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新闻】中国科幻讲坛第四期活动“中国科幻文旅产业发展新态势——技术赋能IP开发与多元运营模式”举办

【新闻】中国科幻讲坛第四期活动“中国科幻文旅产业发展新态势——技术赋能IP开发与多元运营模式”举办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刘启航 2023-10-09 20:18

2023年10月7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普中国智库专题活动·中国科幻讲坛”第四期在线上举办。本次讲坛主题为:中国科幻文旅产业发展新态势——技术赋能IP开发与多元运营模式。活动邀请到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副研究员黄璜、冷湖火星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振民担任主讲嘉宾。由两位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起航学者”,常州大学李珂讲师、山东师范大学王嘉诚博士担任对谈嘉宾。会议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利芬和王嘉诚主持。

本次讲坛聚焦科幻文旅这一重要产业细分门类,从AIGC技术赋能、科幻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科幻IP的地方性转化等视角切入,用理论与实践、历时与共时、整体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多点呈现我国科幻文旅产业发展的现实图景,展望未来的发展面向。

开场环节,姚利芬指出近年来我国科幻文旅产业在IP、技术、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加持下,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引发学界和业界的多方讨论与关注,亟待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分享与对谈的方式,围绕科幻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学术分享环节,魏鹏举基于人文经济学的理论视野对AIGC赋能科幻文化产业研究作出专题论述。他首先指出人文经济学这一学理命题在今天的重要地位,并对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炫技术”和“弱人文”现象进行批判性反思。围绕科幻的人文与经济特性,他认为,科幻文旅产业总体而言仍属于想象力经济的范畴,实现升维的关键在于发展更具“向下兼容度”的创造力经济。此外,AIGC技术能够深度赋能科幻文化全产业链开发,涉及内容协同创新创作、多媒体产业链衍生、数字人叙事及虚拟资产生成等各个环节。最后,魏鹏举从人文创造力价值、科幻想象力局限和版权失灵三个角度指出AIGC的思辨性命题。

黄璜结合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与现实需求探讨科幻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问题。他认为发展科幻文旅产业要深深根植于本土的文化语境,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优秀的科幻作品势必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情怀。而在大众旅游时代,要注重实现科幻文化资源的守正创新,适时对标环球影城、迪士尼等世界级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通过打造整体文化景观、推进数字领域文旅融合、复原科幻主题场景等方式构建现代化的科幻文旅产品体系,满足人民的科幻文化需求,实现科幻文旅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统一,最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业界分享环节,袁振民以冷湖火星小镇为例,系统梳理了借助科幻IP实现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方略。她首先对冷湖的石油资源与产业发展做了历时向的回顾,并指出“如果冷湖的昨天代表石油时代的结束,那么冷湖的今天就象征着火星时代的开始”。她认为科幻IP能够通过“颠覆”和“重构”的方式实现地方的创新发展。通过引进国家天文台、投入建设天文望远镜、开展火星科普研学、设立冷湖科幻文学奖等多种方式打造独特的产品体系,冷湖如今已经成为以科技为核心,科普、科幻、科创为辐射的“去旅游化”的旅游目的地,逐步实现了“从地下到地上再到星空,从地球到火星再到宇宙,从历史到精神再到文化”的三重华丽转身。

青年学者对谈环节,王嘉诚指出了人工智能与科幻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伦理困境、场景复刻与创意失效等深层次问题。魏鹏举表示,目前出于信息和市场安全的考虑以及立法的规制,人工智能整体而言以工具属性占主导,但仍要以“干中学”的态度认真对待AIGC的未来发展。李珂分别就科幻、文化与旅游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科幻文学的地方性书写等方面向嘉宾提问。袁振民认为,冷湖科幻IP诞生的前提是创造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科幻故事开头,围绕这个开头才能诞生后续的奖项、影视、衍生品,并实现长线开发。黄璜从严肃性、想象力等角度区分了科普与科幻这两个关键概念,并再次强调文化自信在实现科幻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由王嘉诚对会议进行总结。他认为科幻文旅产业发展实际上起着拓展科幻产业链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打通科幻IP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多元的科幻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未来有望在与地方性、前沿技术结合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