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象舞指数|妙用“铣、卷、吹”揭秘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黑科技”

象舞指数|妙用“铣、卷、吹”揭秘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黑科技”

“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 消息 2023-12-22 16:12


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博士乘组”结束了五个月的太空出差,搭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东风着陆场。央视新闻于当日在快手平台上适时发布了短视频《铣、卷、吹……神舟飞船返回舱原来是这样造的?》,首次展示了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生成日记”,对返回舱功能和生产工序进行了生动详细的介绍,令人大开眼界,达到了良好的社交传播效果,登上“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月榜(2023年11月)。

 

巧用比喻实现科普转换

这次“博士乘组”的太空归来,恰逢中国载人航天飞行20周年,屡创佳绩的神舟飞船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器,神舟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个精密的舱段组成。其中,返回舱是航天员升空时的座舱和成功返回地面的关键部分,它的制造工序十分精细、严谨,涉及诸多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模型,对普通大众来说往往难以理解。科普的目标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和研究结果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使公众能够了解和享受科学的成果。

该视频将返回舱的结构比喻为“内脏”“骨骼”“皮肤”,甚至“外衣”,并巧妙地用“铣”“卷”“吹”“缝”“热”“穿”这6个字来概括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和技术,展现了返回舱如何才能够承受住穿越大气层时的极高温度和巨大压力。通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逼真的动画和珍贵的影像等手段,揭示了一系列“黑科技”:返回舱舱门是如何“铣”出来的?返回舱舱体又是如何“卷”出来?飞船座椅如何“吹”出来?银色控温“冲锋衣”是如何“缝”出来并确保天衣无缝?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让枯燥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和易于消化。看完视频,观众恍然大悟,原来正是这些科技的支撑,才使得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行稳致远,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高质量科普需要抵达心灵

在该短视频中,通过返回舱的制造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天科技高水平发展背后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付出,他们的精湛技艺,他们视同生命的责任心、如履薄冰的敬畏心、宁静专注的平常心,让人们对这些伟大的科研人员发自内心地产生敬意。

笔者曾经在零下30℃的冰天雪地参与神舟四号的回收任务,也曾在回收现场迎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平安归来,深刻体会载人航天成功的来之不易。看到该视频,笔者的感受正如辛弃疾所书:“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从杨利伟首次飞天成功到2023年,20年间,12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飞船已成功将20位航天员、32人次送入太空,任务成功率100%。今昔对比,神舟飞船的研制技术愈发成熟,其发展成果延伸到了诸多领域,推动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这份成功的喜悦更显厚重。

科普是桥梁。科普有助于促进科学界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弥合彼此之间的认知鸿沟。高质量科普需要将科学内容与公众紧紧相连,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向其精准传递,实现科学内容和人文关怀的同步抵达。如果该短视频增加一些从受众角度出发的设问或互动,采用循循善诱的模式,相信会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激发更多青少年的好奇心。

来源:https://cmgprize.cctv.com/xwzs/article/20231219
支持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