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喜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周忠和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

【喜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周忠和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

消息 2025-08-06 18:03

喜报 

8月6日上午,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生命科学奖”。

8月6日上午,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今年是这个民间科学大奖的十周年。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季强、徐星、周忠和共同获得“生命科学奖”。

生命科学奖
获奖者:季强、徐星、周忠和


季强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

徐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获奖理由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季强,1951年出生于江苏,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后在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下至德国盛肯堡自然博物馆进行博士后研究。曾任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卸任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现为河北地质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以及常州中华恐龙园终身馆长。

徐星,1969年出生于新疆伊犁,1992年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毕业。2002年,徐星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徐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年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周忠和,1965年出生于江苏,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9年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大学生态与演化生物学系,获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所第九与第十任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七届和第八届理事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恐龙演化成鸟类,几乎是生命演化历史中最为震撼的一幕。自1868年Thomas Huxley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设想以来,因为一直缺乏坚实证据,该观点长期存在争议。

1970年代,John Ostrom重新复活该假说,并提出鸟类源自一种小型虚骨龙类恐龙。1996年担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期间,季强发现了恐龙与鸟过渡时期的中间产物“中华龙鸟”,后被修正为美颌龙科恐龙,季强也接受修正并推动了共识的形成。尽管“中华龙鸟”的初步判断尚欠准确,但这项发现为“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首个形态学铁证,重创鸟类由鳄鱼进化而来的“鸟类鳄类起源”学派。从一定意义上,季强团队1996年发现的那块带着羽毛的恐龙化石,永远改变了生命史叙事的轨迹,也引发了之后现代鸟类起源研究的大爆发。

2003年,徐星发现的前后肢分布类似鸟类羽毛的“顾氏小盗龙”登上了《自然》杂志,这种化石中的新物种成为了鸟类飞行经历了四翼恐龙阶段的依据。2005年,徐星及其团队在内蒙古境内挖掘发现的二连巨盗龙是迄今发现最大体型的长羽毛恐龙,该发现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2009年,当选英国伦敦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2011年7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徐星等人的结论改写了始祖鸟的地位:“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除此外,徐星还参与命名了80多种恐龙,被媒体称为“最会起名”的恐龙院士。徐星撰写的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被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委选中编入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并沿用至今。

周忠和在大学毕业后曾短暂地研究过一段时间的鱼类化石,后在研究鱼类期间意外地发现了两块原始鸟类化石,意识到了这方面研究的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了原始鸟类研究。1995年,他和侯连海等人通报了对在辽宁西部一种原始鸟类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命名为孔子鸟(Confuciusornis),此后,扎根于辽宁西部的热河生物群,围绕原始鸟类的化石研究,从孔子鸟到热河鸟,一直到全世界最古老的鸟类——郑和八闽鸟,周忠和领衔的“热河生物群”课题组,几乎解封了热河生物群,也完成了对早期鸟类谱系的修订。

本次获奖后,徐星在采访中讲到了古生物学研究的魅力:古生物学家有时候也被称为远古世界的探险者,古生物学最大的魅力之一,便是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探索,在这些代表着一万年前的岩层中探索地球几百万年前的秘密。

而对于这种振奋人心的探索,周忠和曾提到,发现虽然具有偶然性,但要想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就不能靠运气了,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需要具有挑战权威观点的勇气。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