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赏】 留守斑嘴鸭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钱荣斌 2018-12-13 20:57
皖江南岸平天湖湿地,气候温润,水草丰茂,每年10月下旬的时候,就有一大群斑嘴鸭随着候鸟大军,由北方迁徙到这里过冬。直到来年春天,它们再飞回到北方繁殖后代。斑嘴鸭比家鸭略小,全身灰褐,脚掌鲜红,黑扁嘴巴的前端有一抹鲜亮的斑黄,时尚而灵动。它们的到来,无疑给这片湖泊湿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斑嘴鸭从北方远途飞过来没几天,好奇心驱使着我,要去看看它们的生活状况。这天下午,我骑着单车来到平天湖的一处芦苇丛边,只见前面开阔的水面上,足有100多只斑嘴鸭,排列整齐,划水嬉耍,远远望去,更像是操练的水兵,煞是壮观。也许发现了附近的动静,一只机警的头鸭发出“嘎嘎”叫声,迅即飞出水面。其它成员似乎得到指令,一排接着一排陆续滑出水面,跟着头鸭,绕着湖面飞行。即便是突然起飞,它们也处事不乱,时而飞成横队,时而又飞成纵队,个别调皮的斑嘴鸭趁机加塞,其它斑嘴鸭也主动避让,而队形却始终规范有序。见此情景,我不禁为它们的秩序井然而惊叹不己。
突然,从近旁几近枯萎的芦苇丛里传出“哗哗”的打水声,我仔细一瞧,嗬,原来是一只落单的斑嘴鸭,嘴端黄斑明显鲜亮,应该是只雄斑嘴鸭。大概是受到惊吓,它扑扇着翅膀,飞出水面约二三十米高,接着一仄身,又落回原地,空中飘落下几根羽毛。这时,紧贴着芦苇丛飞翔着另一只上身羽毛略淡的斑嘴鸭,应该是只雌斑嘴鸭。它一边扇动翅膀,在芦苇丛上空盘旋,一边焦急地鸣叫,显然它在担心水面上雄斑嘴鸭的安危。
毫无疑问,这是一对斑嘴鸭伉俪。雄斑嘴鸭好像受了伤,雌斑嘴鸭不离不弃,时刻守护在雄斑嘴鸭身旁,关心照顾着。
我不忍心过多地去惊扰它们,赶紧将随身包里装着的稻谷,撒在芦苇丛边上的埂旁,然后骑着单车离开了平天湖湿地。我想,长江中下游尽管冬天没有北方那样寒冷,但水草已不再鲜嫩,水生物也相对少了,我给它们留下一点吃的,对于受过伤的这只雄斑嘴鸭来说,多少也能解决一下燃眉之急。
因一直惦记着雄斑嘴鸭的伤情,隔了两天,我又骑着单车过来了。那只受了伤的雄斑嘴鸭,从芦苇丛里钻了出来,划水的姿势一扑一闪,偏向一侧,没有像雌斑嘴鸭划水时拉出的优美弧线。它们似乎发现了我,随即扭着脖颈转过头,先后摇摆着身子钻进了芦苇丛。它们依然对我很戒备,提防着我是不是利用这些诱饵,给它们下着圈套。不管它们是否对我怀有敌意,我还是将包里的稻谷撒了几把到埂旁。后来,我听附近村民说,等我转过背,这些稻谷却被其它不知情的一些鸟儿一扫而光了。
接连几天,我都带着斑嘴鸭爱吃的稻谷,将稻谷撒到埂旁。它们似乎意识到我无心去伤害它们,就不再惧怕我、回避我,甚至摇摇摆摆、大大方方地划到了我的面前,好像是向我点头示意,以表示感谢。后来几天,它们还当着我的面,就将埂旁的稻谷吃了个精光。在逐渐寒冷的冬天,这些吃的,对于它们、尤其是对于受伤的雄斑嘴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之后我每次来,这两只斑嘴鸭都显得兴高采烈,它们已经把我当成了可以信赖的朋友。只要我一到,它们就很快地从芦苇丛里划水出来,扑闪着翅膀,欢快地迎接我,尽管那只雄斑嘴鸭划水的姿势还不那么利索。
春江水暖鸭先知。冬去春来,平天湖湿地芦苇丛里的水草开始露出嫩绿的新芽,水面上追逐嬉耍的斑嘴鸭、绿头鸭和小天鹅们等,更为波光粼粼的湖面带来了丝丝暖意。这天,我又来到芦苇丛边。它们看到我,显得很兴奋,从芦苇丛里划水过来,那只雄斑嘴鸭划水的姿势也比先前好看多了,甚至还顽皮地来个难度较高的侧身翻转动作。看得出,它的伤势已完全痊愈。接着,我按照往常惯例,将包里的稻谷撒向埂旁。看到我的举动,它们在离我不远处的水面打住了,相互摇晃着脑袋对视了一下,接着掉过头齐对着我,“嘎嘎”地嚷叫着。那只雄斑嘴鸭迅即划到埂边,我以为它是去吃稻谷的,结果它用两只翅膀不停地扑打着埂上的稻谷,嘴里不断发出生气的“嘎嘎”声。哦,我懂了,它们这是在告诉我,天气逐渐暖和了,湖里吃的东西也多了,再加上身体已完全康复,它们和其它斑嘴鸭一样,完全能自食其力,不需要我的帮助了。望着眼前这对可爱的斑嘴鸭,我深深为它们的诚实、善良和自强而感慨。
转眼到了三月初,按照候鸟迁徙规律,生物钟将指示着它们,应该飞回北方了。正值星期六,一大早,我便邀上同伴骑着单车到平天湖湿地,去看候鸟北归的壮观场面。而此时,我更牵挂着那两只已经把我当成朋友的斑嘴鸭。
太阳刚刚出山,偌大的湖面显得异常平静。忽然,芦苇丛深处传来哨声般的急促鸣叫声。这是集合号,是出发令。接着,芦秆左右摇晃,鸟儿羽翼振动,从芦苇丛里一排接着一排,齐刷刷地飞出一大群斑嘴鸭。伴着和煦的阳光,它们斑黄的嘴端更加明亮,鲜红的脚掌更加耀眼。它们绕着平天湖湿地上空,盘旋两圈作最后惜别,便径直向北方远飞而去。
这时,意外出现了。近旁的芦苇丛仍在不停地晃动,咦,原来是我一直关心的那两只斑嘴鸭。我一阵惊喜。它们摇摇摆摆地划水过来,它们这是在向我道别?我心里猜想。我向着它们不停地叫喊,催促它们不要再磨磨蹭蹭,尽快赶上队伍,不能错过北归的机会。它们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先是仰望着远去的鸭阵,似有不舍,然后又向我摇晃着脑袋。接着,它们又相互依偎,温情脉脉地交颈摩挲,双双一转身,并肩向着芦苇丛深处划去。
哦,我知道了。它们依恋并适应上了这里的优美环境,不想再去远途迁徙奔波,甘愿当只留守鸟儿,在这里安家落户,抱窝孵蛋,繁衍后代,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