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湖北日报》专题报道: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湖北日报》专题报道: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秘书处 2022-05-27 10:11

让优秀科普作品点燃科学梦想
——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服务社会纪实

前言

5月21日至28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周期间,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围绕今年的主题“走进科技你我同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公众奉上精彩纷呈的“科普大餐”。

医学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组织会员开展线上科普答疑活动,推出趣味科普视频及科普讲座。科普摄影专业委员会会员们在线上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协会副理事长徐世球走进学校,为孩子们作《趣话地球》《穿越恐龙时代》科普报告。协会副理事长张先锋参加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院士科普工作室联合科普活动,助力保护江豚、保护长江。协会郑晓边教授作为“院士专家进校园”成员走进钟家村二小开展专题科普讲座。协会成员单位也纷纷通过读书会、直播等形式,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2022年湖北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省科技厅宣布2021年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协会成员单位出版的多种图书入选。

多年来,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致力于团结和培养优秀科普作家,繁荣科普创作,壮大科普队伍,推动科普事业发展,为全面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作出贡献。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这个成立已有43年的“老协会”,不断焕发新活力,实现新作为。


科普作品展

 

1 促进湖北科普创作繁荣发展

1979年8月,在湖北省科协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正式成立,为促进我省科普创作繁荣与发展、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

2017年12月,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在武汉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时任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何龙(2018年改任长江少年儿童出版集团董事长)当选为理事长。同期,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落户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并拟定了五年工作规划和创作出版计划。

目前,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已有四大专委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科普摄影专委会、新媒体科普出版专委会、少儿科普出版专委会,正在积极组织筹建应急科普创作专委会、农业科普创作专委会。协会队伍逐年壮大,会员人数已有约3千人。

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办有会刊《楚天科普》,每年出版四期,会员们撰写的文章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特色鲜明的主题会刊《医学专刊》《战疫专辑》《摄影专刊》也广受好评;协会公众号开设“楚天科普人物”“楚天科普访谈”等栏目,并拟于近期开设“趣味科普”“走近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博物馆”“院士科普”等专栏。协会通过精品“一刊一号”,为广大会员搭建宣传交流的平台,向社会各界展示协会与会员的风采,吸引和激励更多人加入科普创作活动。

5年来,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创作和群众性的科普活动,为促进我省科普创作繁荣与发展、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11月举行的“湖北70年科普作品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该展览集中展示了我省70年来优秀科普作品成果,表彰了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和优秀科普人物。获奖人物中,既有“油菜院士”傅廷栋等专家学者,又有年轻的新锐科普作家;获奖作品中,既有科普图书、科学期刊等出版物,又有科教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科教视频、医学混合技术等融媒体作品,《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新昆虫记》《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等多项作品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大奖。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湖北省科普创作与出版座谈会,专家学者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发展共识,擘画未来蓝图。

“湖北70年科普作品展”是对我省70年科普创作出版事业的一次全面总结回顾和成果展示,有力地彰显了我省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进一步繁荣发展科普创作,开发推介优秀科普作品,发现培育科普创作人才,助推湖北建设科技强省、创新强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迅速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并策划了一批科普精品。其中,科普读物《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著名科普作家赵致真策划的科普电视片《漫谈戴口罩》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还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向公众传播疫情防控科普知识,成员们疫情期间共上传科普微课堂300余条。


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专家带领住院儿童阅读《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

 

2 专委会汇聚专业力量

近年来,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各专委会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汇聚专业力量,点亮科普之光。

去年10月,在湖北省首届儿童健康科普大赛中,医护人员通过歌舞剧、讲故事、小品、快板等形式,将科学严谨的医学健康知识演绎得通俗易懂。

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是大赛主办方之一。协会副理事长、专委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主任金润铭教授认为,医务人员有责任传播优质的“真科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于2006年成立,一直坚守“让医学归于大众”的宗旨,不断发展壮大,自2018年以来又先后成立了儿科分会、外科分会、皮肤与美容分会、药学分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医药分会等,广泛吸纳各专业优秀人才。

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及下属各分会举办科普大赛、开展科普讲座、录制科普栏目、撰写科普文章、创作科普精品。成员们积极投身医学科普宣传,助力全民健康。一大批科普达人利用微博、视频号、抖音、快手等新兴网络平台进行相关科普宣传,播放量超百万。2020年疫情期间,专家学者和科普达人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助力抗疫。

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及下属各分会多次开展义诊和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普及科学知识。成员们在武汉协和医院儿科爱心学校举办健康大讲堂,为孩子们捐赠图书,并开展快乐阅读活动,用爱心温暖患儿心灵,让书香陪伴他们成长。今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专委会成员举办读书活动,带领住院患儿阅读《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学会自我防护,成为自己的健康小卫士。

作为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另一个专委会,科普摄影专委会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在协会副理事长、专委会主任委员朱恒足的组织下,会员们积极开展科普摄影活动实践,通过特殊的镜头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主题、不同侧面,记录和反映科学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019年7月,科普摄影专委会组织十几位会员开展汉江科普考察摄影活动,重点考察了太极湖、丹江口水库及环湖公路、丹江口大坝、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等,用镜头进行记录和创作,于当年10月举办“汉江科普摄影汇报展”。

去年6月,科普摄影专委会组织部分会员,自费举办自驾西部摄影活动,途经湖北、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在24天的考察中拍摄了大量资料,并在活动结束后创作了《张掖七彩丹霞形成的原因》《黄沙千里有坦途》等多篇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

