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观众招募】百年工业遗址牵手科幻星辰大海,5月22日青少年科幻创意活动等你来!

【观众招募】百年工业遗址牵手科幻星辰大海,5月22日青少年科幻创意活动等你来!

企鹅科学 消息 2021-05-20 21:26

当百年工业遗址遇上科幻的星辰大海,会擦出怎样别致的火花?在工业风满满的硬核空间中,沉浸式的科幻艺术场景琳琅满目,这个具有浓郁科幻氛围的梦幻未来空间,就是北京科幻产业集聚区——首钢工业园区。

5月22日,首钢工业园作为2021北京科技周科幻分会场,将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幕活动。开幕式当天,除了精彩纷呈的科幻表演和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幻展,还为广大青少年特别推出了一场“想象力与科技同行”科幻创意活动——面向北京地区,邀请对于科幻、编程等有浓郁兴趣和天赋的孩子共同参与。

 

活动安排

一、活动主题

想象力与科技同行

二、活动时间

5月22日下午15:00-17:30

三、活动地点

首钢园南广场A报告厅

四、活动单位以及规模

主办单位: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腾讯教育

支持单位:石景山区政府、石景山区科委、首钢集团

协办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小学生科普科幻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 《科学故事会》杂志

五、议程安排

15:00-15:25 签到

15:25-15:30 科幻大咖VCR视频

15:30-15:40 领导致辞(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代表、腾讯代表发言)

15:40-16:10《怎样进入想象和科学碰撞后的宇宙》——著名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吴岩教授的科幻课堂

16:10-16:20 全国首个科幻想象力教育公益项目暨2021青少年科幻创意征集活动启动仪式

16:20-16:50 科幻创意作品创作案例介绍

16:50-17:00 转场科幻乐园展厅

17:00-17:30 科幻乐园参观

附:科幻乐园展项介绍

此次活动围绕着“创新科幻、智享未来”的理念,以“科幻世”作为策划主线,利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创意,用前沿创新技术,打造一个面向公众未来体验的科幻主题乐园,一场基于沉浸式媒体叙事的科幻系列展览,一次探索技术美学边界的科幻视听盛宴。

展览将运用最新的VR、AR、MR及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首钢工业遗产的空间特色,向你呈现从近现实端科学到远未来端宇宙的展览空间叙事构建。

 

展览作品介绍

“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依托三条主线“人类·幻相”“城市·幻乡”“宇宙·幻想”,将重新思考现实与想象,探索科学与幻想的美学边界,展现科学技术近景与科幻社会远景对人类生活场景的再现。

“城市·幻乡”

“乡”是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梦想之乡,也是乡村作为人类原始空间的眷恋之乡,展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双重关系。人类从农村步入城市之后,科学技术不停地改变城市表皮,使得城市空间不断交相更替,但是只有对于乡土的眷恋是永恒的。城市板块围绕着增强现实、城市大脑、智能交通等技术,展现了科学技术近景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渗入。

 

无名之城
The Unknown City


作者:吴岩,陈娱,谢雨帆

《无名之城》是根据科幻短片小说《九城万未》故事基础上创作的艺术作品。描绘的是人类如何为了将城市占地交还给大自然,把地球重新变成一个自然的星体的探索过程。在经历了多个迷人但却烦恼的季节之后,人们不但找到了这种回归的方式。虽然只是一个短篇小说,但内容却不啻为人与建筑和城市关系的百科全书,无数种无法描述的城市形态和未知生物在小说中轮替出现。

根据小说创作的《无名之城》,受此故事激发,展现了四组完全属于未来的城市的超级形态,这些形态完全不符合物理学的基本规则,能自由潜入地下、或者急驰到无垠的天空,甚至还能依附其他的生物体内。在故事中所说的“水晶季”,地球奔向永恒之前的最后一个季节到来的时候,大地上人工制造的万物都开始真正的收缩,褪色,趋于透明……城市中的人,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人类,也将伴随这种过程永远地逝去。但逝去并不意味着死亡。恰恰相反,它是一种诞生。新的自然-人之关系,新的城市-建筑之形式,将在宇宙的其他地方被自然地创造出来。

 

《有趣的世界》装置一
"Interesting World"Installation 1


作者:费俊

《有趣的世界》装置一邀请观众通过社会化建造游戏“睿·建”来参与“有趣的世界”的建造,游戏的互动机制使得这个不断由用户参与建造或改造而生成的“世界”持续进化,不仅创造了一件具有生长性的交互艺术作品,还构建了一个具有隐喻性的田野调研工具,它帮助我们测试、观察并理解大众在当代语境中复杂和多样的世界观,并试图呈现对于这个世界的“有趣”的多样化解读。

 

