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科普作家网!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搜索

中国科普作家网 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中国科普作家网»新闻中心»作品专栏»内蒙古出版集团精品图书展(2025年第11期)

内蒙古出版集团精品图书展(2025年第11期)

内蒙古出版集团 消息 2025-11-11 10:17

《北疆水传说故事》

《北疆水传说故事》
敖其 王海荣 主编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由五部分组成,“水传说概述”重点讲述了水的恩惠、水传说产生的由来、水传说研究情况及理论依据;“河流传说”主要讲述河流传说的产生、传播、分类、文化内涵,以及山水传说的内在联系;“湖泊传说”讲述湖泊传说的概要、文化蕴意等;“泉水传说”探讨了泉水传说产生的原因及象征意义等;“水传说的价值和作用”从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探讨了传承水传说的重大意义,以及对当前北疆生态实践的重要作用力。

本书从水传说的众多角度,解读了各类地表“水”的传说故事、文脉流传、生态意义以及蕴含其中的生命意义,对北疆水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雕皮铸志》

《雕皮铸志》
李少博 主编
丁岚 王佳玉 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非遗铸志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书中创新地融合了人类学田野调查与设计学视觉可视化技术,对内蒙古地区皮雕技艺进行了研究性探索,并依托田野考察所获得的翔实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雕技艺”及传承。

内容分“匠之巧”“雕之美”“工之法”“艺之韵”四部分,分别介绍了皮艺匠人技艺传承的背景、经历及传承谱系,皮雕技艺及纹样,传承技艺的工具、工艺与制作流程,以及皮雕技艺的发展历程与田野调查成果经验。书中全面解读了皮艺匠人的工匠精神和皮艺文化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为“皮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搭庐铸志》

《搭庐铸志》
李少博 主编
王赫德 王思琴 宣贝 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非遗铸志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书中创新地融合了人类学田野调查与设计学视觉可视化技术,对内蒙古地区伊金霍洛旗蒙古包制作技艺进行了研究性探索,并依托翔实的田野考察资料,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混合研究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伊金霍洛旗蒙古包的制作技术和非遗传承。

内容从“绘人”“绘物”“绘艺”“绘田野”四个维度对蒙古包的“搭庐”技艺展开系统性梳理与技艺传承。

 

《擀毡铸志》

《擀毡铸志》
李少博 主编
郭秀娟 高颂华 王嘉乐 范佳圆 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非遗铸志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以设计学为主体,以民族志田野研究“调查隐性知识”为目的,依托田野考察的翔实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杭锦旗“擀毡技艺”。

内容从“叙人”“叙物”“叙技艺”“叙田野”四个维度对杭锦旗“毡艺”展开系统性梳理与技艺传承,梳理了“毡艺”传承谱系与传承现状,遴选百余件擀毡精品以可视化表现形式展示出来,分析了代表性器物的造型、材质、色彩、纹样及构造等,并对“毡艺”的图像、文字以及使用工具、制作工艺及流程进行详解,全面总结和梳理了“毡艺”的历史沿革、田野调查成果、非遗传承现状,提出未来的创新性发展之路。

 

《錾银铸志》

《錾银铸志》
李少博 主编
闫静莉 董子怡 赵佳慧 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非遗铸志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依托翔实的田野考察资料,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混合研究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拉特银器的制作及传承。

内容分四章,分别从“叙人”“叙物”“叙技艺”“叙田野”四个维度展开系统性描述,梳理了乌拉特铜银器传承人谱系与传承现状,优选500余件铜银器精品以可视化形式进行分类展示,对代表性器物的造型、纹样、结构进行解构分析,直观呈现银匠们传承技艺的工具、制作工艺与制作流程,并对这一技艺的发展历程与田野现场调查进行总结和梳理。

 

《熏袍铸志》

《熏袍铸志》
李少博 主编
木斯 郭晓 何钰鑫 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非遗铸志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以设计学为主体,基于民族志田野研究“调查隐性知识”为目的,依托于翔实的田野考察资料,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混合研究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乌珠穆沁“熏皮袍技艺”。

内容分四章,分别从“纪人”“纪物”“纪艺”“纪田野”等维度展开系统梳理。其中,第一章节为乌珠穆沁熏皮袍传承人谱系与传承现状;第二章根据熏皮袍呈现特征选择6件颇具典型性特征的熏皮袍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对其形制、纹样、结构等方面进行解构分析;第三章直观呈现熏皮袍技艺传承的制作工具、制作工艺与制作流程;第四章对熏皮袍制作技艺发展历程与田野现场进行总结与梳理。

 

《作车铸志》

《作车铸志》
李少博 主编
刘华春 呼斯乐 王卓 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非遗铸志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勒勒车制作技艺”。

内容分四章,介绍了阿鲁科尔沁旗勒勒车制作技艺的传承谱系和传承现状,拆解分析了勒勒车的结构和制作流程,直观表述了勒勒车的工艺特征、材料、结构及类型,并对勒勒车制作技艺这一非遗的发展历程和田野现场进行总结。全书突出了“勒勒车制作技艺”这非遗项目的重要作用、发展现状及传承价值,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实证。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少年与蒙古马》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
《少年与蒙古马》
吕斌 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是一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反映新农村变化的青少年长篇小说系列丛书,共5册,包括《少年与蒙古马》《山村小鸟在翱翔》《草原上的朋友》《两棵嫩芽》《走出荞麦塔拉》。

