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协会动态»【新闻】中国科幻讲坛第二期活动“务‘实’与务‘虚’——探索技术与想象的边界”举办

【新闻】中国科幻讲坛第二期活动“务‘实’与务‘虚’——探索技术与想象的边界”举办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消息 2023-05-08 19:16

5月7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普中国智库专题活动·中国科幻讲坛”第二期在线上举办。本次讲坛主题为:务“实”与务“虚”——探索技术与想象的边界。活动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致辞,邀请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贾云鹏,青年导演、编剧,水滴奖、蓝星球·博采幻象电影计划最佳视觉呈现奖获得者张翔鹏担任主讲嘉宾。由科幻导演,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起航学者”张子瑞担任与谈人。会议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利芬主持。

本次讲坛围绕创新技术如何应用于科幻影视产业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视角出发展开讨论,探讨技术发展对科幻影视创作方式、工业体系建设的影响,展望未来的科幻影视技术应用与创作。

会议开场环节,陈玲作开场致辞,并表示,创新技术在科幻产业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创新技术对科幻电影的促进与影响亟需深度研究和探讨。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通过分享与对谈的方式,碰撞出助力中国科幻影视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思路。

嘉宾分享环节,贾云鹏分别从务“虚”与务“实”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对《阿凡达2》《流浪地球2》两部视效大片的分析,探讨科技发展对电影工业的推进以及数字技术与现实的关系。在第一部分“数字技术将想象搬上银幕”中,贾云鹏指出,电影创作中想象力的实现依靠背后的技术推动,提到动作捕捉、表情捕捉、立体摄影、协同摄影等后期前置技术的特性与具体应用,并通过对电影的举例分析,梳理技术发展的脉络。在第二部分“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贾云鹏强调,科幻电影需要具备一定的可信度,科幻影视的发展取决于国家工业实力的水平,也需要科学顾问团队的参与来保证作品逻辑的合理性。

张翔鹏以“从虚拟看见真实——虚拟拍摄短片<幻伶>创作分享”为题,探讨虚拟拍摄技术对科幻影视创意生产的辅助作用。通过对几部视效大片的制作案例分析,介绍了虚拟制片技术的具体应用。张翔鹏分享了《幻伶》的创作流程与心得,并对比了传统制片和虚拟制片之间的区别,他称,虚拟拍摄技术在即时性、自由度和可量化性上都优于传统制片方式,尤其是对于投入较大的科幻电影来说,运用虚拟拍摄技术,能在实际拍摄之前预览成片的模拟效果,不仅能有效节省成本,而且能够优化各主创部门的工作流程。最后他对虚拟制片技术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推动影视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并革新影像创作思维。他认为,未来的创作者应拥有更加开放的立体思维,而不是平面思维。

青年学者与谈环节,张子瑞围绕科幻电影拍摄技术、电影类型、拍摄质感等方面向两位嘉宾进行提问,并就国内外相关技术差距、人工智能对未来科幻电影产业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交流。针对国内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技术差距问题,贾云鹏表示,电影工业体系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应该积极面对难题,拥抱未来,国内依然需要跨越多个“从0到1”的技术攻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发生技术迭代与更新。针对《流浪地球2》及《阿凡达2》两部电影的重要性及其对科幻电影类型发展的启示,张翔鹏认为,虽然两部影片在文本与技术方面都存在可优化空间,但能够感受到国内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从技术应用与市场表现来看,国内影片带给观众的技术震撼力正在上升。

最后,姚利芬对会议主题进行总结,指出各位嘉宾的讨论引出了诸多值得进一步关注的议题,技术的应用最终是服务于人,在技术高频迭代的当下,需要有更多学者加入进来,一同探讨技术进步为科幻影视等产业带来的挑战与影响。

 

通讯员:赵雅惠 乔帅 许艺琳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