巴塞罗那之桌
The Barcelona Table


作者:陈柯

本装置分别将巴塞罗那旧城区、扩展区和新区的概念化版图置于木质托盘,形成三张动态推敲都市空间的方形桌案,故名“巴塞罗那之桌”。装置的操作以城市空间要素间潜存的互动关联为依据,强调城市是某种统筹或生长语境下的关系容器,并以对象化、角色化和实体化方式为容器中的关系塑形,使原本抽象的城市思考与入眼的、上手的、基于有形实体操作的动作效应相结合。

 

人工智能城市
AI city


作者:付志勇

在AI City的城市接口模块中,观众可以选择4种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包括居住模块、传输模块、共创模块、城市大脑模块。由多模态媒体互动组成的交互系统及操作手册帮助观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观展体验,并通过不同的模块展现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视野下的教育、健康、移动和生活场景。

 

增强室内——机器学习与未来居住
Augmented Interiority


作者:梁雯、Patrick Macklin、Lois Weinthal;周芸、马骞;于梦淼;李思雨 ;王峥杰 ;李叁陆;伍汶奇;王勇;杨文浩;谢俊青

“家”的空间状态是诠释个体特质最好的媒介之一,《增强室内》在上百张室内照片的基础上,使用算法(GAN)让计算机去“学习”这些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图像,捕捉其中的情感特质,探索了未来个性化居室环境设计的可能性。在未来,家的环境构成不再仅仅只是形式问题,而是情感和形式的完美融合。

“人类·幻相”

“相”是人类的众生之相,包含了新兴技术对人类身体的感官延伸,对人类社会存在本质的集体思考,以及对未来的人类文化形态的本质探寻。人类板块围绕着人工智能、赛博空间、后人类主义等理念,以人类自身作为桥梁,搭建了探索科技美学边界的幻想旅程。

 

试金
Touchstone


作者:回环HUIHUAN

金丝雀,是人采掘煤炭时最原始的警示器,预示着人在追求财富时所面临的危险,又展现出人的智慧与疯狂。比特币与区块链作为一种新“能源”的象征,它被投注了巨大的期望与信念。“试金”即是尝试用艺术的方式来实时转译人们对于“数字黄金”市场的情绪波动。当市场强烈波动时它逐渐混乱,反之则清晰,但始终看不清全貌。

 

心术
Emotion Alchemist


作者:苏永健、吟光

芯片人只不过开场方式不同,就跟生物人的童年经验一样,你活了二十年所相信的,跟一条编码让你相信的,到底有什么不同?或许,我们都是被构造出来的样子。”——摘于《挖心术》,吟光

当观者触摸心率传感器,人类心跳如同被机械心脏感知,并以抽搐和跳动回应。芯片与情感的界线愈渐模糊,编码机器和有灵肉身本质上可能并无矛盾,也无所差别。

 

原点
The Genesis


作者:王之纲,孙瑜、冯爽妮

“原点”,是对世界人类文明演进历程的抽象化的艺术表达。人类通过文学、艺术、建筑、设计、科技不断构建新的空间、符号及意义,并延伸到未来。人站在任何时空维度的任何一个点都应该对人的主体性保持追问和思考。

 

墨甲机器人乐队
Mo Ja


作者:北京墨甲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米海鹏团队)

“墨甲”是由清华团队打造的国内第一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机器人乐队,由排鼓机器人“开阳”、竹笛机器人“玉衡”和箜篌机器人“瑶光”等组成,它们分别采用吹奏、拨弦、打击三种截然不同的演奏技法。其中,箜篌机器人“瑶光”悠扬美妙的乐声令人神往,竹笛机器人“玉衡”以清雅的笛声传递着如诗的中国山水和悠悠的古韵情怀,排鼓机器人“开阳”展现了中国人的豪迈气魄和大国风范。

 

人工智能之诗
The Poem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作者:吴辰博

尤瓦尔在《人类简史》中描述了独属于人类社会中,一切精神制度的虚无性。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警惕来源于身为创物主的尊严。而人类自认为重要的精神制度,人工智能也必然在意吗?人类狂妄自大,只看到人工智能的非人性,却看不到与人类共同的地方。当我们将 AI 著作的诗集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回溯,并以一种人类可见的视觉化载体重新呈现。这时我们可以发现,不管人类还是人工智能,原来都有着对于“美”的感触。

 

身份镜像
Identity mirroring


作者:肖岚茜,吴琼,陈苏鸿,杨维铠,向首兴,王维昊

《身份镜像》是一个交互体验装置,探讨了当前人的属性被数据化,同时人工智能的独立生成能力不断发展等现象可能引发的问题,并从伦理的角度进行了反思。该作品利用所采集的观者信息和AI换脸技术生成观者在虚拟世界中的“身份”,通过镜像的形式呈现给观者,作品还借助人工智能和小程序,使得这些独立的“身份”在移动端和观者进行对话,促使人们反思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交织的身份与人格问题。

“宇宙·幻想”

