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豆瓣网友掀起的关于“科学与幻想”讨论热潮
中国科协科普部 消息 2019-09-12 16:37
“科普,使我们了解关于世界的秘密;科幻,让我们突破属于未来的想象。”
7月末,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组织发起、豆瓣协办的“评选公众最喜爱的科普图书和科幻图书”活动在豆瓣网火热展开。活动进行的一个多月以来,越来越多的豆瓣网友参与到这场有关科普与科幻的探讨之中,在以“科学与幻想”为主题的活动页面中(链接:https://bizpage.douban.com/e3df2c55f9a907bfde37a2c81848ba7b/),精彩的讨论、独到的见解与优秀的创作不断涌现。
科普,使我们了解关于世界的秘密
我们关于科普知识的认知往往来源于好奇心与探索欲最为旺盛的童年。在活动会场中,豆瓣网友从童年阅读过的科普读物开始聊起,一本本熟悉的图书与刊物被网友们不断提起和回忆,在讲述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不禁让人感叹,那些曾经在脑海中留下的知识的种子,成年后已经长成了盘根错节的大树。
科学规律的发现与证实离不开科学实验。在活动话题“你做过的有趣的科学实验”下,豆瓣用户分享了为验证自然现象或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自己做过的那些古怪又有趣的科学实验。那些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中曾经碰撞出怎样的化学反应?200多年历史的铜版画受到阳光照射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鸡蛋变“弹球”需要多少个步骤?一些或复杂或简单的科学实验,让我们逐渐离真理更近一步。
科学是极致的理性,而当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交叉,并融入个人的审美志趣和精神向往,其“具有主观性”的一面就浮现出来。在豆瓣用户眼中,很多科普著作不仅有长期观察研究和实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更有独具感染力的艺术呈现和审美价值,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浪漫性,在活动话题“你从哪些科普读物中感受到了科学的浪漫性?”中,豆瓣用户们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受。
科幻,让我们突破属于未来的想象
关于“科幻”的定义,网络上的争论从来没有停过。如何定义科幻?科幻的边界在哪里?怎样区分“硬科幻”和“软科幻”?是否有必要区分“硬科幻”和“软科幻”?在活动话题“我的科幻世界观”下,豆瓣用户对“科幻”这个概念本身进行了一系列深入且辩证的探讨,这既是他们对“科幻”的定义,也是他们为观看世界提供的一套方法论。
在豆瓣网友读过的科幻小说中,又有哪些设定曾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活动话题“科幻小说中最让你惊叹的设定”中,豆瓣网友分享了自己印象深刻的阅读体验。
由科学世界到幻想空间,豆瓣网友也在尝试用画笔来构建他们“理想中的异世界”,那里是什么样的自然环境?科技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拥有着什么样的文化与艺术?居民是怎样的形态和生理结构?无限想象化作纸上的线条与色彩,让我们可以直观窥见豆瓣网友精神世界的瑰丽与奇妙。
在豆瓣网友积极与热情参与中,活动也逐渐步入尾声。在接下来的活动进程中,豆瓣网将评选奖励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并产出优质创作的网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将组织专家综合豆瓣网友票选结果选出十佳科普图书、十佳科幻图书,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