《少年与蒙古马》以一匹蒙古马和一个少年的活动为主线,讲述了一个生活在乌兰察布草原的四口之家的故事。爸爸买来一匹蒙古马,小儿子林志明把这匹蒙古马视作自己的新伙伴,处处呵护,时时照应。马通人性,拉车、干活,任劳任怨,在林志明遇到危险的时刻保护他。马和林志明在草原上演绎了一系列动人的故事。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山村小鸟在翱翔》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
《山村小鸟在翱翔》
吕斌 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的一册。

《山村小鸟在翱翔》围绕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荞麦塔拉乡乌兰哈达村林小柱一家徐徐展开。林小柱的爸爸辛勤帮人放羊,妈妈尽心操持家务,哥哥读初中,林小柱读六年级。传统生活方式在这个家庭中占据主导,日复一日延续着,然而随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吹进小村庄,这个家庭摒弃旧观念,积极探寻新的生活方式,走出贫穷,迈向富裕的新生活。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草原上的朋友》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
《草原上的朋友》
吕斌 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的一册。

《草原上的朋友》是一部长篇小说。因一件意外的事情,赤峰市汉族学生郑溪水结识了牧区蒙古族学生阿如罕。暑假期间,郑溪水来到牧区,在阿如罕的带领下看到了许多牧区的新鲜事,也领略了草原风光,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牧区人生活的富足。第二年暑假,郑溪水邀请阿如罕到城里游玩,阿如罕看到了繁华的都市,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两棵嫩芽》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
《两棵嫩芽》
吕斌 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的一册。

《两棵嫩芽》讲述的背景是在赤峰市北部农村,草原和耕地交错,各民族交错杂居,和谐相处。在这样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下生活着林家四口人,父亲打工,母亲种地,两个孩子念书。兄弟俩除了学习,还帮助父母干活。他们对草原充满好奇和热爱,收养受伤的银鸥,收集植物和昆虫标本等,一起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成长故事。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走出荞麦塔拉》

“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
《走出荞麦塔拉》
吕斌 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绿草地上的少年”系列的一册。

《走出荞麦塔拉》围绕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荞麦塔拉乡林小柱的故事展开。林小柱生长在荞麦塔拉的农村,在那里读完小学,之后来到镇里读中学。他怀揣梦想,带着新奇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看待新的学习和生活,引出一系列精彩故事。故事从侧面反映了荞麦塔拉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海底有只“椰子章”》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
《海底有只“椰子章”》
张冲 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是一套面向儿童的科普童话系列图书。每部图书选取20多个科普童话故事,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介绍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科普知识,同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期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海底有只“椰子章”》是其中的一部,是科普作家张冲创作的科普童话故事集。翻开它,你就像戴上了魔法眼镜,你能听懂蚂蚁的悄悄话、看懂蜜蜂的舞蹈密码,还能跟着小乌贼穿越大海,会见到神奇的魔豆——墨西哥跳豆…… 本书用23个精彩故事串起大自然的“十万个为什么”,每一页都藏着惊喜,就像把整个动物园和科技馆装进了口袋!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冒牌”的蛙姑娘》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
《冒牌”的蛙姑娘》
王悠然 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中的一个分册。内容巧妙融合童话的奇幻趣味与科普的严谨专业,从作者的创作宝库中遴选出25篇科普童话故事,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大自然的奇妙之门。书中内容覆盖面极广,涵盖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自然现象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每篇故事都配有与内容高度契合的精美插图,色彩鲜活、细节生动,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可感,让小读者在跟随故事主角冒险的过程中,既能轻松掌握科学知识,又能潜移默化地学习科学观察与思考的方法,树立科学思维。本书真正实现了在趣味阅读中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目标,实现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高度统一。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一棵树知道多少事》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
《一棵树知道多少事》
龚房芳 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中的一个分册。全书精选25个童话故事,围绕一棵树展开,以动物经历为主线,涵盖众多主题的内容,巧妙地将科学知识融入趣味情节中,为小读者打开通往大自然的奇妙之门。书中每个故事结尾均设有“知识链接”,深入解读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科学知识。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沉浸在精彩的童话世界中,又能轻松学习科学知识,还能激发对世界的探索欲。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见过恐龙的四合木》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
《见过恐龙的四合木》
李真 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中的一个分册。全书精选《见过恐龙的四合木》《云的东西南北》《会走路的树》《斑马小查》《恐龙校车》等26个童话故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解读动物、植物、气象等领域的科学知识,且每个故事结尾都设有“知识链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对世界的探索欲。这些故事以童话视角切入,用妙趣横生的讲述,深入解读科学原理,将科普知识藏进趣味情节中,带读者开启一场通往大自然的奇妙探索之旅。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不许蜘蛛参加运动会》

“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
《不许蜘蛛参加运动会》
刘金龙 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童话里的大自然”系列中的一个分册。书中24个故事充满奇思妙想,有从觉得自己毫无作用到最后得到大家喜欢的“冬小弟”,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勇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有大嗓门吼猴从被大家排斥到接纳,又帮助了大家,让孩子们学会发现他人长处并包容、理解他人;有在月光下默默帮助他人却鲜为人知的马来貘,让孩子们学会帮助他人,并懂得传播真善美……这些故事角色鲜活,情节有趣,将自然知识和真善美的品格融入其中,让孩子在趣味阅读的同时,学习科学知识,培育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立场及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协会微信
协会微信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