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文English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2022年度学会科普人员专题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2年度学会科普人员专题研修班在京举办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22-09-05 17:00

9月2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承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协办的“2022年度学会科普人员专题研修班”在北京举办。研修班邀请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王挺,中国人民大学双碳研究院研究员王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抖音集团政务合作副总经理、部委合作总经理贾临远以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副主任成蒙作主题报告。本期研修班以“新时代面向重点领域的科学传播能力提升”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来自全国学会的科普工作负责人、科学传播专家近50人参加了现场活动。该活动还通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微博和哔哩哔哩官方账号进行线上同步直播。研修班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主持。

王挺首先作了题为《高质量科普 高水平供给》的主题报告。他从中国科学普及的历史沿革、国际国内对科学素质的需求、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5个行动和5个工程、科学素质建设新路径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科普应该“怎么看”以及“怎么干”两大核心内容,提出了科普工作的使命和根本遵循,指明了高质量科普工作需要解决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矛盾,要把握科普的新变化、适应新路径、落实新任务。报告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了理念上的启发、行动上的指导。

王克在题为《‘双碳’科普:要点,难点与建议》的报告中,结合“双碳”热点话题,分享了“双碳”的背景知识、双碳科普的目的和意义,需要关注的要点、公众理解的门槛、以及“双碳”科普的策略等内容,提出了“减污降碳不是别人要我做,而是我们要自己做”的观点,以及通过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做,等等,其中对“双碳”科普的难点和建议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王元卓以《科学普及与科普生态》为题,从自身从事科普工作的经历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的系列科普工作布局出发,提出给孩子做科普,要做有温度的科普,要注重科普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生活性,实现从科学传播到科学教育的转变;科学家开展科普要把握好两个“度”,即科普内容的“深度”和开展科普工作的“频度”。此外,他还建议各学会应该通过发起系列科普活动,塑造良性的科普生态。

贾临远的报告题为《如何用短视频、直播助力科普信息视觉化、分众化传播》。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众多优秀案例,从市场化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了抖音短视频创作的工具、方法技巧、运营规则以及自身关于科普短视频创作的心得体会。他认为,科普短视频是未来传播的前沿阵地,现如今自媒体蓬勃发展,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需要更多科学家的声音。另外,对于科普创作,他提出在吸引公众眼球和流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内容创作,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科普供给。

成蒙重点结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普传播成长之路作了题为《当科研机构开始做起科普——中科院物理所科普活动创新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他从科普内容创作、传播平台建设、科普活动策划多方面进行了分享。尤其是在科普活动方面,他结合中国科学院几个大型品牌科普活动的经验做法,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新时代科普活动要准确定位、把握受众、精心策划,同时也离不开媒体矩阵平台的传播和推广。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国科协科普部综合处处长包晗就科普特色学会评价指标征求了在场学会代表的意见,并对大家的疑问一一进行了解答。参与交流的学会代表踊跃发言,表达了对本期研修活动的肯定,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了各自在科普工作中的疑惑及遇到的困难,希望今后能有更多针对学会科普能力提升的培训和措施。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