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书”:打破学科壁垒的创新通识读物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唐靖 2018-11-16 20:38
为了做出能引起孩子们阅读兴趣的科普书,作者们和出版商可谓是绞尽了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进行创新,例如VR图书、立体书等等。这其中虽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不乏许多诚意满满的用心之作。几年前,从英国刮起的“墙书”之风蔓延至全球,正是这样一种创意十足的创新之作。实力雄厚的耕林童书馆眼光老练独到,引进了中文版,不仅为中国小朋友和家长奉上了一场阅读盛宴,也引起了童书出版界的轰动。
“墙书”源于一个无敌老爸的教女之方
“墙书”,英文名为wallbooks,意为可以挂在墙上的书,长达2.4米。其实,它不光可以挂在墙上,还可以铺在地上或摊在桌上阅读,随时随地打造出一方学习的天地。“墙书”的组成,不光包括一份长达2.4米的时间图谱,还有一份墙书时报,当然还附赠有放大镜、墙书使用手册等材料。
“墙书”的诞生,要感谢一位不想上学的小姑娘和她那开明博学的老爸。作者克里斯托弗·劳埃德是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身兼历史学家、教育家、作家等头衔,曾任《泰晤士报》科学版记者。他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玛蒂尔达在8岁时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喜欢学校,那所学校可是英国坎布里奇最好的公立学校。但开明的老爸毫不介意,索性让女儿退学在家,自己亲自上阵,给玛蒂尔达传授知识,没多久,小女儿维瑞蒂索性也退学回家听老爸讲课。
在教女儿的过程中,劳埃德发现,现行的教育方式和体系已经不能应对变革如此之大的当下,更不能轻松应对具有更多挑战的未来,孩子们学习到的知识是割裂的,知识被割裂为语文、数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等,但世间万物莫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让孩子把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那孩子的好奇心、学习动机和乐趣就会大大增加。他产生了要把“整个世界的历史用一张纸记录下来”的伟大想法。说干就干,劳埃德着手创作的“表格”,成了女儿们的教材。用这表格做教材,经过2003年到2013年这10年时间,玛蒂尔达竟以获得一等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考入了老爸的母校——剑桥大学。
劳埃德所创作的教材就看起来就是5张大表格,分别为《地球通史》《莎士比亚通史》《自然通史》《科技通史》《竞技通史》,为了出版这5张表格,他还成立了一家名叫What on Earth books的出版公司。自2010年开始,他与大英自然博物馆、大英科技博物馆、大英机械工程师协会,以及莎士比亚基金会,共同致力于创作图文结合、以时间图谱形式呈现的“墙书”系列。在精心架设的历史大帷幕下,每一个事件和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并且都与其他事件和人物相互关联。孩子们在2.4米长的墙书上,可以从任意一点开始属于自己的探索旅程。
跨学科的“墙书”系列,很快便风靡欧美,打动了数百万家长和小孩的心,为什么它如此成功?因为能把那么多枯燥的知识揉合进一张表格里,还做到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这才是真正的通识教育。不信?检索一下小学拿墙书当教材使用时孩子们欢乐的笑颜,你就知道了!
“墙书”到底好在哪里?
笔者是一名科普编辑,也是一家托管班兼任阅读分享老师,要从编辑的角度出发去选择好的图书分享给孩子们,“墙书”这么火,我当然不会放过。可拿到“墙书”的那一刻,我是有些发怵的,知识如此庞杂琐碎,学识浅薄的我该怎么去跟孩子们讲呢?
感谢劳埃德,这位难得的通才考虑到了普通人的难处,一份《墙书时报》十分有用,也要感谢耕林童书馆的编辑,《墙书使用手册》也解决了不少问题。当然,庞大的知识海洋包罗万象,几本墙书当然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都囊括在内,它最可贵的是在我们提供大量知识的同时,也教给我们终生学习的方法。
以《地球通史》为例,它用图像和文字,以时间轴为序,轻松讲述了地球从古至今的漫漫历史,把不同阶段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罗列在一张2.4米长的壁画似的表格里,它打破学科壁垒,将天文学、生物学、地质学等揉合在一起,把被割裂了的知识重新织成一张花衣。它具有全局观,这是通识教育最重要的特性之一,能帮读者建立起自己的学习系统来。它不光适合小朋友看,也适合大人,尤其是在分科治学长大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人。
墙书时报也是让我非常惊艳的部分。发生在过去的重大事件,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历史事件,但对当时的人们而言,却是一个个爆炸新闻,就像今天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遭受信息轰击,但后人看我们,也只是历史事件而已一样。那活在过去历史中的人们,在面对我们眼中的历史事件时,是何反应呢?墙书时报,穿越时光的隧道,带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它用当时报纸的形式详细解读历史,记录新闻事件,甚至还十分用心地开辟了读者来信栏目,你完全可以在古时人们关于一则新闻不同看法的叙述中,去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和震撼感。
事实上,除了《莎士比亚通史》外,《地球通史》《科技通史》《竞技通史》《自然通史》完全可以放在一块同步阅读,让不同知识相遇,让思维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相信我,那绝对会带给孩子新鲜感和喜悦感,也十分容易引发他们的讨论和参与。当然,在读之前,陪伴指导的家长和老师可得好好做些功课哟!
“原创墙书”离我们有多远?
劳埃德的“墙书”,让人们看到了创意通识图书的更多可能性。当我们在大力提倡原创童书时,不得不发问,“原创墙书”离我们有多远呢?事实上,非常近。我曾在一次原创童书论坛中,听过耕林童书馆总编辑敖德发言,原来,在引进劳埃德“墙书”的同时,耕林童书馆早已与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邀请劳埃德的团队,联合国内知名学者,来一起打造属于中国孩子的“原创墙书”系列。
2018年3月,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办的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原创墙书”系列的第一本《墙书——中国通史》惊艳亮相,成了展览上最大的亮点之一。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大型时间图谱百科读本,它用一张纸、两条线,让读者在全球视野中,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据悉,该书将采用中、英两种语言在中、英、美三国同步出版销售。随着中国原创童书市场的升温,优秀的童书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也越来越热,而“原创墙书”系列跨国同步出版的举措无疑是开创性的一举。除了《墙书——中国通史》外,“原创墙书”系列还有《坐着火车去拉萨》《中国服饰通史》,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讲述中国故事的好作品。
读墙书,全凭读者兴趣,从哪里读起,到哪里结束,都没有规定。当我们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不停地谈论孩子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时,不妨换个角度,用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去举重若轻般地讲述故事。想想看,当年劳埃德无心之中为女儿种下的一棵树,已经成了全世界许多孩子流连忘返的欢乐森林,这真是一份无比奇妙的礼物。好书无国界,诚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