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聚焦:抖音平台科普创作者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聚焦:抖音平台科普创作者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科学人文在线 钟琦,王黎明 2023-06-23 10:43

2022年7月12日~10月9日,在抖音平台内向科普内容创作者群体的主创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了5690份问卷。通过问卷质量筛选出有效问卷5544份,有效问卷占比97%。

平台科普创作者的群体画像

(1)创作者的性别结构:男性居多。受访的抖音科普内容创作者明显以男性为主,占总受访者的69.07%,女性占总受访者的30.93%。

(2)创作者的年龄结构:青年人在行动。受访的抖音科普内容创作者中,年轻群体占比远高于年长群体,“90 后” 和“00 后”占比超过50%。“00 后”创作者是参与问卷调查人群中占比最高的,占总受访者的45.47%;其次为“90 后”受访者,占比22.35%;“80 后”受访者占比18.56%;“70 后”受访者占比8.87%;占比最低的年龄群体为“60 后” 受访者,占比3.08%。

(3)创作者的受教育程度:不唯学历。受访的抖音科普内容创作者中,研究生以下受教育程度人群占据大多数。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群最少,占总受访者的6.73%。本科、大专与高中受教育程度人群占比相似,均在25% 左右。本科受教育程度创作者占比25.25%。大专受教育程度创作者占比24.06%。高中受教育程度创作者占比25.27%。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受访者占比18.69%。

(4)创作者所在地:分布广泛。关于受访的抖音科普内容创作者所在地,排名前十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广东省、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江苏省、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河北省、湖南省。其中创作者所在地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占比11.53%。关于受访的抖音科普内容创作者所在城市,排名前十位的是北京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上海市、深圳市、重庆市、西安市、天津市、乌鲁木齐市,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北京市受访者占比5.09%。

(5)创作者的职业结构:科研人员缺位。受访的抖音科普内容创作者中,科技工作者占比达到38.01%。科技工作者中占比最高的两个人群为其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3.13% 与13.04%。专业从事科普的创作者人数次之,占比3.48%。医院、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占比2.89%。中小学及高校教师占比2.85%。科研院所工作人员较少,占比1.33%。科技工作者受访群体中人数最少的两个群体是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与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工作人员,分别占比0.88% 和0.40%。受访者中非科技工作者占比61.99%,其中总占比最高的是学生人群(34.60%)。

(6)创作者的起源地:短视频平台。受访的平台科普创作者初次发布科普内容的平台主要是抖音,占比63.58%。其次是快手,占比13.17%。排名前五位的平台分别为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

(7)从事科普创作的时间:5 年以下者居多。受访的科普内容创作者从事科普内容创作的时间集中在5 年以下。最主要的创作群体为从事科普内容创作1 年以下的创作者,占比47.24%。其次是从事科普创作1~ 3 年的人群,占比31.20%。从事科普创作3 ~ 5 年的人群占比13.55%。从事科普创作5 ~ 10 年的人群占比4.92%。有10 年以上科普内容创作时间的人最少,占比3.08%。

平台科普创作者的创作特点

(1)创作者擅长的作品题材:以生活为主。创作者擅长的作品主题按选择人数从高到低排名为:生活百科、生态环境、信息科技、科学史与人物、基础科学、农业科普、医学健康、军事科普、航空航天。对科普创作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创作者最擅长的热门科普领域是生活百科类,占比高达60.80%。其次是生态环境类科普内容,占比达到24.73%。排名第三位的是信息科技类,21.48% 的创作者选择了信息科技领域。创作者擅长的领域选择最少的是航空航天,仅有8.41% 的创作者擅长该领域。

从对科技工作者与非科技工作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每个科技工作者擅长的创作主题较多,平均1.98 个主题;其次是非科技工作者群体,平均1.75 个主题;最少的是学生群体,平均1.69 个主题。对不同内容题材创作者的专业性背景分析后可知,生活百科类创作者中无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数占比最高,达到23.65%。其次是生态环境类创作者中无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数占比,为21.22%。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数占比最高的主题是基础科学,占比85.09%。

(2)创作者心目中的热门题材:生活百科类。在调查中发现,创作者心目中的热门科普领域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活百科、信息科技、生态环境、医学健康、军事科普、科学史与人物、航空航天、农业科普、其他、基础科学。调查发现,最受创作者欢迎的热门科普领域是生活百科类,占比高达41.99%。其次是信息科技类,占比达到39.09%。排在第三位的是生态环境类,占比达到27.36%。创作者心目中的热门领域,选择最少的是基础科学,占比仅为18.02%。与创作者擅长的领域主题相比,创作者心目中的热门题材排名前三位的主题领域仍然为生活百科、生态环境、信息科技。生活百科类占比有所降低,从60.80% 降为41.99%。信息科技类占比有所上升,由21.48% 上升为39.09%。生态环境类占比也有所上升,由21.48% 上升为27.36%。

(3)创作者的作品形式:以视频为主。受访的抖音科普内容创作者表示最喜欢的创作形式为视频。单独进行视频创作的科普内容创作者数量占比高达48.68%。其次是“采用图文+ 视频”形式的创作者,占比31.08%。纯图文创作者占比最低,为20.24%。

