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 】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中国科协之声”微信公众号 消息 2025-09-30 11:17
全国科普月
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协办的“新中国科普成就展”,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展览以时间为脉络,系统呈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科普事业数十年走过的光辉历程与取得的丰硕成果。
今日,中国科协之声与您一同回望这场意义非凡的成就展,旨在总结过往经验,为推动后续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展览分为四个篇章
讲述不同时期的
科技创新故事、科学普及故事
以及科学家的故事
第一篇章
“向科学进军”中科普事业蓬勃兴起
(1949-197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确立“科普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
建立科普局、中国科协等国家科普机构
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建设了首批科普阵地
包括第一家科教电影制片厂
第一家全国性综合科普出版机构
第一座天文馆
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
推出了《机械工人速成看图》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
《科学家谈数理化》等
经典科普作品
华罗庚建议
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毛泽东回信称赞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毛泽东批示
“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
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第二篇章
“科学的春天”里科普事业欣欣向荣
(1978-1995)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科普工作转向助力实现
四个现代化
1979年
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
正式成立
并召开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1990年
更名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1980年1月
高士其给邓小平同志写信
明确建议“在中国科协领导下
建立一个科普创作研究所”
“专门从事科普创作研究工作”
同年
“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成立
1987年
更名为“中国科普研究所”
成为国家级唯一
科普专业研究机构
1984年
中国科学技术馆破土动工
邓小平同志题字
“中国科学技术馆奠基”
这一时期
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持续活跃
也掀起了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潮
1981年
中国科协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
全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科技夏令营
李先念接见少年代表
1984年2月
邓小平同志在上海
观看了两名小学生的电脑操作后指出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第三篇章
科教兴国战略下科普工作全面推进
(1995-2012)
1995年
中央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002年
《科普法》出台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
关于科普的专门法律
1996年
中宣部等部门发出
“三下乡”通知
科普有效融入科技下乡
2000年4月
中国科学技术馆二期建成开放
江泽民同志题词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这一时期
推出了“哲人石”“第一推动”等
科学人文丛书
发起了跨世纪的科普出版工程
——“院士科普书系”
第四篇章
科技强国建设中科普赋能筑基
(2012至今)
2008至2012年
习近平同志连续5年
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
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月球
2015年,“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
2016年,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落成启动
201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
首款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致贺信
2020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成功发射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
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为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普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科普法治化建设不断深入
2024年12月25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
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这是该法公布施行22年以来
首次修订
发展规划体系逐步健全
2016年,国务院印发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2021年,国务院印发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对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等
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
2022年,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
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
科普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
2016年以来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已发布实施《科普服务分类与代码》等8项国家标准
![]() |
![]() |
![]() |
![]() |
![]() |
![]() |
![]() |
![]() |
本次“新中国科普成就展”
不仅是对新中国科普工作的
回望与总结
更是一堂面向未来、激励创新的公开课
它生动诠释了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这一深刻内涵
在广大观众
特别是青少年心中
播下科学的种子
点燃科技强国的梦想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
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
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新时代
科普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使命
亟需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
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
战略目标
推动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科普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这是历史的传承
也是时代的要求
应当满足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
回应公众关切
致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更好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坚持服务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要聚焦“四个面向”
厚植创新沃土
培育创新人才
推动更多“创新力”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
生机与活力
要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
是科普创作的“源头活水”
特别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需要更多原创高水平科普精品
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
积极创作“元科普”佳作
新修订的《科普法》
增加“科普人员”专章
对科普人员的权利义务、支持培养、表彰奖励等作出规定
为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提供了
法律保障
科普服务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科普活动进社区
接下来
科普展将陆续落地各省市
首站河南
在河南省科技馆已面向公众开放
新时代赋予科普新使命
也带来新机遇
首个全国科普月广泛深入开展
在金秋九月掀起了
全民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相信在政府、社会、市场等
各方协同推进下
一定会形成强大合力
共同书写新时代科普事业新篇章
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
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