今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国际会议。为此,科普摄影专委会筹备策划了湖北湿地科普摄影系列活动,希望生动展现湖北众多湿地的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成果:计划拍摄省内的60余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在大会期间举办湖北湿地摄影展;前不久,赴武汉市蔡甸区桐湖湿地采风;参与举办“大美湿地栖息生境——湖北省湿地生态科普摄影大赛”,大赛将遴选出150余幅优秀摄影作品,结集出版科普画册《大美湖北湿地》,并举办摄影作品展。


科普摄影专委会会员在汉江湿地进行拍摄活动

 

3 建设高水平科普创作队伍

湖北是科教大省,高校和科研院所林立,有着丰厚的科普资源。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汇聚了老中青相结合的重要创作力量,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这支队伍中,不少专家学者“化身”科普达人。

“科研人员既要做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也要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张先锋这样说。他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一直从事白鱀豚和江豚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而作为武汉科学家科普团团长,他在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同时,常常走出研究所,到学校、社区、渔村等处进行各种形式的科普宣讲。他还编写系统的环境教育科普读本,利用业余时间编著、出版《瞬间——用镜头留住长江濒危动物》《中国水族馆》等图书,支持开发了水生生物博物馆APP和微信公众号,并参与编辑制作电视专题片。


协会副理事长张先锋为孩子们作科普讲座

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徐世球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也是国家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作为湖北高校的代表性科普人物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地球科学的科普展示教育、科普讲解和讲座、科普作品创作等,生动诠释了“科学可以‘好用’‘好看’‘好听’”。去年,他线下或线上开展了73场科普讲座,还完成科普专著《沧海桑田四亿年——武汉环境变迁》初稿的编写,及《地球的来龙去脉》《地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穿越恐龙时代》科普专著的修改。


协会副理事长徐世球走进学校举办科普讲座

金润铭不仅在医疗一线服务小患者,还组织并参与了多种形式的科普创作和公益宣传。他组织编写的彩绘本《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入选中宣部“外文版科普作品库”,并获“典赞·2021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提名。

湖北涌现了不少优秀青年科普作家,王欣、刘欢便是其中两位代表。

王欣是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生理学及营养学等课程教学、感知觉与脑认知方向研究,十余年来始终坚持科普创作。传播健康知识,是她创作的初衷和始终围绕的主题;而创作少儿科普读物时,为了让科学知识更易被孩子接受,她用故事的方式“改写”大学的动物学和植物学,陆续创作了《乔伊和他的动物星球》《菁菁和她的魔法森林》等作品。如今,她已出版科普书籍12种,在省内外举办300余场科普讲座。她动情地说:“科普之路漫长,我会继续走下去,把有温度的知识传递给读者。”

青年学者刘欢主要从事微生物学、病毒免疫、分子演化及科学人文与健康教育研究。他热爱科普创作,代表作品有《剑与盾之歌:人类对抗病毒的精彩瞬间》《剑与盾之歌:瘟疫与免疫的生命竞技场》《流感病毒:躲也躲不过的敌人》《“小病毒大世界”健康科学绘本》等。他认为,打造中国原创科普精品,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知识背后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4 打造优秀科普读物产品矩阵

今年全民读书月期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组织专家从2020年和2021年出版的科普图书中遴选了100种原创科普图书,邀全国读者共读。湖北有4种图书入选,分别是《“小病毒大世界”健康科学绘本》《中国百年科学童话发展史》《奇妙的中国植物》《圆明园中的鸟》。

书香浸润心田,科普点亮视界。我省科普出版成果斐然,各出版单位都不断推出双效俱佳的科普图书。

以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例,该社以“打造少儿科普出版重镇”为战略目标,出版了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图书。其中由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何龙策划、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主编的《100位科学家的中国梦》(上、下)荣获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科技部“2020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其他图书,如《少年科学瞭望台》《白鱀豚少年知识大博览》《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校园三剑客科幻小说系列》《在科学的入口处》《我的动物朋友在想什么》《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刘兴诗系列》《追寻》《100位科学家的中国梦》《中国力量·讲给孩子的科技传奇》等,并先后获40余项国家级大奖。目前,该社拟组织一批院士创作出版《青少年院士科普书系》。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充分发挥科技出版的优势和特色,坚持打造原创科普出版高地,推出了《发现昆虫之美》《新昆虫记》《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张景中科普文集》《李毓佩数学科普文集》等一批优秀科普图书。


读者参观“湖北70年科普作品展”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也出版了《探索地球演化奥秘科普系列丛书》《中国制造的道路》《全民防灾自救知识读本》等多种优秀科普作品。

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积极统筹优秀科普资源,与出版单位紧密合作,组织策划了一批优秀选题,打造优秀科普读物产品矩阵。近年来,又积极倡导和探索新技术在科普出版的应用。

“新时代下,新的出版业态和新的阅读方式不断涌现。”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何龙说,AR、VR、MR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速度的深刻变革,也为科普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何龙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和出版管理工作,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9年度中国十大出版人物、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届湖北省文化名家等荣誉。

他认为,在新技术的推动和融合下,科普出版思路必将进一步拓宽。一方面,迫使科普出版者不断开发创新,将新技术结合在出版过程中,使科普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持续创新。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为“草根”科普爱好者提供了舞台,使科普作品的作者群体变得更为广泛和多元。而新媒体平台中的科普内容生产者,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庞大的流量,为其成为畅销科普图书作者打下基础。


湖北日报专题报道

 

(本文转自“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