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客观的昆虫族谱——读《多彩的昆虫世界》
科学时报 田 松 2017-02-24 09:34
从书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关于昆虫的书。从书的名字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是一部比较传统的科普书。封面上有一个说明更能说明此书的性质,“中国600种昆虫生态图鉴”。从数理科学的意义上,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书。书中按照昆虫的分类谱系,用图片逐一排列,辅助以文字介绍,类似于一个小百科。图片中不仅有每一个被介绍昆虫的证件照,也有部分生活照。还有一些儿童不宜的比如幼虫和卵。书后有中英名词对照的分类索引和中文音序索引,并附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尤为难得的是,这些图片都是由该书的参与者亲自拍摄的,而不是从其它地方拷贝过来的“资料照片”。
但是,实话说,这本书并不合乎我目前的口味。如果要说原因的话,那就是太客观,太冷静了。虽然图片丰富,但并不属于我们所倡导的博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读物。这种冷静和客观既表现在书的编排和文字上,也表现在作者的心态上。也就是说,作者是把昆虫作为纯粹的、类似于石头那样的自然物进行描述的。作者们描述昆虫的结构、形态、花色,描述产卵、羽化的过程,但是所有这些描述中,我很少看到作者对于昆虫的情感,对于自然界的情感,相反,在本书的前言后记中,我看到了是作者对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的情感。
在逐页翻阅本书过程中,我也在想,这些昆虫,或者这些图片意味着什么?我想,它们意味着知识。的确,知识。冷静的、客观的知识。某某昆虫,什么什么科,什么什么目,等等。我想,作者想要提供给读者的,也是这些知识。书中甚至还有如何制作标本这样的内容,可以告诉读者,怎样自己获得这些知识。作者表现出来的情感,不是对于自然本身的情感,而是对关于自然的知识的情感。所以我想,这本书并不适合孩子阅读。我本来是想把这本书送给女儿的,但是现在决定不送了。因为这样的著作不能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只会培养孩子对于自然的冷漠。而这样的知识,当她们与自然本身的距离相对遥远的时候,与抽象的变形金刚玩具图谱,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我不否认,这部书对于生物系的学生来说,对于想要报考生物系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实用价值,也不乏观赏价值的。
(赵梅君 李利珍主编,《多彩的昆虫世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此文发表于《科学时报》2006年4月27日,B3版。这里在文字上略有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