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舞指数|“吸睛选题”科普短视频如何通过二创翻新出彩
“象舞中国”微信公众号 康秋洁 2023-11-17 16:44
北京时间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公布2023年度巴克利奖,知名物理学家薛其坤教授成为该奖自1953年设立以来首位中国籍获奖者。次日,央视网即发布了《中国科学家70年来首次获巴克利奖》的短视频,第一时间将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传递给国人,选题本身具有明确的“吸睛”特质,传播及时、意义突出。该视频入选"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月榜(2023年10月),产生了不错的流量效应。
就内容来看,视频源自总台新闻节目的切条,基本保持了新闻节目的原生样态,然而,该短视频并未结合传播的平台特点和受众需求做出相应的二次创作,使得传播效果未能充分发挥。与大屏传播相比,以短视频为形态的小屏传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和需求,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呢?
传播特点:短、平、快
对于以社交网络平台为依托的短视频传播内容来说,其传播突出短、平、快的特点。
短不仅是指具体时长的长短。更重要的是指内容简短,内容集中,要点突出,信息点的呈现紧凑不延宕。这则短视频仅1分12秒,符合一则常规短视频内容长度的特征,但是,在内容提炼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平则是指短视频内容在语言、语态上的平实、接地气,通俗易懂好接受。视频中专业表述过多,诸如“实验观测难度极大”“新一代低能耗电子学器件的研发”等,对于普通受众来说略显抽象复杂,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更加贴近公众的表述方式。
快是指在有限时长和集中内容的前提下,短视频中的核心信息和重点内容要尽可能早地展示出来,叙述节奏要比常规视频更加明快。本则短视频中用了近20秒的时长,完成了新闻快讯的口播,尽管新闻要素俱全,但是节奏明显趋缓。巴克利奖与得奖科学家等核心信息的出现略显迟缓。
传播需求:新奇点、新鲜点、价值点
短视频用户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意力转移更加迅速。如果内容在前10秒内没有抓住用户的注意,那么,就彻底失去了用户。因此,这种对新奇点、新鲜点和价值点的需求就成为短视频生产者必须把握的重要考量。
就这则新闻来说,最突出的新奇点,或者说用户一看到标题就产生的问题,一是巴克利奖是什么?二是薛其坤是何人?而最重要的新鲜点,在科普传播来说就是用户尚未知晓的新知识,凝聚态物理是什么?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什么?为什么此项研究能够获此殊荣?最主要的价值点,则是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这则新闻与“我”的关联,获得这一奖项意味着什么?这一研究带来的社会价值是什么?会不会是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只有将上述几点讲清楚、讲透彻,回应受众关注这则新闻时产生的疑问,才能让受众获得新的知识,令短视频的传播价值得以体现。
传播建议:扎根素材,深度二创
概括来说,源自大屏的短视频要有别于大屏上的内容,让用户从小屏获得最佳体验。具体来看,在传播方式上,该类型短视频的创作应该将新闻节目的原视频作为素材,根据短视频叙事的短平快原则进行逻辑重组,将具有新奇点、新鲜点的内容尽量前置,采用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夹叙夹议等叙事方式;结合花字、字幕、特效等手段,突出诸如“凝聚态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硬核知识点,同时增加内容的动态网感;在标题、开头和结尾部分,围绕该则新闻的核心价值点做好铺垫、点题和回应,让整则短视频节奏更加明快、主题更加明晰、意义更加突出。
短视频的标题是点睛之笔,建议创作者采用短视频的社交化传播语态,用更接地气、更易再次传播的语言来组织,简单明了、朗朗上口,使之对受众更能具有新奇性和吸引力。期待更多创作者重视二创,探索出更多的创新理念和方法,从而创作出更加优质的科普短视频。
来源:https://cmgprize.cctv.com/xwzs/article/20231115/
支持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