(4)创作者的作品题材:科普文本是基础。创作者擅长的作品题材从高到低依次为:视频+ 配音、图文、真人口述、现场体验、动画/ 模型、情景剧、实验。27.21% 的创作者擅长“视频+ 配音” 形式的科普作品;受访者擅长图文科普内容的占比24.85%;12.46% 的受访者擅长创作真人口述类科普作品;选择最少的科普作品形式为动画/ 模型,占比9.23%。在擅长的作品题材方面,专业从事科普的创作者与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工作人员有更高比例擅长真人口述类作品,占比15% 以上。科研院所工作人员与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有更高比例擅长情景剧类作品,占比10% 以上。专业从事科普的创作者与自由职业者有更高比例擅长“视频+ 配音”类作品,占比30% 以上。学生群体有更高比例擅长图文类作品,占比达到29.51%。

(5)科普视频作品的典型时长:5 分钟以内。52.29% 的创作者条均科普作品时长在2 分钟以内。条均科普作品时长在2 ~ 5 分钟的创作者占比19.35%。作品时长为6~ 10 分钟的受访者占比3.63%。科普作品时长在30 分钟以上的创作者占比2.69%。

(6)从事创作的专业背景:专业性不足。在受访者中,无相关专业背景的创作者占比49.14%。在无相关专业背景的创作者中,非科技工作者占比68.17%,科技工作者占比31.83%。在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创作者中,科技工作者占比51.66%,明显高于无相关背景创作者的占比。从创作者的专业背景来看,生活百科与生态环境类无相关专业背景的创作者占比较高,均超过21%。医学健康与基础科学类创作者有相关学习经历的占比较高,均超过20%。生活百科类创作者有相关工作经历的比例较高,为30.59%。从科普视频的时长来看,在相关专业背景的创作者中,单个视频时长在2 分钟以内以及2 ~ 5 分钟的创作者较多。在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创作者中,短视频占比相对较少,长视频占比较多。

(7)科普创作的科学性审核:流程不明。关于创作者的科学性审核情况,39.45% 的创作者不清楚需要的审核流程。受访者表示无科学审核流程的占比14.68%。受访者会寻找相关领域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其中有近一半的受访者会另外寻找科普工作者与平台编辑进行审核。仅寻找平台编辑进行审核的占比13.55%。仅有少数人单独寻找科普工作者审核,占比4.11%。

(8)科普视频作品的更新频率。关于创作者的更新频率情况, 19.03% 的创作者的更新频率在一周四次及以上,8.66% 的受访者的更新频率为1 周三次, 更新频率为两周一次的创作者占比7.59%。

平台科普创作者的发展状况

(1)创作者的全平台粉丝规模。受访的科普内容创作者在全平台的粉丝规模多数为20 万以下,占比91.50%;在全平台的粉丝规模为20 万~ 50 万的创作者占比2.98%;在全平台的粉丝规模为1000 万及以上的创作者占比2.36%。

(2)创作者的涨粉情况。91.23% 的创作者月均涨粉在2000 人以下,月均涨粉在2000 人到10 000人之间的占比4.94%,月均涨粉1 万~ 5 万人的占比1.3%,月均涨粉在100 万人及以上的占比1.61%。

(3)科普创作作品播放量。73.97% 的创作者条均科普作品播放量在20 万以下,条均科普作品播放量在20 万~ 50 万的占比2.87%,条均科普作品播放量为50 万~ 100 万的占比0.78%,条均科普作品播放量在1000 万以上的占比1.48%。

(4)创作者对平台扶持力度的满意度。大多数创作者对平台的扶持力度表示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群占比61.79%。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创作者占比32.79%,表示满意的创作者占比29.00%。另外,表示对平台扶持力度无所谓的创作者占比20.91%,对平台扶持力度不满意的创作者占比11.38%,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创作者占比5.92%。

(5)创作者对平台回报的满意度。大多数创作者对平台的回报表示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创作者占比50.67%。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创作者占比26.64%,表示满意的创作者占比23.97%。另外,表示对平台回报无所谓的创作者占比24.48%,对平台回报不满意的创作者占比17.15%,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创作者占比7.76%。

(6)创作者的科普创作动力。对创作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创作者心目中的创作动力排名如下:出于兴趣爱好、获取更高流量、赚取更多利润、行业准入门槛低、成名的想象、本职工作需要、其他。其中,创作者心目中最大的创作动力是出于兴趣爱好,占比高达48.99%。其次是获取更高的流量,占比14.68%。排在第三位的是赚取更多利润,占比12.09%。选择最少的是本职工作需要,占比7.40%。

*本文摘编自《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22》,钟琦、王黎明著。标题和内容有调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系列的第六辑。《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22》着眼于互联网科普的平台化发展,对以“科普中国”为代表的公共平台和以抖音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上的科普生态状况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析,用数据画像的方式多方位呈现了科普内容、科普创作者、科普用户之间复杂而有序的互动,反映了互联网科普生态的现况与趋势、机遇与挑战。本书适合科普工作者、研究者以及对相关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和阅读。

作者简介

钟琦,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媒体科技传播研究、科普信息化相关、科普场馆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科普数据分析等。

王黎明,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媒体监测方法研究、博物馆信息化研究、博物馆媒介技术应用研究。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