演学习。

沙锦飞:中国科幻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这次沙龙选《钢铁苍穹》进行观影讨论,我认为对促进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是很有意义的。在很多人包括不少电影从业人员的眼中,科幻电影一定是大资金、大制作、高票房,而该片给了我们一个极其有益的提示和引导,精巧的创意和良心制作才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根本出路。虽然我们从事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还面临诸多现实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努力,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就一定会在我们的时代到来。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