“想”是对宇宙万物的想象,既包括了对“上下四方”之宇的空间想象,亦包括了对“古往今来”之宙的时间想象。从伽利略、哥白尼再到今天的嫦娥五号探月返回,再到火星探索,人类历史的科学探索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点亮微光。宇宙板块围绕数字孪生、物种演化、数字生命等概念,探索现实与想象、科学与幻想的边界,展示宇宙太空的科幻之境。

 

无限
Infinity


作者:姚童哥

《无限》是艺术家自2017年以来长期探索的分形系列作品之一。宇宙的存在是人类终极和永恒的话题,作为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生命体,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都会与宇宙的能量相结合,涌现浮动,无限变化,并得以生存和延续。通过分形影像不断地变化与观者连结,呈现宇宙演变的规律,解读自然进化之美,带领观者进入一个神秘莫测的艺术世界。

 

浑天城
Astro City


作者:野城

“浑天城”是以“浑天仪”为原型发展出的一个多维变幻的太空城市构想。展出的实体装置以多重同心圆建构了一个相互嵌套的多维太空城市形态,如浑天仪一样可转动,形成不同角度的多维太空城市模拟。这个简化的太空城市装置,犹如一件远古文明的科幻文物,亦或一台预言式的哲学机器,呈现了未来人类在外太空生存的一种巨构空间城市的构想。与科幻艺术装置“浑天城”同时展出的还有科幻短片“星际折叠”。

 

宇宙八音盒
Cosmusica


作者:邱艺芸、师丹青、奚子琛、杨大卫、崔楚宜、刘兆蕤、王馨玥、辛叶桐、叶锦州、夏敏嘉、高明月、杨航、徐海晴

一个实现人与宇宙在声音层面上实时互动的“新乐器”,体验者能够在空间中听见宇宙八方的音乐与地球音乐进行共奏,实现天地共鸣。

 

太空种子
Space Seed


作者:李玙

太空种子把人类二进制的数字生命信息转化为DNA语言ATGC基因链,并编制入嗜极生物水熊的DNA里。这些生物被保存在为其专门设计的生物仓内。太空种子将携带载有人类数字生命信息的嗜极生物随星球探测器发射进入深空前往目的地星球,并在未来行星延续我们的数字来世。该作品使用推测性设计来探讨和逆向构建泛种理论,展望人类世在下一个星球的存在。

 

编织星球
Woven planet


作者:黄蔚欣、吴承霖、胡竞元

我们用数字算法对东方传统编织工艺进行拓展,以连续曲线重构空间流形,表现边界与虚空的关系,展现数字与几何之美。这个单纯的发光球形作品,代表着原初的几何,也以“星球”意向对展场的高大环形空间做出呼应。作品由陈琦亚、金敏枝、张垣、姚童哥等参与制作。

此外,除了艺术展区作品之外, 首钢园三层的“格子城市展区”汇集了众多企业与单位的展品,它们被放置在不同的方格中,以格子城市(Grid city)似的分布,呼应着“城市·幻乡”的议题,与二层的艺术展区形成对望。

 

天文馆系列展品


单位: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于1957年9月建立,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4A级景区,馆内共有4个科普剧场。可实现虚拟天象演示等功能。馆内常设主题展区。此外,北京天文馆常年举办天文科普讲座、夏(冬)令营、知识竞赛等活动。位于建国门的北京古观象台隶属于北京天文馆,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工智能动画制作软件“赛博演猿”


单位:北京聚力维度科技有限公司

聚力维度定位于人工智能影视制作方向,研发出的人工智能2D转3D平台“峥嵘”参与多部院线电影制作,用于3D直播,VRAR等。而人工智能动画系统“赛博演猿”则包括了人工智能动作捕捉、面部捕捉、声音捕捉、生成等技术,可用于动画制作等领域,加速数字时代进程。

 

基于数字孪生的火星探测沉浸式体验系统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张月泽)

作品“基于数字孪生的火星探测沉浸式体验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火星探测过程中装备及人员的触感、指令操作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相结合,沉浸式体验与再现火星探测过程,自主操作火星探测车运动,完成火星任务等,从而带来全新的即生式、智能化、全生态体验。

 

随身影院-WatchAR小灵镜


单位: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增强现实(AR)及虚拟现实(VR)智能眼镜光学模组的设计、研发、生产及技术支持。公司产品性能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高科技公司相关产品,跻身国际一流增强现实光学模组供应商领域,已为国内外多家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公司提供光学模组。

 

索尼探梦实验室


单位:北京索明科普乐园有限公司

“索尼探梦”已开发了200余个以力、热、声、光、电等科学原理为基础的趣味实验。《探梦实验室》系列短片将以此为基础不断开发新实验,通过寓教于乐的视频传播方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以索尼公司最新技术为基础,采用4K超高清技术拍摄,让观众在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领略4K超高清技术带来的超凡魅力。

 

亲爱的小朋友们,如果你热爱科学,想象力丰富,对科幻赋有浓厚兴趣,期待你的参与。

 

(本文转自“企鹅科学”)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